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育儿资讯

高情商父母,绝对不会对孩子说这3句话!

来源: 更新时间:2022-07-25 15:01:32
The Beginning

有时候我们不以为然的一句话,却在孩子的心上扎了一根刺。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尤其是对我们的孩子。

育儿路上总会遇到一地鸡毛的我们,到底如何做才能培养出高情商孩子呢?

其实不说这三句话就可以了。

“怎么这么不听话”

孩子拿起杯子把水洒了一地,用力地关门开门,不停地开灯关灯,把柜子里的东西翻个遍,把颜料画地到处都是,在沙发上跳来跳去等等这些行为都太常见了。

对孩子冲口而出的责备,出现率最高的就是“你怎么这么不听话”。

斥责孩子不听话的做法真的很普遍,自己亲眼所见就很多,社交平台上分享的更是不少。

“带孩子去儿童乐园做摇摇车,没玩一会,就听见旁边奶奶对孙子说,你怎么这么不乖,你看弟弟多乖,好好跟弟弟学学,就像机关枪一样,连发好几批子弹,一听就知道这些话那位奶奶经常挂在嘴边,其实那小男孩只是要求上去下来而已,竟然这样说孩子。”

“在超市排队给钱的时候,亲眼目睹一位妈妈在大声批评自己的孩子,怎么到处乱摸啦,跑来跑去的,能消停一下行不,这么大了还不懂事,你这么烦,下次出来不带你了,下次留你自己一个人在家,可怜的是那个男孩已经5、6岁了,都懂事了,在大庭广众下被骂,心里好受么。”

上面这些例子中,除了斥责孩子不听话,还把孩子跟别人比较,这种责备的组合实在是太经典了,恨不得双重指责才能平息心中的不满。

我们都希望孩子听话懂事,孩子闯祸了很多人会很不耐烦和生气,控制不好情绪的人甚至会变成愤怒。

口头上的粗暴,不加控制的话,恶化下去很可能会发展成身体暴力,后果不堪设想。

不久前看到一则报道,一小女孩在商场流鼻血了,爷爷不仅没照看孩子,还觉得孩子闯祸了,边骂边扇孩子耳光……看得人又心疼又气愤,可以想象这可怜的孩子遭受言语上的虐待平时肯定是少不了的。

教育家蒙特梭利曾经说过“婴儿从诞生起,就有了自己的心理和精神世界,他们一出生不是进入自然环境,而是进入了人类社会”。

不能否认孩子的有些行为的确会给别人造成影响,要想孩子顺利地融入社会环境中,需要家长耐心引导。

说过“你怎么这么不听话”的人都知道,这根本不是在引导,因为这句话只传达了一个信息——“你是个坏孩子”——一种特别主观的评价。

最重要的信息却没给孩子说:

●孩子的行为到底是怎么样的、孩子到底做了什么

●TA的行为对父母和身边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更重要的是这些行为会让身边人产生什么样的情绪

我们说孩子不听话,重要的信息都没给孩子说,就给孩子判了刑,对孩子来说太不公平了。

要让孩子知道不被接纳的行为,最有效的沟通方式其实是:

1.平和地描述“孩子的行为”

2.告诉他们“行为造成的后果”

3.同时表达“我们的情绪”,让孩子感知他人的情绪

情商高的父母不会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因为起不到效果,从现在开始就跟孩子好好沟通吧,不要最终的主观评判,而要把背后的原因解释给孩子听。

“不许哭”

那天带着孩子在户外的游乐场里玩耍,玩着玩着就听见一个大哥哥突然哭起来,捂着脸流着眼泪,过了一会才看见一位在花草边上抽着烟的爸爸走过来冷冷地问孩子

“玩得好好的,怎么哭起来?”

“他抢了我的玩具”,小孩孩的哭声变成抽搐。

“被弟弟抢了玩具就哭,你不是哥哥吗?不许哭。”

哭声本来变小了的,听了爸爸的话之后小男孩哭得更难过了。

孩子本来情绪已经有所缓和,却被爸爸的话造成二次伤害。

孩子遇到各种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时候便发出信号,哭是最直接、最自然的方式,除此以外,哭还是孩子感知和表达自己情绪的有效途径。

孩子遇到困难的同时往往会产生一系列情绪,我们经常谈论共情,可是很多妈妈却说共情好难啊,对孩子吼一吼,简单粗暴,当下就看到效果,但缺点就是孩子有点怨气和恐惧。

不要禁止孩子哭泣,我们要用最有效的共情帮孩子解决情绪和情感的问题,关键点是:

1.会共情的父母首先是看到了孩子的情绪,确认孩子的情绪

2.其次共情,共的“情绪”的“情”,让孩子自己爸爸妈妈自己也感受到孩子的情绪,体会到孩子的心情,“妈妈知道你很难过”,“你很伤心,妈妈知道”

3.最后才是解决“事情”的“情”,杜江帮助嗯哼回忆就是很好的解决方法,除此以外,父母还可以用转移注意力以及提供选择的方式,帮助孩子解决此刻的问题

共情的核心理念是——情绪被照顾好了,孩子自己自然会调整情绪,积极解决问题。

高情商的父母不会对孩子说“不许哭”,相反,他们会说“你想哭一会是可以的,爸爸妈妈陪你”。

“再这样,就不喜欢你了”

如果说“怎么这么不听话”是主观评价,“不许哭”是强权式地镇压,那“你再这样,妈妈不喜欢你了”就是一种赤裸裸的威胁和恐吓了。

前天带孩子坐飞机回国,坐在第一排的孩子大概只有1岁半,不知道什么原因小女孩开始哭起来了,当了父母之后,特别害怕给别人造成不便和麻烦,尤其在公共场合。

那位新手妈妈没法控制孩子的情绪和行为时,苦口婆心哄了一阵子之后,急了就对孩子说“你再这样,妈妈不喜欢你了”。

可是再小的孩子也能感受到父母强烈的情绪。

那小女孩哭得更厉害了,声音更大,把事情搞砸之后,那位年轻的妈妈开始软下来,恢复到哄孩子的状态,软硬兼施,当妈的都不容易啊。

有多少妈妈因为说了这句话而懊恼呢?

在朋友圈里曾经看过一位妈妈分享,自己带娃压力很大,那天气上心头,忍不住对女儿说了“我生气了,妈妈不喜欢你了”,说了之后女儿一下子就大哭出来,看着孩子眼睛里的眼泪,自己特别懊悔,连忙跟孩子说“对不起,妈妈说错了,妈妈还是喜欢你的”,可是依然觉得那句话伤害了女儿,可是说出去的话就收不回来了啊。

越来越多的人对这种恐吓式育儿表示不认同,网络上也能找到大量的看法和评论。

“这样做肯定给孩子一种心理暗示:如果不听话,妈妈就不会爱我,随着孩子长大成人,他们就会变成如果我不优秀,就没有人会喜欢和欣赏,所以孩子小时候会活在父母的期待里,工作了会活在老板和同事的期待的,最终没有给自己活着。”

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John Bowlby在大量的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依恋理论,他提出了四种依恋类型:

●安全依恋型

●焦虑-矛盾型

●焦虑-回避型

●缺乏安全感凌乱型依恋

其中安全型依恋类型是最健康的亲子关系类型,建立这种关系取决于父母对孩子的需求的回应,只有这样孩子和父母才能建立最牢固的安全感。

“你再这样,妈妈不喜欢你了”就是直接拒绝孩子,让孩子放弃自己的需求,如果孩子的需求真的不合理,情商高的父母换种方式跟孩子说会更好:

1.看到孩子的需求,询问并确认孩子的需求

2.告诉孩子他的需求合理或者不合理在什么地方

3.孩子的需求会影响到父母,要坦诚地告诉孩子

4.如果有冲突了,给孩子提供选择

如果我们给自己多一些积极暗示,越是着急越要控制自己的情绪,用坦诚和真诚交流代替这三句高频冲动的话,要我们的孩子情商低都很难。

THE END

TAG:孩子  情绪  妈妈  父母  不听话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