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困的原因:季节转换
专家解释春困并不是病态,它是人体生理机能随着自然界气候变化而出现的一种生理现象。因为人体的血液循环有一定的规律,如果外界气候发生变化,那么人体也就会出现相应的生理反应。如冬天,皮肤毛细血管受到寒冷刺激,血流量减少,大脑和内脏的血流量却相对地增加,使大脑供氧量充足,所以人们往往在冬天头脑清醒。进入春天,随着气温的升高,会使人体皮肤的毛细血管和毛孔明显舒张,体表的血液循环随之旺盛,血液供应量比冬天要明显增多,而使流入大脑的血液比冬天少,大脑的氧气供应量减少,导致了脑神经细胞兴奋程度的降低,人体一时还适应不了这样的气候变化,于是出现了软绵绵、无精打采、昏沉欲睡的春困现象。
小贴士:有春困症状的人,往往存在着失眠多梦、五心烦热、潮热、舌红、少津、脉细数等阴虚现象。饮食上要多食马兰头、荠菜、芹菜等滋阴的食物,少吃橘子、羊肉等温性食物,也可用中药枫斗、西洋参等调理。同时,要多在阳光充足、绿化多的地方活动,给大脑以更多的氧气。
春困的原因:湿气重
春季湿气重,人体若阳气不足,易受湿邪侵犯,脾因湿困而致运化失职,出现易困嗜睡、精神难以集中、疲倦乏力、肠胃问题等,这在中医上被称为“湿困”或“春困”。春困会影响肝的疏泄,一旦肝失疏泄、气机郁滞,便容易令人情绪异常或低落。
小贴士:现代人动脑多、体力消耗少,加上长期待在密闭空调室内,很少流汗,身体调控湿度的能力变差。试试看跑步、健走、游泳、瑜伽、太极等任何“有点喘、会流汗”的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强水分代谢。
春困的原因:不合理的饮食作息
除了季节的转换,湿气加重容易令人“春困”之外,经常进食生冷、肥甘厚味的食物,或者少运动、缺乏休息,都容易使人的脾胃功能欠佳。小儿形气未充,脏腑娇嫩,脾之运化功能未完备;老人、长期患病者等脾胃虚弱,亦较易有“春困”的症状。
小贴士:春季坚持做头皮操,能消除大脑困倦。其方法是:先用双手十指自然屈指并拢,用指端自前向后、自中绕两侧,对整个发际较有力地划摩10次;再用十指依前顺序较有力地一点一点地按压3遍;再用十指依前顺序做短距离往返搔抓3遍,每个搔抓区抓5下;最后用十指依前顺序轻缓按摩5遍。每天早起、晚睡前各做1次,可使精力旺盛、思维敏捷,是消除脑疲劳困倦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春困的原因:疾病原因
1、贫血
春季如果老是犯困还有可能是由于贫血引起的,贫血可能在任何年龄段发生,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就是疲乏、困倦,此外还可能伴有头晕、头痛、耳鸣、眼花、注意力不集中、面色苍白等。因此,如果贪睡同时伴有面色苍白等症状,最好到医院做一个血常规或贫血四项,尽快明确诊断。特别是找到贫血的真正原因,有时原发病比贫血本身危害严重得多(比如胃肠道肿瘤导致出血),其治疗也比贫血更为重要。
2、大脑缺氧
很多中老年人血管硬化、管腔变窄、脑血流量减少,容易导致脑细胞缺血缺氧,时间长了会引起困倦、乏力、嗜睡等症状。如果春困的同时伴有记忆力下降、行为异常、反应迟钝、个性改变等精神、神经症状,要高度怀疑神经系统和脑血管的问题,某些部位的脑卒中症状主要就是嗜睡及反应迟钝。
3、睡眠性呼吸障碍
由于某些原因而致上呼吸道阻塞,睡眠时出现呼吸暂停,导致机体缺氧,身体器官得不到很好修复,白天很容易出现困倦、乏力、嗜睡等症状。对于肥胖或打鼾比较严重的人,出现上面的问题,最好观察有无睡眠呼吸暂停,必要时及时治疗。
4、心脏病
冠心病、风心病、肺心病等心脏问题,可能导致心脏功能障碍,使血液循环不畅,乳酸等代谢产物积聚在组织内,使人产生疲劳感。如果同时有心悸、气短、胸闷、头昏等症状,特别是在活动后症状加重、休息后减轻,最好查查心脏,如做心电图、心脏彩超等。
5、糖尿病
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多饮、多食、多尿的症状并不十分明显,而是以全身乏力、精神萎靡、贪睡且难以睡醒为首发症状。这是由于葡萄糖不能被完全氧化,加上组织失水、电解质失衡等造成。因此,中年人或有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人一定要定期检查血糖,及早发现和治疗。
6、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表现比较隐蔽,多数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病。其主要表现为面部表情迟钝、讲话节奏慢、对很多事情都提不起兴趣、经常犯困等。如在感觉慵懒疲倦的同时,伴有健忘、情绪不稳定等症状,要怀疑是否有甲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