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达斡尔族的婚姻制度简介
2、达斡尔族婚礼,达斡尔族婚俗文化
3、达斡尔族分布地,达斡尔族人口多少
4、达斡尔族的祖先,达斡尔族是谁的后裔
5、达斡尔族“罕肯拜”舞的起源及简介
6、猜你喜欢:
1、达斡尔族的婚姻制度简介
在新中国成立后,那一些封建迷信的旧传统逐渐被摒弃,旧的道德观念随着岁月也慢慢转变了。过去父母包办的婚制,名目繁多的彩礼,繁杂的规矩、礼仪,早已为婚姻自由、男女平等的新风新俗所替代。但是仍然有些民族依然保留一些比较旧的传统,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看达斡尔族文化中的婚姻制度吧。
达斡尔族实行严格的一夫一妻族(宗族)外婚制,严禁同姓和近亲间的通婚。
过去,婚姻关系的缔结讲究门当户对,门第、家境、声誉等都是必须认真考虑的重要因素。而两家原有的友谊也在缔结婚姻时起重要作用。过去达斡尔族一般不与外族(民族)人和奴隶结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婚姻大事完全由父母、长辈做主包办,青年男女丝毫没有选择配偶的权力。订婚方式,除极少数特别要好的朋友之间要指腹订亲者外,普遍采用托媒说亲方式。
亲事定妥,需过礼两次。结婚前一日,新郎盛装驰马亲往迎亲,随同本家族若干人。凌晨,送亲队伍浩荡出发,女方“华达”(男亲家)、“霍都古”(女亲家)各数人前往。
送亲乘车、骑马,新娘乘坐蓬车,由她的亲弟或近亲弟弟驾车。女婿先驰马回报。送亲队伍行至村外,必停路旁,点燃篝火,等候迎接。届时,男方老、少骑手各一人驰至,下马,老者向来宾一一敬酒,然后引路前行。导至大门必向东而行,是忌见落日之意。迎宾者排列于庭院,新郎父母及陪客者分立大门左右。
新娘头披红巾,在喜庆的爆竹声中由妯娌们接下车,左右相扶徐徐前行,娘家来宾亦随其后男左女右缓行。新郎父母把双杯酒,依次敬来宾“接风酒”、“进门酒”。新娘进西屋上南炕面窗盘坐。在妯娌陪同下,拜见父母、舅、姑等长辈。
翌日,大摆婚宴,宴上先上酒、肉,后上饭菜。婚宴之上,宾主欢饮,气氛热烈祥和,但座席位次、辈份必须安排合理。双方有善辞令者,颂吉祥、祝福之词,或以妙言隐语竞智,相讽取乐而无恶意。飞觥而来,流觞而去,欢呼畅饮,极一时之喜乐。村中亲友、邻里们亦在各处开怀畅饮,尽欢而散。
达斡尔人过去不轻易离婚,认为离婚是件不体面的事。因膝下无子或子幼,家无劳力,也有招婿上门的事。
猜你可能也喜欢:
云南傣族服饰特点与独特之处
壮族建筑风格与特色
壮族三月三的来历,你了解吗?
傣族特色民居:傣族竹屋
2、达斡尔族婚礼,达斡尔族婚俗文化
在达斡尔族文化里婚姻是一项重要的事件,需要两家人特别对待,在经过你漫长岁月的发展后,形成了一系列完整达斡尔族婚俗,是经过古人不断的经验的累积和探索。今天就要带大家探索达斡尔族的婚礼有什么特别的。
结婚要置办酒宴,食品和菜肴必须丰盛,特别是在迎亲时,如果沿途碰见行人,不论是否相识,都可分得一份酒肉和点心。结婚仪式后,主人要以炒犴鼻和手把肉等上等菜肴待客。
男女青年订婚后,男方要送女方家马、牛、羊和酒,称为“大礼”。这一天姑娘要躲起来,不见未婚夫。婚礼前一个月,男方
3、达斡尔族分布地,达斡尔族人口多少
人是一种群居动物,大多数的人愿意和跟自己相似的人居住在一起。在中国有56个民族,这些民族以聚居的形式分布在中国这一片土地的各个角落里面。那么,达斡尔族的聚居地是在哪里,你知道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达斡尔族文化。
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次年即征服黑龙江中游萨哈连部,当时达斡尔或以地区被称为萨哈连(满语对黑龙江的称呼),或以贡物特点称为萨哈尔察(满语译音意为黑貂)部,或与鄂温克等泛称为索伦部。至康熙初年,才出现“打虎儿”的译名,以后又常译为“达胡尔”、“达虎里”、“达呼尔”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意愿,统一定名为达斡尔。
达斡尔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布特哈旗、阿荣旗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区、梅里斯区、富拉尔基区、龙江县、富裕县、嫩江县、爱辉县;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达斡尔族人口数为132394。使用达斡尔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无本民族文字,主要使用汉文,少数人兼用满文、蒙古文和哈萨克文。
上述达斡尔族分布区域是17世纪中叶以后形成的。在此以前,达斡尔人分布于外兴安岭以南精奇里江(今俄罗斯境内吉雅河)河谷与东起牛满江(今俄罗斯境内布列亚河),西至石勒喀河的黑龙江北岸河谷地带。17世纪中叶由于沙俄殖民者入侵黑龙江流域,江北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等族人民受到野蛮的掠夺与屠杀,被迫内迁。
达斡尔族最初多数迁至嫩江流域,后来,由于清政府征调该族青壮年驻防东北及西北边境城镇,才有一部分达斡尔人徙居呼伦贝尔、爱辉,以至远徙新疆塔城。
猜你可能也喜欢:
民族文化:傣族泼水节的来历与传说
景颇族手抓饭,最独特的民族风情
美妙绝伦的景颇族织锦文化
云南傣族服饰特点与独特之处
4、达斡尔族的祖先,达斡尔族是谁的后裔
达斡尔族是聚居在我国内蒙古和黑龙江的少数民族,这个民族的人口数量较少,但是民族文化的历史却十分久远。达斡尔族不仅属于拥有自己的语言,还有许多极具民族特色的风俗习惯。那么,达斡尔族人的祖先是谁呢?下面就让我们来翻看达斡尔族文化的历史吧。
达斡尔族清代以前使用的契丹文失传,只能靠口述来传承历史,清朝以前的历史较难考究。但是根据达斡尔族传说及达斡尔人与契丹人生产、生活、习俗、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对比研究,史学家大多认为达斡尔族属辽代契丹的后裔,而也有部分学者认为达斡尔族是由当地土着先民发展而来。利用dna技术的相关实验表明,契丹与达斡尔族有最近的遗传关系。
达斡尔祖先传说
几百年前,一支契丹军队来到这里修边堡(边堡是达斡尔特有的词汇,是指一种类似长城的建筑),从此便在此定居下来。这支军队的首领叫萨吉尔迪汉,就是达斡尔的祖先。
近代的争议
关于达斡尔族的来源,学术界曾有过争议。主要分歧意见可分为土着说与契丹遗裔说。
持土着说者认为,达斡尔人最初分布的黑龙江及精奇里江河谷,隋、唐时是室韦各部的分布地,当时已有一些部落向中原王朝通贡。以后辽、金、元各代都在这些地区行使管辖权,明代曾于达斡尔族在江北的旧居地带建立托木河、卜鲁丹河等卫所,故达斡尔族应是黑龙江以北土着民族的后裔,与隋、唐时室韦某些部落有很深的渊源。另一些人还根据达斡尔族关于其祖先曾建“黑水国”的传说,认为其族源和隋、唐黑水部某些部落有关。
持契丹遗裔说者主要是根据语言、历史传说及某些习俗与辽代契丹人有相同的特点,认为达斡尔族的祖先是契丹人的一支,于金灭辽时北迁至黑龙江以北,发展为达斡尔族。
技术揭谜
专家们先在四川乐山取到了契丹女尸的腕骨;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取到了有墓志为证的契丹人牙齿、头骨;在云南保山、施甸等地采集到“本人”的血样;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旗和其他几个旗和县提取到了达斡尔、鄂温克、蒙古族和汉族等人群的血样。在完成古标本的牙髓和骨髓中用硅法提取的线粒体dna可变区比较后,他们终于得出了准确的结论:契丹与达斡尔族有最近的遗传关系,为契丹人后裔。
猜你可能也喜欢:
满族八大姓氏分别是什么
傈僳族的起源与历史来源
景颇族春节射荷包:幸福的象征
丰富多彩的景颇族民歌文化
5、达斡尔族“罕肯拜”舞的起源及简介
契丹是少数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吸取了大量汉族文化与自身文化相结合,作为契丹族后裔的达斡尔族人很好的传承了契丹族流传下来的文化,使得契丹的许多文化艺术得以流传至今。其中“罕肯拜”舞就是这达斡尔族文化的见证。
契丹是少数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吸取了大量汉族文化与自身文化相结合,作为契丹族后裔的达斡尔族人很好的传承了契丹族流传下来的文化,使得契丹的许多文化艺术得以流传至今。其中“罕肯拜”舞就是这一民族文化的见证。
达翰尔“罕肯拜”舞是由古老的传统的宫廷舞演变成现代的民间的大众化的舞蹈。是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集体舞,多半是在春节期间和庆丰收及农闲时大家在一起欢乐、唱歌、跳舞的一种形式,多数以年轻妇女和青年女子为主,老年人亦有兴趣加入,男子很少参加,以旁观者居多。
达斡尔族“罕肯拜”舞起源于契丹民族的“小契丹舞”,比如《契丹舞》辽曲宴宋使里面的“手伎入”这一动作就和达斡尔族“罕肯拜”舞的双手左右摆动的动作是一脉相承的。因为所处的历史时代不同,达斡尔族舞蹈经过历代的演变和发展,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完善自己,同时也是达斡尔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丰富与发展。
“罕肯拜”舞都是从实际生活和生产劳动中创作编成。即是自编自演的集体舞。有仿效田间劳动动作,如:摘豆角、苞米、折柳、采集黄花菜……。有模仿家务劳动动作,如:担水、挤牛奶等。有模仿梳妆打扮动作,如:洗脸、梳头、挽髻、照镜子……。有模仿各种鸟类鸣叫及动作、狩猎的动作等为题材。
“罕肯拜”舞具有娱乐性和趣味性结合的歌舞(边唱边跳是娱乐、学鸟鸣叫是趣味性)。歌舞合一的舞蹈(边唱边舞)。多种形式为一体的歌舞(采集、挑水、狩猎动作,鸟类鸣叫等等)。刚柔合一(开始缓慢而优雅,高潮时举拳相互击打,踏脚蹦高呼喊)。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梳头、摘菜、照镜子等动作是真实生活写照)。舞姿潇洒,栩栩如生。这些特点。
这些特点都反映了达斡尔族妇女在实际生产劳动中的智慧和能力,说明其较高的素质。这是表现大自然和歌颂幸福的一种手段和方法。也体现了达斡尔民族是酷爱歌舞的民族。我们应发挥这一专长,有原有歌舞的基础上注入新的意境。
“罕肯拜”舞的基本跳法第一阶段起舞是平静而和谐的、稳步进行边唱边跳,歌舞并进,随着悠扬的曲调,逐步向稍快节奏过渡;在舞的过程中以互相问答的形式对唱,歌唱自然景物,劳动生产,生活的衣、食、住、行等,表现出达族舞蹈的源泉和生命力。
第二阶段继续载歌载舞,互相对视,舞步加快,互相打斗,第三者插进来进行调解,互不相让,情绪高昂时呼喊。情感热烈而饱满的边唱边舞,到后来高潮时,强者跳起来用拳头打到对方的头上,对方要维护自己,这时第三者又插进来劝解,三者共舞,情绪慷慨激昂,恰似女中豪杰一般,象征达族妇女坚强勇敢的民族精神。
第三阶段继续互相击拳过头,互相挑战式的姿势,一手插腰,一手伸向对方,举过对方的头上去,左右手交替进行,越唱越激昂,舞拳愈加有力,待第三者插进气氛缓和,趋于收尾,“很呗,很呗,很呗”这是滑行动作。
6、猜你喜欢:
婚姻制度的起源达斡尔族人口古代婚姻制度婚姻制度中国婚姻制度爱尔兰婚姻制度泰国婚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