首页 > 资讯 > 育儿资讯

孩子打人的行为,需要家长正确的引导!

来源: 更新时间:2022-05-27 15:02:01
The Beginning

孩子出现打人的行为,家长们需要做出正确的引导,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这种行为是错误的。如果没有做出引导反而会害了孩子。

01、幼儿园组织了迎新年的亲子活动,言宝班有一个小朋友,在整个活动中表现很不好,稍有什么不如意就打自己的妈妈。不仅如此,还好几次动手打别的小朋友。

期间,在一个蒙眼选礼物的活动中,言宝“摸”到了自己喜欢的玩具车,这个小朋友立马跑过去要抢,言宝不给,就被这个孩子打了。孩子的妈妈跟我们说“对不起”,然后,言宝捡起了玩具,还有一点伤心。

这时,坐在我旁边的同学家长提醒我说:“那个孩子特别喜欢打人,听说园长都找过他的家长,可他家长说,孩子打人是天性,没有办法。”

听到这样的话,真让人吃惊,打人虽然是孩子一个阶段性的行为,可也是一种攻击性的行为,如果不加以阻止,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攻击性行为,分为两种,一种是敌意攻击,另一种就是工具性攻击。

敌意攻击是指有意伤害他人的行为。比如,一个孩子不喜欢另外一个小朋友,故意采用打人这个行为,把他打哭,享受他受伤后的一些反应。

工具性攻击只是为达到一定的非攻击性的目的而伤害他人的行为。比如,孩子为了得到某一个玩具,在争夺玩具过程中打了别的小朋友。

对于孩子的敌意性的攻击,家长还是需要去了解孩子打人的动机,并且加以阻止。

02、解读孩子打人的动机,看到和满足孩子的需求,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孩子打人的问题。

为什么孩子喜欢打人,无非以下几点:

① 自我意识萌发

孩子2岁左右开始,自我意识开始萌芽。他们喜欢把“我”的一切和其他分别开,只要是我不喜欢的,不愿意做的,他们可能不会说,而是直接采取“打人”的方式,来表示内心的反抗。

言宝在两周半岁开始,如果是他不乐意做的事情,他肯定是一边打我,一边说“不”。有一次,我翻看言宝的玩具箱,有没有我丢的工具。他一边打我,一边说“不,不”。我随口吃了他盘子里的苹果,他也会打我。

他打我,是因为想阻止我动他的东西。在他看来,那是属于他的东西,他通过打人这个行为,捍卫“我”的意识。了解到这一点后,每一次在需要动他的东西之前,我都会先询问一下。在得到他的允许之后,我才会去碰触他的东西。这样做之后,言宝打人的行为明显少了许多。

② 交往能力差

因为年龄小,不懂得如何去和小朋友一起交流,所以他们往往会选择“打人”这个极端的方式,去引起小伙伴的注意,希望他们认可和重视自己。

言宝班级里有一个小女孩,因为家人没有时间照看,所以不到三周岁的她,就被送到了幼儿园。在幼儿园里,她经常会破坏其他小朋友的东西,也会打人。

有一次,言宝的额头就被她打破了,因为和她爸妈关系比较熟,晚上,我就带言宝过去问一问情况。

小丫头低着头,委屈地说:“因为他不和我玩。”

发生了这样的情况,就希望家长多和孩子沟通,教他们如何和别的小朋友做朋友;在发生矛盾的时候,又该怎么去解决。

③ 语言能力差

因为语言能力差,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就会选择简单的“打人”方式去沟通,这也是孩子打人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一个朋友家的孩子,平时在外面和小朋友一起玩,高兴了也“打人”,生气了也“打人”。一开始,家人以为他喜欢动手,后来才发现,他只有着急或者激动的时候,才会发生“打人”这个行为——他其实是在用“打人”来表达自己说不出的一些话。

④ 模仿身边的人,或者是电视节目中的镜头

因为孩子认知能力有限,对很多事物缺乏辨识能力,就会模仿一些自己看到的行为或者是画面;或者是见到了身边的人打架,就开始模仿。

所以,父母要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打闹,也许你们只是无心,但是,孩子却不懂得。

还有一种情况比较普遍,就是孩子看到电视节目的暴力镜头,会去效仿里面人物的一些“打”的动作,甚至以为这些是很勇敢的行为,自己也是一个英雄。

⑤ 生理原因导致的烦躁

孩子因为饿了、困了、累了或者是生病了,导致心情烦躁,通过“打人”这个简单粗暴的行为方式来释放自己的情绪。

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公众场合,因为环境改变,导致孩子不能去按时吃饭和睡觉,导致孩子脾气上涨。

这时,就需要家长去接纳和理解,及时解决问题。

03、家长如何去化解孩子打人这个行为呢?

  • 说服教育

俗话说:“当面教子” ,在孩子有打人这个行为的时候,家长就应该当场口头教育孩子,打人是错误的,让他去给别人道歉。

一定要抓住时效性,等到这件事已经过去了,才提及这个事,会让孩子对这个事儿有一个敷衍的态度,教育效果不明显。

  • 身体约束法

对于一些因为情绪激动而动手打人的孩子,可以让他坐下来,或者站在一旁,用手抓住他的肩膀和手臂,持续一分钟的时间。这个方法坚持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对孩子应该会有一个约束的用处。

小区里,有一个小男孩一不开心,逮到谁就打谁。他妈妈就拉他到一旁站在,或者用手捆住他,孩子的力气自然不如大人,等他不反抗了,情绪稳定下来了,他妈妈才开始给他说道理。

上次在小广场遇见,发现他变化很大,不再打人了,而且,只是跑到妈妈面前,生气地说:“我不高兴”,妈妈从包里拿出一杯水说:“好吧,喝水,把不高兴喝下去。”

  • 帮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对于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而去打人的孩子,家长可以通过故事或者绘本之类的,让孩子体会到语言的魅力所在。

综艺节目《妈妈是超人》第三期,梅婷的女儿快快,在超市因为气球被一个小朋友抢走而出手打人,不仅如此,在面对爸爸妈妈要求给小朋友道歉的时候,快快很认真地拒绝了。

在车上,梅婷和快快沟通“打人”事情的时候,快快说自己没有打人。

为什么呢?

因为在快快看来,气球是自己的,别人来抢,自己动了手就不是打人。快快这个“打人”背后隐藏的是她那些没有说出来的话。

家长平时和孩子多沟通,引导他们说出自己内心的一些感受和情绪,比如,当别人抢了自己的东西,就可以告诉对方“这是我的东西,请你还给我”,让孩子选择语言去面对别人,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打。

  • 挑选一些动画片和孩子一起看

很多动画片都有暴力画面,孩子看多了,就会效仿。家长可以帮孩子挑选一些没有暴力镜头,内容健康的动画片,而且,陪着孩子一起看,即使发现了一些打斗的场面,及时地给孩子解释,为什么会打,这个“打”和我们平时生活里的打,有什么不同。这样孩子才不会盲目效仿,不会让自己变成一个喜欢用“打”来解决问题的人。

  • 给孩子立规矩

“无规矩不成方圆”,孩子就是一棵成长的小树苗,他需要家长通过一些规矩去约束,才会成长为更好的人。

制定一个规矩,不能主动动手打人,如果打人了,那么就采取一个惩罚的方式。减少一天玩游戏的时间,或者是一次户外游玩。告诉孩子,如果别人打你的时候,可以选择告诉自己的家长,或者是对方的家长,而不要轻易去还手。

  • 鼓励和表扬强化孩子好的行为

孩子在平时生活里,有好的行为习惯,家长可以积极和热情地去表扬孩子,强化这些美好的行为,鼓励他们表现出这些正面的情绪,促使他们向上发展。

打人这个攻击性的行为,是一个稳定和持续的行为。这个攻击性的强弱,对孩子的一生都是有影响的。儿童心理专家指出,孩子打人只是一个方式,而不是目的。

所以,看到孩子打人背后的需求,才是化解孩子打人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THE END

TAG:打人  孩子  自己的  家长  小朋友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