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星座 > 星座分析

山东曲艺鼻祖“山东大鼓文化”(山东大鼓名曲)

来源: 更新时间:2023-07-16 12:06:57
The Beginning

文章目录:

1、山东曲艺鼻祖“山东大鼓文化”

2、汉族曲艺曲种之一:西河大鼓的由来

3、山东“奇葩”曲艺之山东梆子文化

4、山东曲艺文化的奇葩“莱芜梆子”

5、山东大鼓《十大劝》唱词赏析

6、猜你喜欢:

1、山东曲艺鼻祖“山东大鼓文化”

在现实生活当中,熟悉山东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山东的大鼓文化,山东大鼓是在中国北方地区现存的最早的汉族曲艺鼓书。在生活中,人们也渐渐地把这种民间艺术忘记了,那么,大家对于山东的大鼓文化了解多少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从城市文化的角度一起来看看吧!

山东大鼓被称之为北方大鼓的鼻祖,是中国北方地区现存最早的汉族曲艺鼓书暨鼓曲形式,相传形成于明代末期,已有三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山东大鼓主要流传于以山东省菏泽为中心的广大鲁、苏、豫地区,原称犁铧大鼓,因其伴奏乐器为犁铧碎片而得名。自《老残游记》之后,始谐音美其称为“梨花大鼓”。20世纪后期以来,山东大鼓逐渐趋于衰落,现在仅有少数演员还能演出,亟待扶持保护。

山东大鼓的表演方式

山东大鼓的表演方式为一人演唱或二人对唱,演员左手敲犁铧片,也叫月牙板,犁铧片后改为两枚铁片或铜片。右手击矮脚鼓,站立而唱。有两三弦师操三弦或四弦胡伴奏。唱腔为板腔体。一般分慢板(又称头板)、二板(流水板)、三板、快板等板式。唱词为七字句或十字句。其艺术流派主要有南口、北口两大派。

山东大鼓中的名角

山东大鼓自出现以来,名角不断。清末演唱山东大鼓的着名艺人有郭老占、何老凤、范其凤等。其后,黑妞、白妞、上半截、下半截、盖山东、郭大妮等都享有盛名。20世纪30年代以后,成名的是谢、李、赵、孙“四大玉”等。后来又有杜大桂、鹿巧玲等相继而起。上世纪三十年代前后,谢大玉、李大玉、赵大玉、筱艳芳等在上海灌制了“山东大鼓”的唱片,发行大江南北,使其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全国影响的大曲种。

山东大鼓曲目

山东大鼓的曲目十分丰富,传统曲目有《黑驴段》、《拴娃娃》、《王二姐思夫》等。中篇书有《三全镇》、《金锁镇》、《大破孟州》、《大送嫁》等数十部;短篇的段儿书尤为丰富,其中以《三国》唱段最多,有《东岭关》、《长坂坡》、《河北寻兄》等60余段;其次是《红楼梦》唱段,有《黛玉葬花》、《宝玉探病》等10余段;《水浒》唱段有《李逵夺鱼》、《燕青打擂》等。另外还有许多依据戏曲故事、民间传说故事编写的唱段,总共不下200多段。

山东大鼓历史悠久,音乐唱腔独特,节目蕴藏丰富,地方色彩浓郁,它直接促发了山东快书的形成,并对“乔派”河南坠子和西河大鼓等的形成与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具有很高的山东文化价值体现。近些年来,山东政府加强了对传统曲艺形式的保护和开发。2002年8月,济南市曲艺团应香港特区政府的邀请参加“中国戏曲曲艺节”演出活动。青年演员刘娟、赵倩演唱了山东大鼓《战马超》、《大西厢》和《草船借箭》三个段子。失传30多年的山东大鼓又登上了舞台,呈现在人们面前。2006年5月20日,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山东大鼓由此迎来了重放光芒的新机遇。

您可能也喜欢:

台湾土生土长的剧中“歌仔戏”

中国传统雕刻技艺:福建惠安石雕文化

世界文化遗产之福建土楼

中国国粹之北京京剧文化

2、汉族曲艺曲种之一:西河大鼓的由来

说起中国的曲艺文化啊那可是说与说不完,先不说中国我的戏剧里的核心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为什么呢?既然是中国的五大戏剧那肯定是被大家所了解了,今天小编要说点不一样的,什么呢,就是是大鼓书文化里的西河大鼓,希望大家喜欢。

西河大鼓是中国北方地区的鼓书暨鼓曲形式,汉族曲艺曲种之一。普遍流行于河北境内并流传于周边河南、山东、北京、天津、内蒙古及东北地区。在流传过程中曾有过“大鼓书”、“梅花调”、“西河调”、“河间大鼓”和“弦子鼓”等名称,20世纪20年代在天津被定名为西河大鼓。

西河大鼓由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创始人一般认为是木板大鼓艺人马三峰,起源时间约在清代道光、咸丰年间。早期,西河大鼓以说唱中、长篇书目为主,如《杨家将》、《呼家将》等。西河大鼓进入天津后,发展迅速,出现了许多著名艺人,产生了北口朱(化麟)派、王(振元)派,南口李(德全)派、赵(玉峰)派,以及20世纪40年代由马增芬及其父马连登创立的专工短段的马派,使西河大鼓流派纷呈,展现出多彩多姿的艺术风格。

西河大鼓由木板大鼓发展而来,河间是西河大鼓的主要发源地,起源时间约在清代道光、咸丰年间,流行于河北、山东、河南、天津、北京以及东北和西北部分地区。

有关专家考察,西河大鼓原名“梅花调”(至今河北省中部农村的老年人仍称之“梅花调”),流入天津后才改名为西河大鼓。因为天津人习惯把大清河、子牙河统称为西河,而原有的梅花大鼓在此两河流域最为发达,为了将二者区分开来,便把冀中传来的梅花调称作“西河调”了。

西河大鼓脱胎于清代中叶的“弦子书”和“单鼓板”。“弦子书”源于“鼓子词”,清乾隆年间(1736~1795),在冀中农村十分流行,艺人怀抱弦索或三弦,自弹自唱,说白相间。“单鼓板”又名木板大鼓,源于“词话”。据传,清代乾隆年间,保定府艺人刘传经、赵传璧、王路三人,将“弦子书”和“单鼓板”合档同台,鼓、板、弦三者并用,民间艺人纷纷效法,遂在冀中流行起来。

您可能也喜欢:中国饮食文化的优点是什么?北京文化十大特色你知道多少?皮影戏是哪里的艺术形式,皮影戏出自哪里简单又不易的艺术:京东大鼓的由来

3、山东“奇葩”曲艺之山东梆子文化

山东梆子是山东文化发展当中,一种非常古老的剧种。至今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具有非常强的山东地域特征。近年来,山东梆子也得到了很大的收获与传承。那么,大家对于山东梆子文化到底有多少了解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从城市文化的角度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山东梆子唱腔优美,激昂高亢,其不同于其他兄弟梆子剧的突出特点是花腔多、甩腔多,且甩腔最后多落在“啊”音上。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山东梆子对周边的兄弟剧种,如山东境内的莱芜梆子、两夹弦、四平调以及山东的另一个古老剧种——柳子戏的发展,均产生过较大的影响。继承、发扬和开拓创新山东梆子传统艺术,体现了古老传统和现代文化的融合,也体现了发展文化和弘扬戏曲艺术的完美结合。

折子戏,是历代众多艺术家们不断探索和完善发展起来的戏曲艺术珍品,是最能体现戏曲艺术(包括山东梆子和各地方剧种在内)优秀传统和艺术精华的形式之一。在山东梆子“十大名演”的评比中,观众们欣喜地发现,几乎每一台折子戏,都显示出演员们不俗的艺术功力,一招一式,一板一眼,唱、念、做、打,把戏曲传统表演艺术演绎得淋漓尽致。而细心的观众则发现在熟悉的剧情和唱段中,演员们又增添了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增添了对人物情感发展脉络和变化层次的把握,使传统的折子戏在基本功扎实、表演规范中又平添了几分现代的感情信息。

戏曲程式是现实生活的戏曲化表现,是从生活中提炼和舞台实践中积累起来的艺术化的创造。济宁山东梆子剧院的《运河老店》,在继承发展传统的舞台表演风格上走近了现代艺术的风格,表演形式具有更多的生活化特征,人物造型也摆脱掉传统戏曲舞台的造型方式,采用写实性的装扮,拉近了艺术与现实的距离。该剧的唱腔虽然立足于传统,但更侧重于大胆地革新,体现作曲者在新时代形势下的审美取向和艺术追求,因而该剧的音乐唱腔具有较多的时代气息。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山东梆子的发展正日新月异,剧目内涵精深,演员表演精湛,舞台设计美观精良……,与此同时,山东梆子的创新改革也要细腻,不仅要尊重群众观感,还应保持传统的唱腔。尤其是对山东梆子的经典剧目,更应保持传统特色。事实上,戏曲传承不仅仅为老一辈观众服务,更要吸引年轻观众的追捧和热爱,要专门去探索新观众的需求,懂得新观众群体的喜好,吸引新观众进剧场,这正是山东梆子改革和创新的道路与方向。

您可能也喜欢:

戏曲史上的“活化石”山西耍孩儿

不得不知的台湾文化几大显着特点

台湾土生土长的剧中“歌仔戏”

中国传统雕刻技艺:福建惠安石雕文化

4、山东曲艺文化的奇葩“莱芜梆子”

“莱芜梆子”是中国独一无二的剧种,它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是山东戏曲中的奇葩,山东莱芜梆子具有浓重的山东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山东莱芜梆子有着散发浓烈的戏剧氛围,非常受山东省周边人民的喜爱。本期的山东文化为您带来更多关于莱芜梆子的内容,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莱芜梆子的剧种起源有三种说法:一是由流行于鲁西南一带的梆子腔演变而来;二是由徽班传授;三是由徽戏和梆子腔结合而成。这几种说法虽都有一定的形成因素,但渊源关系与河北省赞皇丝弦却很相近。

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

5、山东大鼓《十大劝》唱词赏析

山东大鼓是北方大鼓之鼻祖,中国北方地区现存最早的汉族曲艺鼓书暨鼓曲形式,相传形成于明代末期,已有三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山东大鼓历史悠久,音乐唱腔独特,节目蕴藏丰富,地方色彩浓郁。下面就随本期的大鼓书一起来了解下山东大鼓《十大劝》的唱词。

十大劝

一劝世人孝为本,黄金难买父母恩;孝顺生的孝顺子,忤逆养的忤逆人;

老猫枕着屋脊睡,都是一辈传一辈;为人不把二老敬,世上你算什么人。

二劝媳妇孝公婆,孝敬公婆好处多;给你看门又干活,又是你的看娃婆;<

6、猜你喜欢:

THE END

TAG: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