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 > 中医养生

翳风的针刺技巧 针灸翳风的方法

来源: 更新时间:2022-07-09 02:33:54
The Beginning

翳风是手少阳三焦经腧穴,《经穴解》曰:“此穴在耳之下后,乃无物遮蔽之所,风之自后者,如风池,风府之穴,皆常中风之所也,故曰翳风······穴在耳后尖角陷中,按之引耳中痛。”下面来详细讲解翳风的针刺技巧。

翳风的针刺技巧

取穴:坐位,耳垂根部后方凹陷,即下颌支后缘后0.5寸处。

简易取法:

1.将耳垂向后捺,耳垂的边缘即是本穴。

2.头侧向一边,领颈部胸锁乳突肌鼓起,该肌肉前,耳垂后凹陷中即是本穴。

进针方向:从外下向内上刺向外耳道,与矢状面成60°。

进针深度:斜刺,从后外向内下方刺0.5-1.5寸(治疗聋哑病),或直刺0.5-1寸(治疗面神经麻痹和腮腺炎),留针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微痛。

翳风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耳大神经分布,耳大神经为颈丛皮支,由第2-3颈神经组成。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神经纤维。

3.腮腺:是唾液腺中最大的一对,略呈三角形,位于外耳道前下方,咬肌后缘和下颌后窝内。腮腺的表面包以腮腺咬肌筋膜。腮腺内有颈外动脉,下颌后静脉,面神经和耳颞神经经过。

4.深面:从浅至深依次分布有胸锁乳突肌(由副神经脊髓根及第2,3颈神经前支支配),头夹肌(由第2-5颈神经后支支配),头最长肌(由第1-8颈神经后支支配),二腹肌后腹(由面神经支配)。

针刺翳风作用主治

翳风穴属手少阳三焦经,手,足少阳之会,故具有舒肝利胆,通利三焦的作用,可祛风通络,开窍,调气降逆,《针灸大成》认为:“主耳鸣耳聋,口眼㖞斜,脱颌颊肿,口噤不开,不能言。”现代临床常用于主治耳鸣,耳聋,聤耳,口眼㖞斜,口噤不开,齿痛,颊肿,瘰疬,牙关不利,喑哑,腮腺炎,下颌关节炎,面神经麻痹,中耳炎等。

翳风常用配伍疗法

1.配百会,风池,丰隆,太冲,针刺泻法,平肝熄风,降浊化痰,治疗肝风挟痰,上扰清窍之眩晕,呕吐,耳鸣,耳聋等。

2.配听会,中渚,外关,丘墟,侠溪,针刺泻法,疏散少阳风热,治疗少阳风热上扰之耳鸣,耳聋,痄腮等。

3.配风池,太阳,下车,颊车,地仓,合谷,针刺平补平泻法,疏风散邪,治疗风邪入络之口眼㖞斜,口噤不开等。

4.配颊车,尺泽,合谷,少商,针刺泻法,少商点刺出血,疏散风热,清利咽喉,治疗外感风热之咽喉肿痛,面颊肿痛,乳蛾等。

5.配颊车,合谷,内庭,足三里,针刺泻法,清宣阳明,消散郁热,治疗阳明邪热壅盛之痄腮,齿痛,面痛等。

6.配天容,尺泽,复溜,太溪,针刺补泻兼施,养阴清肺,治疗阴虚火旺,虚火上炎之咽喉肿痛,齿痛等。

7.配阴陵泉,丰隆,中脘,脾俞,针刺补泻兼施,健脾化痰,治疗痰湿中阻,清阳不升之眩晕,呕吐,耳鸣等。

针刺翳风注意事项

1.施针时病人以俯卧位或仰卧位为好,这样不仅有利于施针者的针灸操作,而且有利于预防晕针情况的发生。

2.一般针刺深度达到1.5寸时则不可再深刺,否则就有刺中迷走神经的可能性(迷走神经的位置较深,正常情况下不易刺到),从而导致严重后果。

THE END

TAG:翳风的针刺技巧  针刺翳风注意事项  中医养生  针灸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