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极具海南民族文化的“槟榔谷”
2、极具特色的海南十大文化名村
3、历史悠久的海南民族文化
4、极具民族文化的白族婚恋习俗
5、感受黎族民族魅力:黎族槟榔文化
6、猜你喜欢:
1、极具海南民族文化的“槟榔谷”
如果说有什么能代表海南文化的话,那就得去槟榔谷走一趟了,海南的槟榔谷可以说是海南当地民族的文化活化石,也是海南文化的一张名片。栖身于神秘的雨林,保留着最为原生态的民族风情。
槟榔谷原住民文化的保护天堂
说到海南的原住民,很多人都没办法一时间说出来她的渊源和历史。而首先提出原住民这个概念的,是甘什岭槟榔谷原生态黎苗文化旅游区。
黎族是海南岛上最早的先民,根据文献资料及考古发现,黎族与我国南方的百越族的后裔俚人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据《汉书·贾捐之传》记载:西汉时原住在海南岛上的黎族被称为“骆越之人”。根据考古学者研究发现,这里的“骆越之人”是古代百越人的一个分支。
又据目前已发现的海南岛最早的文化遗迹——三亚落笔洞的“文化堆积层”来看,黎族的祖先均在新石器时代的早期从两广大陆不只一次地横渡琼州海峡来到海南岛北部。来自两广的黎族先民,继登上本岛北部海岸之后。
最初,他们居住在靠近河流、港湾的山岗上,后来逐渐朝全岛各地扩散定居,艰难创业,是为海南的原住民,黎族有着璀璨的文明和深厚的历史背景,无数的传奇和民族精髓值得深究和流传。
神秘雨林的守望者“槟榔谷”的由来
由于景区位处海南岛屿的脊梁,五指山山脉的甘什岭自然保护区内,两边森林峻峭,中间是一条连绵数公里的槟榔谷地,故称槟榔谷。椰子代表海南,槟榔代表黎家。
在黎家,没有槟榔不成礼,没有槟榔不成婚,这“槟榔”二字可以说是海南真正的主人黎族人的文化字符,而聚居在海南中部山区的黎族,以神秘雨林山谷为栖身,只有走入槟榔谷,走入黎家文化,进入这一片神秘雨林谷地,才能感受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
原住民文化守护天堂
槟榔谷原生态黎苗文化旅游区:位于甘什岭自然保护区内,两边森林茂密,中间是一条连绵数公里的槟榔谷地。景区由原住民黎村、原蚩尤苗寨和原始雨林谷三大版块组成。是海南省最丰富、最权威、最灵动、最纯正的民族文化“活体”博物馆。
谷内的黎族传统文化博物馆里,珍藏着整个海南岛最齐全最珍贵的黎族各种民间文物、见证黎族发展历程的种种器皿和图片,是一部生动恢宏的“黎族人历史教科书”。
谷内的黎族传统织锦展馆不但囊括了五大方言的特色服饰展示,还为游客们介绍了从无纺时期到有纺时期黎族服装的演变,包括树皮衣的制作,龙被的传说等等,可谓是黎族人最为骄傲的工艺——织锦工艺的文化走廊。
在槟榔谷里纺染织绣、竹木乐器演奏技法、打柴舞、黎族妇女的纹身绣面…这些濒临失传的黎族传统技艺和正在消失的文化现象,被槟榔谷人呕心沥血地保护着,坚持着,必将使其在新的时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让民族的精髓得以世世代代地流传下去。
2、极具特色的海南十大文化名村
地处我国南部独立的海岛,有着美丽的风光和悠久的人文历史,交织出一个独特的城市文化,海南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存在,在过去并不为人所知,但如今随着海南十大文化名村的出现,使得海南文化里优美风光与人文底蕴走向全中国。
海口市秀英区美社村
美社村是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施茶村委会的一个自然村,地处雷琼世界地质公园规划区内,位于马鞍岭火山口南麓,交通便捷,生态良好,景色优美,是颇具特色的火山村寨。美社村有172户,832人,全村有21个果园农庄和果园庭院,村里遍植热带珍贵林
3、历史悠久的海南民族文化
海南虽然在整个中国版图中,似一个孤岛的存在,但是这并不妨碍这个地方诞生出优秀的海南文化。而且早在千年前就有勇于开拓的民族黎族在这里生根发芽,随着时间推进,不断有人民迁徙至此,共同为这座风光迷人的岛屿营造城市文化。
黎族是海南岛最早的居民,早在两三千年前,约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黎族人民就在岛上繁衍生息,并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在海南文化发展的坐标上,黎族文化代表海南文化最古老、悠久和独特的部分,她具有旅游者所向往的神奇和神秘。
海南北部的临高文化,西部的“村人”文化和儋州文化,这些文化或源或流都传承了一些越人和俚人的文化,他们的语言、信仰和风俗习惯等一些文化带有浓厚的非汉文化特质。
甚至海南的琼文文化都有俚人文化的遗迹,如琼文地区有大量的冼夫人庙,春节后各地举行时间较长、规模宏大的祭祀冼夫人的活动,从这些信仰中可以看到古代俚人文化对海南文化的影响。
还有苗族和回族文化,在海南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它们丰富了海南的文化。上述表明,民族文化是海南最古老的文化,它当之无愧成为海南岛的标志性文化之一。
海南历史上是一个“孤悬”的海岛,其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被“流放”的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铸成自身特色,民族文化即是其中的奇葩。但到了近代,由于大量汉族移民的涌入,汉文化的影响逐渐加深,文化的同化与变异现象日益突出,历史上“生黎”的大批“熟黎”化就是这种现象的反映。
解放后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海南毗邻的地区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异常活跃,社会变革最深刻,它们对海南民族文化的冲击最大。而海南成为全国最大的特区和建省后,汉文化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渗入民族地区。这些影响给民族地区带来了一些进步,也使一些民族文化弱化。
4、极具民族文化的白族婚恋习俗
不同的国家都有不同的婚恋习俗,而在中国这个多民族的国度,男女的婚恋方式各具特色,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今天我们一起看看白族文化中的婚恋习俗,白族不仅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而且也吸收了其他民族的优秀精华,下面,大家随小编一起看看极具民族文化的白族婚恋习俗。
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分布于云南各地、贵州省毕节地区及四川凉山州。由于自己的民族文化极具特色,因而也造就了独特的白族婚恋习俗。
恋爱习俗
白族地区节日多、庙会多、歌会多。从春节到正月十八,几乎天天有节日,夜夜耍龙灯。从正月到开秧门的几个月内,月月有庙会,各村各寨都要迎送神主,过本主节,非常热闹。此外还有三月街、蝴蝶会、绕三灵、火把节、石宝山歌会、茈碧湖歌会、海西海歌会等等。这些节日、庙会和歌会为青年男女的交往和恋爱提供了极好的机会。每逢农历七月,数以千万计的青年男女都要成群结队地去参加为期七到九天的石宝山歌会。只见山上山下、树林崖边、庙宇里外,到处是参加歌会的姑娘和小伙子。姑娘和小伙子通过对歌相识并表达爱慕之情,随后就是互赠定情物,盟定终身。
结婚习俗
新郎“应考”
“正喜日”(结婚)这天一大早,新郎接回“喜神”,随着迎亲队伍早早地恭候在新娘家门口。但新娘家的大门却始终紧闭着,不准迎亲队伍进去。一位年长的老人会把住大门,先考一考新郎的聪明才智。这迎亲的第一关叫“应考”,“考题”由老先生出,内容为历史、地理、风情、传说、谚语、歇后语等,多数是“对对子”(即对联)。如果新郎完全答对了老先生提出的问题,新娘家的大门就会向迎新队伍开启。
新娘“哭嫁”
白族新娘子出嫁,哭嫁是免不了的。当一切准备妥当,迎亲队伍准备起程时,笑盈盈的新娘突然“赖”在闺房里哭起来。哭嫁的曲调和内容均为新娘自编,一字一句叙述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表达对父母、亲人、家庭的美好祝福和依依惜别之情。哭声悲切,往往令在场的人同泣。因而,“哭”是新娘的一项基本功,哭得越伤心就越受人称赞,人们把“哭”作为评价一个姑娘才华是否出众,是否知礼规、贤德的标准。
掐新娘
在新郎背着新娘即将跨进新郎家大门时,男方村寨的妇女、儿童纷纷蜂拥而上,围住新娘,从四面八方伸出手来,一把一把地往新娘身上掐。按照过去的说法,掐新娘能沾得“福气”,还能消灾免难。为了保护好新娘,陪娘伴女们层层围住新娘,气氛相当热烈。“掐新娘”和“护新娘”的热闹场面,把整个婚礼推向高潮。
辣新人
当新娘进入洞房时,陪宾们便将辣椒粉撒进燃烧的火盆里,使满屋子辣味四溢,呛得新郎新娘泪眼婆娑,喷嚏连响。接着在新人吃的菜、汤、饭里也拌进许多辣椒粉,辣得新郎新娘泪流满面,难以下咽。此情此景引得人们哄堂大笑。白族语称“辣”为“气”,“气”又与白语的“亲热”谐音。在火中撒入辣椒粉,象征一对新人婚后生活亲亲热热,红红火火;在新郎新娘的饭菜里拌入辣椒粉,寓示两人同甘共苦,白头到老。
您可能还会喜欢:
惟妙惟肖的傣族孔雀舞
以动物名字命名的傣族舞蹈
黎族地域特色文化:钻木取火
源于自然的黎族服饰文化
5、感受黎族民族魅力:黎族槟榔文化
槟榔是一种生长在热带的水果,而黎族主要是居住在海南,正是炎热的气候,非常适合槟榔的生长。你知道在很久以前的古代他们是如何种植与食用槟榔的呢?
那么,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黎族文化吧!
黎族主要居住在海南省,是我国南方的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曾经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作出过重要的贡献。长期以来,黎族研究不太受关注,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存在不少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槟榔文化作为黎族物质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就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选题。
虽然历代史籍对槟榔的种植和食
6、猜你喜欢:
海南黎族历史文化形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历史悠久的国家历史悠久的汉字历史悠久历史悠久的形容历史悠久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