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育儿资讯

孩子上课坐不住、不听讲、爱打人……家长该怎么管?

来源: 更新时间:2022-07-11 00:00:09
The Beginning

相信有很多妈妈都会为孩子在学校、幼儿园的表现苦恼。

比如孩子坐不住,不能安静下来听课,还总是招惹同学,打人抢东西,惹得老师频频告状。

道理讲了不知多少遍,骂也骂了,打也打了,孩子也承认错误了,可是好不了几天,又故态复萌,甚至更加严重。

有的妈妈甚至怀疑孩子是不是有注意力障碍或者多动症。

当所有的办法都不管用,那就试试和孩子做个游戏吧!

不要小看游戏的功效。

我们这些大人,有意无意地总觉得孩子的游戏是一种“不务正业”——不就是玩儿嘛。

其实,游戏是孩子的人生必修课。

孩子之所以出现上面这些问题,可能是以下几种原因

1. 缺乏对情绪、冲动的控制力,不会适当地表达感受。

2. 缺乏对自己身体的控制力,容易冲动行事。

3. 内心缺乏安全感,从父母那里没有得到足够的爱和情感支持。

4. 内心充满挫败、无力感,用不被规则认可的方式来发泄。

《游戏力》的作者、儿童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博士告诉你,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游戏得到缓解。

用心和孩子玩下面这几个游戏,也许会让老师的投诉减少很多。

“自我调节”的游戏

孩子坐不住,不能专心听课,又和小伙伴发生冲突了,还打人,抢别人的玩具……

出现这种状况,很可能是孩子在感到焦虑或者挫折时,无法安抚自己,他不知道该怎么控制情绪的冲动。

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自我调节”的游戏。

让孩子跳、跑、摇摆、舞动身体,或者其他重复性的动作,你来指挥频率:“快一点,慢一点,慢一点,快一点,超级快,超级慢……左边,右边……用左脚,换右脚,两只脚一起……”

如此这般,举一反三,游戏还可以有很多变化。

比如,如果孩子爱唱歌,就指挥他:“唱大声,小声,再小声,特别小声,最大声……”

情绪控制障碍,是现在很多孩子的问题,尤其是男孩子。

这种“自我调节”的游戏是治疗孩子情绪控制障碍很好的办法,可以帮助孩子练习控制情绪和冲动,增强自控力。

模拟现实的游戏

心理学家观察到,一个五岁男孩,他在上课时总是打断老师,没办法安静地坐在教室里。但是,当这个男孩和其他孩子玩“上课游戏”时,他的表现却很棒。

这样玩一段时间游戏后,他就将游戏中的控制能力带进了真正的教室。

所以,可以把让孩子容易产生情绪冲动的情境,以游戏的方式重现出来,在游戏中,不断练习他对情绪冲动的控制力。

游戏会让孩子感到有趣,而不是像现实中那样会受到批评或者惩罚, 这对于他来说是很好的练习机会。

置换角色的游戏

角色置换的游戏,对恢复孩子的自信特别有帮助,可以帮助他们摆脱无力感,克服恐惧和压抑。

孩子受到老师和父母的批评,即使表现得满不在乎,但内心一定是沮丧、充满挫败感的。

批评和打骂,是会削弱一个人的内在力量的——内心没有力量,是没有改变的动力的。

我们可以通过置换角色的游戏,帮助孩子消化负面情绪,找回力量感。

比如,可以让孩子当老师,父母当学生,模拟上课的情景。

孩子习惯了听从老师(权威)的指令,习惯了顺从和接受的角色,通过角色置换,让他成为比大人更有力的角色,体会到权威的力量,找回主动、选择、自我控制的感觉——

咦,当老师的感觉原来是这样,我也可以像老师一样教育我的“学生”了。

父母可以在游戏中放下面子,扮演一个有点笨、有点耍宝的学生,夸张一些的表演会让游戏变得更有趣。

孩子在哈哈大笑中释放了内心积压的负面情绪——挫败感、恐惧、沮丧、无力感。

我们为什么喜欢憨豆先生,喜欢看小丑表演,就是因为他们夸张、笨拙的表演引起我们的哈哈大笑。

在笑声中我们把自己的笨拙、无力感投射到他们身上,通过嘲笑他们获得了心理上的优势,释放掉紧张、压力和挫败感。

追跑打闹的游戏

《动物世界》里,经常有小狮子、小老虎互相打闹嬉戏的场景,我们以为这是动物幼崽在练习捕食和打斗技巧。

其实,它们也在学习如何控制、调整自己的攻击性:用什么方式、用几分的力量,可以打赢对方,又不至于给对方造成伤害。

我们人类的小孩其实也需要学习这一课。

现在,孩子在学校里总是被要求不能追跑打闹,甚至会有值周生检查课间的打闹情况。

孩子在教室里憋了一天,回到家写作业又到很晚,一天中只有少得可怜的时间可以尽情地跑跳打闹。

孩子需要释放能量,释放攻击性,这是他们的天性,尤其是男孩子,需要在追跑打闹中学习控制自己的肌肉和情绪,探索冲突、结盟和策略的微妙和复杂。

如果缺少这个途径,孩子的精力得不到释放,就会在课堂上坐不住,不能静下来听课。

在和同伴的交往中,不会适当地表达需求、表达情绪,只会用骂人、抓抢、打人来表达。

所以,每天拿出一些时间和孩子一起尽情打闹吧。

在家里,在户外,枕头大战、袜子大战、警察抓小偷、闯关夺宝、老鹰捉小鸡,和他打成一片,滚成一团,让他哈哈大笑,让他满头大汗,让他兴奋不已。

就像《游戏力》作者劳伦斯·科恩说的:

“如果不能加速,你就不能学习如何减速。好动的孩子如果没有机会玩打闹游戏,那么他们一有机会就会撒野。打闹对抗的游戏,可以帮助父母和孩子双方都学会如何放松下来。”

情感连接的游戏

有时候,孩子容易冲动、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他的情感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特别是一些活泼、精力充沛的孩子,如果他在亲子关系中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通过挑战规则、寻求刺激,来吸引别人的注意,由此获得和他人的连接——尽管他这样做只会把自己推得更远。

而惩罚只会导致他们更容易冲动、更难控制自己,更不容易和他人建立连接,把自己从集体中孤立出来。

这个时候,孩子最需要的就是情感连接和力量支持。

如何做到?

游戏是最好的途径。

在游戏中,父母和孩子会有很多的身体接触,拥抱、对视、击掌、摔跤,这些都是连接的途径。

在游戏中,每个人都会开心地哈哈大笑。笑声是最好的桥梁,可以让孩子敞开心扉,更好地拉近彼此的情感。

和父母的情感连接,会让孩子感到:还有人爱着他、关注着他,他并不是那么一无是处。

从父母那里获得力量,他才能够有能量去改变,去主动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而不是因为恐惧被惩罚而被动地服从。

至于玩什么游戏?那就多听听孩子的主意吧。

有身体的接触,有哈哈大笑,有满头大汗,彼此全身心的投入,就是好的游戏。

和孩子一起脑洞大开,开心是唯一的目的。

想一想,你有多久没有心无杂念地和孩子一起做游戏了?有多久没有和孩子一起哈哈大笑了?有多久没有用心地去拥抱孩子了?

游戏,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必经之路,是疗愈亲子关系的一剂良药。

当你为孩子的种种问题一筹莫展时,不如放下焦虑和担忧,每天拿出十几分钟,和孩子开心地做个游戏吧!

THE END

TAG:孩子  游戏  情绪  自己的  冲动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