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育儿资讯

孩子被欺负了,我不做悍妇,但也绝不做圣母!!!

来源: 更新时间:2022-10-20 15:02:56
The Beginning

早教课堂上的separation时间,老师让孩子们聚在教室中间独自玩耍,家长不要参与,而是在旁边观察。

Billow正认真敲琴时,一个2岁的孩子来抢Billow手里的棒槌,billow拼命护着不肯撒手,对方家长毫无动静。我上前拿另一个棒槌和这个大孩子换,他不肯。

并且,他转头以非常大的力气,强行把琴从billow怀里抱走,也使得billow没站稳差点摔跤,Billow大哭。最意外的是,孩子爸爸竟然笑嘻嘻的以肯定的语气对孩子说到:“你这么厉害的啊”。

我本来没有生气的,但听见“熊家长”这么说,我的火气一下就来了。但我忍住没有发作,转去安慰Billow。

下课了,Billow在早教中心大堂推学步车,又碰到了这个小孩子。他又看中了这个车,把手搭上来要抢,大人依旧没有制止。于是这个大孩子强行把学步车提了起来,想强行拖走,即使Billow的手还把在上面。

Billow几乎摔倒。

当时的处理,我不是很满意。随着Billow年纪渐长,去公共场合的机会越来越多,这样的“被欺负”也越来越多。

关于孩子“被欺负”,网上主要有“理论派”和“现实派”两种解题思路。

“无为而治”的理论派

主张“无为而治”理论派说,孩子的冲突要自己处理,有些冲突,远没有家长想的这么严重;以及孩子的攻击,一般没有恶意等。

可是,我觉得做一个让孩子自己解决的理论派,是有风险的。

第一,并不是所有的冲突,都是无关痛痒的。

有一些,孩子的确受到了很大的惊吓和委屈。如果不进行干预,孩子会不会认为大人无法保护自己,对周遭世界的安全感有所缺失?

第二,有时孩子由于年龄差异,无法进行自我抵抗和保护。

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物品被夺走,或者身体遭受疼痛,长此以往,孩子会不会认为“恃强凌弱”是顺理成章的法则,习惯做包子?

第三,造成物权意识混乱。

如果孩子长期看见抢走自己玩具的孩子得不到教育,会不会以后也去抢别人的东西?

“主战”的现实派

在“主战”的现实派眼中,只要是对方孩子不讲理在先,一定要教自己孩子打回去,甚至父母会动手帮助孩子“报仇”,否则孩子未来就会过于软弱。

可是,以暴制暴又有什么风险?

第一,孩子认为,武力是解决冲突的第一选择。

当道理和社会规则被完全忽略,孩子以后能动拳头,就绝不动口,他们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第二,孩子认为,自己的家庭是鼓励使用暴力。

遇事绝不吃亏,必须“打回来”,以至于孩子年龄渐长时,再发生冲突,孩子总是复仇心理强烈,不顾一切想赢,会不会有一天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第三,孩子看到父母失态。

面对歇斯底里吵骂甚至打架的父母,孩子会感觉巨大的恐惧。并且,这也不是孩子情绪管理的好榜样。

更何况,谁都不是好惹的,父母的失控极易将一个冲突升级到无法控制的地步。

打也不行,忍也不行,在以暴制暴和一味退让之间,有没有更合理的路?

什么情况,家长需要介入?

蒙特梭利理念提倡让自己处理冲突,但我想这个基础就是要在3岁前示范和教会孩子冲突处理方法。

所以我建议,3岁前的孩子冲突,家长有必要视状况介入。

孩子被“欺负”,按照自己的孩子的“伤心程度”,和对方家长的态度,一般可以分为4种情况。

在我的看法中,只有红色的情况需要处理---自己的孩子明显情绪受到伤害,而对方家长不作为,甚至有些只是不痛不痒的说说:“不要欺负弟弟哦”。

而其他那些孩子觉得无所谓的“欺负”,我认为家长无需处理。如果有些冲突在孩子眼里,根本就够不上“欺负”,家长动辄大惊小怪,反而是在教会一个淡定和宽容的孩子锱铢必较。

此外我认为,但凡对方家长已经立刻制止了欺负人的孩子,并且进行了严肃教育,我们也无需处理,因为你的孩子已经看到,错误的行为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家长再不依不饶,其实毫无意义,甚至会有“得理不饶人”之味。

我们该如何处理冲突?

没有教科书教我们如何处理小孩子的冲突,因此所有的冲突处理只能围绕一个目的 --- 我想让我的孩子从中学会什么样的处理方式,来帮助他们日后自行处理冲突。

我想了想,以下是我想教会孩子在冲突中学会的。

物权在公众场合的规则

对“欺负”如何防卫和回应

对弱小和无心之失学会包容

对能力悬殊的恶意适当回避

当我明晰了以上的核心目的之后,所有的冲突解决就有了原则可依。

明确公共场所的物品归属原则

为孩子设定物品归属的原则,并借助每一次的机会不断潜移默化的向孩子灌输规则。

私人物品永远归属于主人自己,主人有权不分享。若主人愿意分享,可以玩,但主人可以随时收回。

对于玩偶,小车等只供一人玩耍的玩具,遵循先到先得的规则,玩具在谁手里,就归属于谁,其余孩子要玩耍,需要等待。别人抢,或者抢别人,都不对。

对于学习桌,赛车台等大型玩具,遵循共同玩耍的原则,不可独占。

公共玩具,离开一定时间和距离,就是代表放弃,再玩需要排队等待。

每次的冲突处理,都要遵循以上原则来确认对和错。

区分肢体冲突是“无心”还是“恶意”

无心的肢体冲突

孩子抢别人玩具,别人为了保护玩具,无意中碰到孩子;

别人扔海洋球,弹回来的球打到孩子;

别人在奔跑过程中,踩到爬行小孩的手;别人玩耍动作较大,手敲到孩子的头。。。

恶意的肢体冲突

别人为了抢孩子玩具,将孩子的手甩开或将孩子推开;

别人毫无征兆的攻击孩子。

我们并不是要教育出一个锱铢必较的小孩,所以对于别人的无心之失,适当的宽容也是孩子要学会的。

而对于那些有意为之的行为,教会孩子大声坚定的说“NO”,也是未来遭遇可能的校园霸凌时的处理基础。

与对方孩子沟通,而不是对方父母

孩子该从冲突中学习的,是如何和“欺负”人的孩子进行维权和沟通,以便未来在第一时间保护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只等着向对方家长告状。

我们从3岁前的冲突处理中,就该为孩子做出这样的示范。

当孩子受到“欺负”时,家长应该示范蹲下来,看着对方孩子的眼睛,以坚定和严厉的语气,先说NO,再告诉对方你的诉求(请把玩具还给我,或者请你离开)。

传递这种坚定的气场让孩子模仿,这非常重要。

时刻保持冷静

也许孩子被推搡或抢走玩具大哭,为人父母的我们真的很难控制自己的怒火。可是当我们仔细一想就会明白,我们无法保护孩子一辈子。

如果在这个时候我们只是为了泄愤大声责骂,甚至动手打人,孩子学不会他们真正应该学会的处理方法。

更可怕的是,孩子间的冲突总是这么多,如果每一次家长都暴怒,孩子在旁边看着爸爸妈妈歇斯底里,在公众场合各种失控,他们以后又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呢?

当我想明白了以上的处理原则之后,后来Billow再被“欺负”,我就再也没纠结过了。

上周,Billow在游乐场发现了一个好玩的游戏,一个哥哥控制着方向盘操作高空掉下的海洋球。Billow很着急的想过去玩,但方向盘太小,只够一个孩子操作。

我拉住了Billow说:“这个方向盘太小了,只够哥哥一个人玩,哥哥先来的,你要玩的话要排队。你先和妈妈一起看一看哥哥是怎么玩的,好吗”(借每一个机会,明晰物权意识和规则)

后来,小哥哥不玩了,我对Billow说:“哥哥玩好了,该我们啦,谢谢Billow刚刚的等待,你做的很棒”(及时认可孩子的正面行为)

当Billow刚玩了一分钟,突然冲上来一个2岁左右的孩子,这个孩子把手扶上方向盘的同时,用力把Billow的手推开,推到了地上,Billow大哭。

我看了下四周,只有一个家长抱着一个小宝宝,没有找到其他大人出面制止。(明确我需要介入了)

我把Billow扶起来,搂着他,半蹲着看着这个孩子的眼睛,严厉的说:“你不可以推弟弟,你做错了!”(冷静又坚定的对肢体冲突说No)

然后我说:“这个玩具是弟弟先玩的,你要排队,弟弟玩一会儿就让你”(明晰物权规则,沟通解决方案)

这个孩子摇了摇头,继续把手放上方向盘,我看着他说:“摇头没有用,因为这是规则,请你让开”。边说,我边将他的手轻轻拿开了。同时我把Billow抱到了方向盘前面,说:“Billow你可以继续玩,哥哥要排队”。为免这个孩子继续攻击,我用身体护住了Billow。(示范正确的行为,不卑不亢,必要时,替孩子维护权益)

这时我发现,刚刚旁边抱着一个小妈妈的女人将这个男孩子叫了回去,原来她是母亲,而刚刚全程看着自己的孩子推人竟然毫无反应。我庆幸了自己的及时干预。

当Billow玩了一会儿以后,他开始走神,我意识到他可能不想玩了,所以我提议他去滑滑梯。与此同时,我叫回了刚刚的小男孩,说:“弟弟玩好了,该你了”(始终保持冷静,示范物权规则)

这件事的处理我之所以满意,是因为它达到了我前文所说的所有目的 --- 保护了孩子,并教会了孩子处理方法。

并且,我看得出来对方妈妈感觉像吃了闷亏一样不太开心,但我全程都在冷静的讲道理,她似乎也没有借题发挥的余地。所以这也是不理亏的。

对方太蛮横,

怎么办

当素质参差不齐的人做了家长,他们在公共场合的行为有时是很不可理喻的。我们有时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特别是妈妈自己带着孩子时。

如果对方家长来势汹汹,不但不教育自己的孩子,还对你和他孩子之间的冷静沟通情绪反应激烈,我并不建议家长和他们继续纠缠。

同样的,如果你和对方孩子冷静沟通,对方以熊孩子样打滚大哭,甚至情绪激动还手,我们也无需和这样的孩子过多的讲道理。

远离垃圾人,在任何场合都适用。

如果你担心孩子这样会认为没有公平,有一句话可以和孩子说:“这个哥哥没有礼貌,我们有礼貌的孩子不和他玩,我们走。他这样,没有小朋友会喜欢和他玩。”

慢慢的,孩子会明白,做错事依旧是会承担代价的。

当然,这句话应该也会让那些“熊家长”闷上一会儿的了,他们也无法来找你吵架,因为你只是在教育自己的孩子。

THE END

TAG:孩子  冲突  自己的  家长  玩具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