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窍门 > 母婴常识

孩子尿床该怎么治(孩子尿床该怎么治疗)

来源: 更新时间:2022-08-05 21:22:33
The Beginning

「哎呀!你怎么又尿床了?」尿床总是一件令人难以启齿的事。然而,学龄前的孩子尿床是蛮常见的状况,排除泌尿系统异常问题,尿床虽然不算是疾病,但对于爸比妈咪与孩子的生活和身心,却也是相当困扰!当家有尿床的小孩时,爸妈应陪伴孩子共同面对,才能尽早终结尿床问题。

难以启齿的尿床问题

尿床,又称夜间遗尿,在2、3岁前的孩子身上是很常见的,随着年龄成长,其膀胱控制能力会逐渐成熟稳定。大部分的孩子在4~5岁左右,就能够获得较稳定的膀胱排尿控制能力。

曾有学者针对尿床议题进行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6~12岁的国小年龄群中,在过去一个月内曾发生一次以上尿床的盛行率为5.5%,随着年纪增长,尿床比例慢慢减少,7岁为9.3%、12~13岁为0.6%。

从性别来看,男孩因为泌尿性系统成熟度较慢,且先天肾脏泌尿系统疾病发生率较高,因此男孩的尿床比率约为女孩的2倍,此盛行率与欧美国家的调查结果差不多。

尿床若年满5岁、每周2次,应求医!

倘若5岁以后,偶尔发生尿床现象,也不必过于担心。但若5岁以上的孩子,每周仍都有不自主的尿床达2次以上,就会建议至门诊进行检查。求诊目的在于确认是否罹患先天肾脏泌尿系统疾病或是其他潜在因素造成孩子尿床,并给予适当的生活及治疗建议。

导致尿床的原因众多,主要还是根据发生频率及检查结果来评断。一般而言,若检查结果没有肾脏及泌尿系统问题,大多只是孩子的成熟度较慢,大部分这样的孩子随着年纪增长会有所改善。

根据统计,5岁以上的孩子,每年会有15~20%的孩子会逐渐自行改善尿床问题。

孩子尿床是什么原因

尿床原因众多,粗分两类

尿床原因众多,可粗略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大尿床类型。原发性是从出生后就一直出现尿床的现象;继发性尿床则为曾经有6个月以上都没有尿床,但突然某个时间点之后,又开始频繁的尿床。

大多为原发性尿床

大部分求诊的孩子检查结果以原发性尿床居多。一般而言,先进行简单的病史问诊及身体检查,再根据需求,安排相关检查,如:尿液、肾脏膀胱超声波检查…等。

倘若初步检查结果排除了先天肾脏泌尿系统疾病,绝大部分与膀胱控制能力成熟度有关。

不过,除了膀胱控制能力之外,大脑苏醒中枢亦扮演重要角色。尚未成熟的大脑苏醒中枢无法侦测到胀尿的膀胱,当然也无法发出信号让孩子醒来去上厕所,因而使得孩子时常尿床,这也是为什么原发性尿床的孩子常常具有熟睡不易叫醒的特质。

继发性尿床须找出原因

曾有6个月以上没有尿床记录的孩子,却又突然开始尿床,这就是继发性尿床,其病因有可能是罹患了泌尿道感染、慢性肾脏病、尿崩症…等后天的泌尿系统疾病,或是医师也会针对儿童的心理状态、行为、学校表现及家庭状况进行咨询。

像是最近刚搬新家、从幼儿园毕业上小学或换老师、家中有了新生儿…等不调节的事情,都会有可能导致孩子又再尿床。

切勿轻忽尿床问题

在传统刻板观念里,总认为孩子尿床只是因发育尚未成熟而无法控制排尿所致。许多爸比妈咪,甚至医护人员都相信尿床并无大碍,尿床现象将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随之消失。对于尿床都视为当然或采取观察态度。

事实上研究发现患有尿床的孩子比起无尿床习惯的孩子,明显有较严重的情绪(如:经常感到焦虑和抑郁)、思想、注意力以及行为问题,同时自尊亦受到严重的损害。然而当他们痊愈之后,所有心理及行为问题都有明显的改善。

因此,尿床并非如过去相信的无害,特别是针对己经出现上述现象的孩子应给予及早治疗。

此外,也有研究发现,患有严重尿床的孩子可能同时具有睡眠障碍与膀胱功能失调的症状,特别是那些曾经接受过多种治疗而又失败的孩子,这些种种问题都必须得到适当的注视和检查,从而恰当地提供针对不同类别尿床的有效治疗,才能有满意的效果。

孩子尿床该怎么治

一般来说,轻微或是不频繁的尿床,并不算是一种疾病。大部分的孩子随着年纪增长,尿床现象通常都会自然消失,若偶尔出现的尿床并不需要特别处理,只需要给予孩子正向的鼓励与支持。

相反地,5、6岁以上的孩子出现频繁而持续的尿床,很可能与某些病理原因有关,必须正视此问题,且提供适当的治疗。而尿床的治疗必须根据孩子的年龄、动机以及爸妈的态度进行适当的选择,常用的治疗方式可分为「行为调整」和「药物治疗」两大类。

行为调整

关于尿床的行为调整治疗有多种方式,包含尿床感应器、膀胱训练、动机治疗…等,像是国外有个称为「尿床闹钟」的行为控制装置,将一电极片贴于孩子内裤上,当此电极片侦测尿湿状况,将会铃响以提醒孩子起床尿尿。

此行为控制的效果因人而异,但有些爸妈反映只要孩子一尿湿,就会吵醒全家,重点是尿床的孩子还不醒,且对于睡觉总是翻来复去的孩子而言,电击片可能脱落而影响其作用,加上又无健保给付,需自付疗程,因此,此装置在台湾的接受度并不高。

一般而言,这些方式都需要投入一段较长的时间,且爸比妈咪与孩子的动机必须十分强烈,能够定期追踪,并由专业人员协助执行,否则较容易失败而产生挫折。

药物治疗

使用药物来治疗尿床是个容易使用且效果不错的方式,因此受到医师与病人的喜爱,然而有些爸妈会担心药物副作用的问题。治疗尿床的首选药物是抗利尿激素,人体本身也会分泌抗利尿激素,其作用机转在于减少夜间尿量。

对于正常孩子而言,抗利尿激素于夜间的分泌会增加,以使尿量浓缩减少,自然而然不会尿床;但尿床孩子却分泌不足,使得尿液生成过多而尿床。

抗利尿激素需要每天睡前服用,且搭配睡前2小时的限制饮水,在过去研究中,抗利尿激素的副作用和安慰剂相当,因此安全性是很高的。且一般而言可达到八成的控制效果,甚至是可完全控制。

倘若使用抗利尿激素的效果不佳,才会考虑采用第二线药物,包括三环抗忧郁剂和抗乙烯胆碱药物,但可能产生程度不等的副作用,使用上需要让专业医师的评价与监督才可使用。

正视问题,才能告别尿床

尿床问题往往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如果爸妈不能充分谅解,也未给予支持和辅导,而只是一味加以责骂和处罚,则更导致孩子失去自信心和自尊心受损,形成自卑、畏缩、脾气暴躁以及一些较严重的心理及行为上的问题。

首先,爸比妈咪得让孩子产生想解决尿床问题的动机,并重视尿床问题!有些孩子会觉得尿床也没有关系,又不是我要花时间、费力气来收拾整理,反正妈咪都会处理。此时鼓励爸妈与孩子坐下来一起讨论与面对尿床问题,并想办法解决。

例如:

1、享用晚餐之后或睡觉之前,就应该减少摄取水分,尤其是利尿的饮料、水果应于晚餐时间摄取完毕,以免增加尿床机率。

2、养成定期如厕的习惯,特别是在睡前的5~10分钟,还要再上一次厕所,将尿液排空。

3、夜间可于固定时间使用闹钟或由爸妈叫醒孩子起来尿尿,有些孩子怕黑,倘若厕所位置离居室较远,半夜黑黑的就不敢自行前往,爸妈可以留盏小夜灯、将厕所的灯打开,或留个尿壶于床边…等,都是可行的方法。

只有自己才能解决尿床问题

再来是培养孩子解决尿床问题的动机,让孩子重视此问题,且体认到只有自己能解决这个问题。有些年纪较大的孩子就可以让他自己清洗及更换整床单、睡衣,以培养责任感,但爸妈切勿惩罚或大声指责,甚至是用言语奚落孩子。

最常遇到的是,家里有两个小孩,老二已经有一段时间未曾出现尿床现象了,但老大却还是会尿床,这时候许多爸妈通常会以老二来指责或奚落老大,或是允许老二以这件事情来取笑尿床的孩子。

但这样不仅对于病情并无帮助,只是雪加上霜,还会造成亲子关系紧张,对于孩子的情绪与心理层面都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建议尽量以鼓励和关怀来取代责骂,让孩子有信心来度过这样尴尬的时期。

另外也会建议爸妈让孩子每天做纪录,像是在门诊就会提供类似日志给孩子记录今天睡前喝水及尿床状况,让孩子清楚知道尿床问题。倘若孩子有一段时间都没有尿床,爸妈可以用贴纸或小奖品做为鼓励,让孩子有更强的动机来改善尿床问题。

THE END

TAG:孩子尿床该怎么治孩子尿床是什么原因  母婴保健  尿床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