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3-6岁

多子女间的小矛盾如何化解

来源: 更新时间:2022-10-14 00:01:53
The Beginning

多子女间的小矛盾如何化解?七十年代末期国家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我们开始习惯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但在时隔二十多年之后的今天,二胎政策来了,我们又要开始面对“多子女家庭”的情况了。

社会格局的变化使我们的家庭结构发生改变,我们也在其中受到很大的影响,很多父母为“多子女问题”感到深深的焦虑,问题也接踵而至。

Part1/

关于孩子间争抢的问题

1.家里大宝二宝经常打架,还互相抢对方东西怎么办?

2.家里两个孩子总是争玩具,一个四岁多、一个一岁多,互不相让,又哭又闹,怎么办呢?

其实这样的问题,是和历史演进和宏观背景有关系。

因为作为独生子女长大的家长们,自己从来没有经历过家里有两个以上孩子的情况,也没有和其他孩子一起长大的经验,自然就不知道如何去养育多个孩子,因此感到束手无策。我们不如先思考一下该如何看待这种现象?把它当成一个现象而不是一个问题来处理,也许会更好。

比如家里两个孩子都很小,都在0到6岁学龄前阶段。他们处在一个生活空间里,喜欢争东西、打闹、发生冲突、哭、受伤、争吵、制造一些不和谐。那我们来思考并感受一下,这个现象本身一定是问题吗?一定是不好的吗?一定是需要被改变的吗?

我的哥哥比我大四岁。我们在一起成长的过程一直争吵打架,一直到他上大学离开家此。现在我回忆这个过程发现,这些打架和争执丝毫没有给我带来任何伤害,反而让我的童年记忆特别鲜活。每当我想到他都觉得自己很幸福,不孤独。现在我们之间的感情特别深,互相珍惜,并且都很还念一起长大的那段时光。

所以我想用我的个人感受去告诉各位家长:家里两个孩子都是幼童,他们喜欢争抢、打闹,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是天性的自然表现。

我们不可能让他像大人一样彬彬有礼、有商有量、克制自己的情绪。其实这样的互动方式和他们相亲相爱一样,都是他们成长中的一部分,是他们学习人际相处的一部分。

因为有一个兄弟姐妹,孩子从小就能够知道,这个世界上不只有我自己,还有其他的人,不只有爸爸妈妈,还有和我一样差不多的个体存在。

孩子在这样的互动当中慢慢学习“自他关系”,也就是和这个世界的关系。刚开始肯定会不习惯,会发生一些冲突,有难受、委屈和受伤的感觉,会有得不到的失落感等等负面的感受,可这些也都是成长的一部分。所以请各位多子女家庭的父母把心放宽一点,接纳度高一点。

允许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去体会冲突,去体会自他关系,去体会和别人的互动,明白资源是有限的,学会自我约束、学会和别人相处,让自己的身心都获得健康。

如果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这件事情,就会发现两个孩子打架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反而是他们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精神营养。因此我建议父母们不要过早过度地去干预孩子们争吵的过程,而是做一个有耐心的观察者,在适当的时候去插手干预。

那什么叫做适当的时候?

是打哭之前还是打哭之后?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父母在孩子打架的时候,都会批评惩罚大的那一个,因为TA大一些,应该懂事,要让着弟弟妹妹。但其实小宝也不可能永远是对的,他也会不讲理、过度要求。

父母强制性地要求大孩子在任何情况下压抑自己的情绪和需求,不能和弟弟妹妹有争执,这其实就是对小宝的偏袒。父母这种不平衡、不平等的参与,对大宝就会造成了一定的伤害,内心会觉得父母向着弟弟妹妹,没有关注他的需求,因此他压抑很多愤怒和需求,感觉到不被理解,在感情上很受伤。

所以我想给父母们的一个建议,两个孩子争执的时候,首先要忘掉“大小”的观念。就像前面问题里的两个孩子,一个四岁一个一岁。假如不考虑这个一岁的孩子,四岁的多的孩子算很大吗?会很成熟吗?不会,他仍然是个幼童,他的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社会性、逻辑性、规则感、秩序感都还有待发展,不要用成年人的要求去要求孩子。

要给每个孩子同等的宽容、接纳和爱。在孩子争取的过程当中,千万不要跟他们谈论“应该”和“不应该”,尽量不要让他们的关系出现“二人对立”的局面。

让他们通过跟父母的融洽相处去感受和适应另外一个孩子的存在。比如两个孩子争玩具都哭了,我们要给每个孩子一个拥抱,理解他们各自受伤的情绪。

用行动和语言告诉他们妈妈对他们的关照和爱是相同的,能够理解他们难过、委屈的情绪,但资源是有限的,必须要学会分享。任何一个孩子的内心感受都需要被父母全盘接受,他们希望得到一个东西的真实而迫切的感受是没有错的,这种感受需要被看见被理解被接纳。

那么,为什么父母对于两个孩子起争执这样正常自然的事情会感到如此焦躁?

一是因为我们从小是独生子女长大,没有经历过这种情况,会感到束手无策,或者认为这种情况是不对的,需要马上被纠正;

二是因为我们自己的情绪中有很多的不安和潜在问题,于是在孩子们争执哭闹的时候,我们的原生情绪被激发出来,并将这些情绪和孩子的行为联系在一起,就想要马上消除孩子的行为,来让我们的内心恢复平静。

有一些家长非常强调秩序感,不允许家里有不在状态、没有秩序的情况发生,不允许孩子失礼,要求讲文明懂礼貌,能够谦让、分享、包容,并且不能用哭来表达情绪。

这就说明家长已经是用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了,这对六岁以下的孩子是非常严苛。如果父母总是用这样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孩子的情绪就不能自然流动,不能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到压抑,积压越来越多的心理压力,在未来可能就是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因此就需要父母能够检视自己,做一些调整让自己变成一个内心平和、接纳度很高的家长,以平静的心态去面对孩子们的争执,并接纳他们所呈现出来的任何结果。

Part2/

关于孩子间争宠的问题

1.大宝经常欺负二宝,不仅打她还很讨厌他,怎么办呢?

2.大宝和二宝都很粘人,都怕另外一个抢走了对方的爱,总要跟着父母要抱抱怎么办?

3.生了二宝以后,两岁半的老大变得特别黏人,动不动就哭,总黏在我身边各种哭闹不松手。我知道她突然有点没有安全感,所以现在家里所有人都把注意力放在他身上。可是还是没有用,怎么办呢?我还在月子里,天天看老大哭闹,我也跟着哭,实在是没办法!

为什么生了老二以后,两岁半的老大变得特别黏人呢?

我们往回推一下,当妈妈怀老二的时候,排第一位的这个孩子,也就一岁半不到两岁。妈妈又怀了一个孩子,身体、生理和情绪都会发生很多变化,这都会第一个孩子产生一些重大的影响。

同时由于自然的生理机制,我们会把所有的身体资源和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个胎儿身上,以确保这个胎儿健康发育,顺利生产,这是一种非常自然现象。

其次,在怀孕过程当中,孕妇的身体会渐渐不方便,在这种情况下,就不方便去哺育、关注或者是拥抱另一个孩子。但一岁半的孩子会特别需要妈妈的拥抱、呵护和关注,特别需要和妈妈黏腻在一起,但他的需求因为妈妈的生理原因不能被满足,他的感受就是和母亲之间的联结断开了。

生理脐带是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被剪掉了,但是与母亲的心理脐带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才能慢慢的消失。

孩子需要带着母亲给予的安全感和百分之百无条件的爱,慢慢和妈妈产生自然分离。而妈妈在这个阶段怀老二,没有足够的精力去照顾到老大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孩子就会感觉到心理脐带被强行剪断了。而这个时候正是孩子需要高浓度、高强度、高品质的精神连接的时候,因此孩子的安全感就受到很大的威胁。

于是他的主观感受就认为自己被遗弃了,感觉自己不再重要、不被需要了或者是被抛弃了。所以他现在会呈现出这些让妈妈感到闹心的事。

其实这些行为都是孩子在发出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妈妈我需要你,需要你爱我、关注我,我需要知道我是重要的、是被爱着的,我是和你有联结感的。这都是孩子在潜意识层面向妈妈发出的信号。这就是为什么即便是家里所有人都把注意力放在老大身上,还是无济于事,因为他唯一在意的是母亲。

但妈妈在坐月子,要怎么办呢?

首先要好好休息,不能过度劳累。其次,我们已经分析过,这个孩子是因为和妈妈的联结感被切断了,安全感受到威胁,已经受伤了。所以需要妈妈用母爱给他疗伤。

妈妈可以在哺乳之外的时间尽量允许孩子依偎在身边,把他当成一个小婴儿一样抱在怀里,渐渐找回联结感和安全感。一定要允许孩子黏着,妈妈尽量放平心态,当允许他黏着之后,慢慢就能够找回安全感,有了安全感以后他就不会再放肆哭闹了。

两岁半的孩子特别需要肢体接触,所以妈妈一定要多摸摸他,让她来到身边抚摸她的头、脸和身体。在条件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和他一起做做游戏。妈妈也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因为孩子的能量场心理暗示和母亲是一体的,如果妈妈的情绪波动很大也会反向影响孩子。

妈妈出了月子就要增加和老大的互动了,给他洗澡、晚上搂着她睡觉等。和他在一起的时候要把全身心地关注他,不能因为孩子哭闹就带着一种想纠正他的心态。因为在这种心态下,我们的潜意识里就认为孩子是不完美的,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不接纳,就会加重她的不安全感。

同样,一个孩子讨厌另一个孩子的原因就是因为父母在怀第二个孩子的时候,把过多的关注放到这个小孩子的身上,而忽略了大孩子的感受。大孩子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是单纯地感受到我的关注没有了,联结感没有了。然后当他发现家里来了另外一个孩子,就自然而然地把这种缺失和另一个孩子的出现联系在一起,所以就会讨厌另外一个孩子。

孩子始终是一面镜子,他们的问题更多是父母的问题,我们一味的去要求孩子做改变是非常荒诞不合理的。

Part3/

关于对孩子们的培养照顾问题

1.大宝和二宝要不要分开带,比如老人带大的,父母带小的。

2.家里的资源分配不过来怎么办?

其实最好的是,两个孩子都自己带,不仅仅是带他们睡觉,而是和孩子一起生活。因为六岁以下孩子的安全感和联结感是和他的直接养育人连在一起的。

如果孩子跟随祖父母,他会把对父母的情感寄托和祖父母连接在一起。在他们心理上,实际是祖父母承担了父母的角色,之后他们会很难在情感深处真正接纳自己的父母,甚至会由于匮乏父母的爱而在内心对父母有怨恨和愤怒,并且这种情感会持续到孩子长大。

但想要把孩子分开带的家长,一定是有客观上的困难,比如说夫妻同时在工作、身体不好之类的问题。但另一方面是不是也有一种想避重就轻、逃避责任的心态呢?

我们往回追溯三十年甚至更久,整个社会都是每个家庭有很多孩子,也没有任何一对父母不能承担养育多个孩子的职责,更没有任何一个父母把自己的孩子送去给祖父母养育。

人类社会的文明水平、物质水平和科技水平都高速发展的同时,人类的自然属性却越来越退化。我们甚至不知道怎样生孩子,不知道怎样给新生儿洗澡,不知道怎样给新生儿换尿布,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给孩子加辅食,不知道如何去调理孩子的健康……我们已经渐渐丧失了一个作为自然人的本能。

为了工作方便,为了追求物质生活更好,甚至说为了孩子有一个更好的将来,可以牺牲孩子让祖父母帮忙带一下,但其实被送到祖父母身边的那个孩子,因为断开了和父母的联结感,他会有安全感缺失,受到一定的心理创伤,这种创伤伴随着他长大,以后可能对人不信任,没有办法理解别人,甚至没有办法把自己的父母当成父母。

他的成年生活中会遭受到亲密关系的考验、人际关系的考验等等巨大的打击,所以请大家在作出这个选择之前慎重考虑。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问题和现象是千变万化,我们不可能一篇文章就把所有的问题都讨论的很全面。我们在这里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小新妈希望以后妈妈们可以在微信群多多讨论能够提出更具体的家庭的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一起成为孩子们心中最有爱的父母。

THE END

TAG:孩子  父母  妈妈  自己的  情绪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