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3-6岁

对待孩子成绩,家长需要明白的四件事

来源: 更新时间:2022-11-25 00:03:03
The Beginning

怎么会有只在乎孩子成绩的父母?

“我是小学语文老师,班上有个女孩成绩一直在中上游,按说成绩还可以平常也挺努力的,可家长就是不知足,持续对她实行高压政策,认定孩子没有名列前矛是因为她还不够努力认真。每次和女孩的父母谈话后,他们更是变本加厉地嘲讽和谩骂!你说怎么会有这么奇葩的父母?

孩子长期处在高压状态下,大脑中的「杏仁核」区域会不断放电,让大脑处于焦虑状态;身体也会分泌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和焦虑有关的激素,长此以往免疫力会严重下降。

同时,大脑内负责控制学习功能、记忆功能和压力控制的「海马体」也会退化萎缩,导致大脑神经元减少,而这种影响会是终身的。所以教育孩子应该用鼓励而不是打击,谩骂和嘲讽只会让孩子低自尊和自暴自弃,学习能力下降,状态一蹶不振。

近几年的研究发现,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容易患上一种新的心理疾病,叫做「强迫性人格障碍」。得了这种病的孩子,你不让他学,他就浑身不舒服。不过这绝对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当事人是非常痛苦的,他的生活中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他便无法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做不了任何学习之外的事情。

而事实上他学习的时候,也很难真正进入状态,这种心理障碍更容易导致孩子学习成绩下降,然后进一步表现得更加着急,从而陷入一个死循环。

您之所以觉得他们奇葩,是因为你们对孩子的期待不同。在您看来只要孩子尽了最大努力就够了,他们却觉得没有名列前茅就是不够努力。此时最好的办法是跟家长进行一次促膝长谈,了解他们的期望,表达您对孩子的理解。他们很有可能是由于工作繁忙,对孩子没有全面了解,不知道孩子在学什么,就会容易造成对孩子不切实际的想法。

而关于家长对孩子的讥讽和谩骂,你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需要的是去教授家长如何跟孩子沟通,如何有效地使用一些外在的刺激,只有双方都从孩子的出发点讨论,才能更好地帮助到孩子,不让她在夹缝中求生。

对待成绩,家长需要明白的四件事

分数至上是一种简单粗暴

一味依靠考试分数来衡量孩子的学习,往往会对孩子产生更多不良的后果。孩子可能因此惧怕学习、逃避学习、自尊心和信心受到伤害,更有甚者为了得到更好的成绩、免受家长责备而不择手段。将分数视为反映学习问题的标尺,而非衡量孩子一切的标准,才是恰当的态度。

成绩不等于你的面子

成绩低=学习差=家长没面子,家长如果陷入这样的逻辑,想必很难理智地面对分数。学习本应是一件自愿自发的事情,是为自己而学,你的面子将变成孩子不能承受之重。背负着如此重担的学习,缺少内在的动力,即使非常努力也难以取得相匹配的学习效果。

要看向分数的背后

分数确实可以反映孩子某一阶段的学习状态,无论高低,家长都需要看到背后反映的问题,解决了问题,才有切实的进步。另外,若只在乎答案的正误与得分,孩子的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的能力必会得到削弱。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学会批判性思维,不懈探索与质疑,跳出标准答案的桎梏。

成长比成绩更重要

人与人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每个孩子擅长的方面都各不相同,每个孩子的短板也各不相同。社会学者朱大可曾说过:在西方教育发达国家,分数只占总分的60-70%,还有30-40%属于天赋、品德、社会组织和交往能力,这些方面的成绩,需要通过组织校园社团、参加社会活动、投身公益事业的情况来综合评估。

作为家长,要重视孩子的全面素质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兴趣、情感、性格;更要重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发展孩子的个性,发掘孩子所蕴藏的潜能。

别让成绩的重担摧毁了孩子的意志力,更别让一纸试卷阻隔了你们之间的亲子关系。

THE END

TAG:孩子  家长  成绩  分数  努力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