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育儿资讯

孩子哭闹、撒泼,发脾气,这么引导才能培养高情商!

来源: 更新时间:2022-07-15 15:00:36
The Beginning

父母常犯的四错,尤其是第二错,影响阶层差距,

你和孩子的关系,毁在不能好好说话上。

让娃的胃口像个小老虎,这8种方法一定能帮你做到!

“吼妈”式的陪读,是怎样毁掉孩子的?

孩子哭闹、撒泼,发脾气,这么引导才能培养高情商!

最新的研究显示,一个人的成功,只有20%归诸智商,80%则取决于情商。

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丹尼尔·戈尔曼表示:“情商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

有妈妈和我说起,四岁孩子的日常,除了烦心就是郁闷。

早上起床,孩子死活不穿外套。室内开了空调才能保持在十几度,室外直逼0度。这个天气真的很怕他感冒、发烧、咳嗽,刚开始试图和他讲道理。

几个回合下来,好说歹说就是不听,还对她拳打脚踢。孩子发怒,她也跟着发怒。

他情绪激动,张牙舞爪地表达自己诉求:我不穿,坚决不穿!

最后不得不使出杀手锏——丢下他,做出要出门的样子。

孩子在一番自我狂躁中妥协了。但是,接下来孩子并没有按她的套路出牌——配合她的安排乖乖地去上学。

和他说任何事,都哭闹,撒泼,发脾气!

她沮丧地问我:莲子妈,你遇到这样的事,会怎么处理啊?我真的被孩子折腾够了。每天和孩子过得像大战一样,孩子越大与难管。

我问她:平时有没有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或是睡前聊天。

她说:没有。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如果像孩子那样哭闹、撒泼、发脾气,就是情商低的表现。而对于孩子,父母的引导确是提高情商的关键。

最新的研究显示,一个人的成功,只有20%归诸智商,80%则取决于情商。

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丹尼尔·戈尔曼表示:“情商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

要处理孩子行为、情绪问题,首先要知道孩子遇到了什么困难,有没有被父母包容、接纳,还有就是父母是怎么引导的。

什么是情商?

情商(EQ)全称情绪智力,又称“情绪智慧”或“情绪智商”

是生命早期的智能形式,预测变化的环境中各类信息对自己, 产生各种情绪,心情、精神类感受;

判断各类事件导致的各种精神情绪详细差异,分析复杂精神情绪的一般组成结构,对比存在的各种感受价值。

常常误把孩子哭闹、撒泼、发脾气,当成是孩子的“执拗期”或是“叛逆期”,其实按照发展心理学的说法,这是孩子的成长期。

就如向我求助的妈妈,晚上和孩子聊天,她发现不是孩子不穿外套,而是之前穿这件外套被同学嘲笑过,同学说他像怪物。

对于四岁,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的孩子来说,嘲笑是很大的打击,不亚于成年人面临免职要承受的压力!

要提高孩子的情商,很有必要事先了解孩子的各种状态和孩子的世界。简单说一下儿童基本特征:

首先儿童的自我很脆弱,处于一个变动状态,特别在承受压力、委屈而变得焦虑的时候,常常出现暴力行为。

心理学研究证明:孩子表达焦虑的典型方式是通过肌肉运动来发泄的。

其次孩子的依赖是来自父母。生命之初,和孩子亲近的人就是父母(留守儿童、寄养家庭除外)。得考虑,父母提供孩子成长的环境是快乐还是恐惧。

根据心理学的“依赖理论”:“轻蔑的”父母养出“回避型的”孩子;“忽视的”父母养出“矛盾的”孩子;“混乱的”父母养出“无判断力的”。

最后孩子成长具有发展过程性,渴求新经验和新关系。在孩子自我扩展期,他的意识和自我意识都在提高,他需要更多的尝试和认同!

父母有一个常规犯错,就是看见有行为问题,不考虑孩子感受,就批评、指责、埋怨孩子。这个时候,孩子其实很无辜,也很无助。

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处理此时的状况呢?

第一,有效的观察。

在孩子有情绪时,父母任何说辞,都有可能会刺激孩子情绪进一步爆发。要有效观察孩子,就得避免和孩子进行互动,而是站在一边,静静的看着孩子。

有效观察包括几个内容:

孩子的行为;

孩子的情绪和情感;

孩子语言和语气;

还得考虑孩子之前面临了什么挫折和忽视。

如果孩子不穿衣服,就让他先发泄几分钟;如果是孩子在地上打滚,就让他滚几分钟。

等他稍稍平复一点,再去问他需求。

第二:积极地倾听

倾听是孩子在父母那找到归属感的方式之一。倾听也是有效沟通必要部分,目的是为了以求思想达到一致和感情保持流畅。

作为孩子的父母,应该放低自己的姿态,并能像朋友那样,虚心、耐心、善意、诚心的为孩子排忧解难。

父母倾听孩子,包括这几个部分:

配合肢体语言:当孩子情绪激动时,能抱抱就抱抱。

做最小应答:孩子说话时,应该控制自己的的表达词汇,不打断孩子的说话内容。

对孩子内容和情感做出回应:

内容回应是鼓励孩子继续说下去;

情感回应是不能孩子很悲伤,父母用很开心的语气和孩子说,不能孩子很低落,父母的语气却很高昂。

第三:协助孩子讲述他们经历过的事,并察觉孩子的情感创伤

孩子因为自身自理、智力不完善,无法掌控事情往后发展的局面。有时候孩子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但是语言组织能力尚缺,容易把事情的本身问题,无意识地隐藏起来或是部分隐藏起来。

就如向我求助的妈妈,如果不和孩子深入的交谈,是不会知道孩子有被嘲笑的经历。对于这样的情况,妈妈只能看到当前的状况,而孩子却隐藏了之前发生的事情。

父母在和孩子起冲突时,还有由于被压制或是感觉太痛苦,之前的经历就会从潜意识里消失,下意识的把情绪发泄在以后要发生的事情上。

面对孩子闹情绪,父母有必要了解过往事件是否对孩子产生了伤害。

常见的伤害有:

陌生成年人和孩子开不对等的玩笑、威胁、惊吓;

来自同伴的嘲笑、排挤;

父母的忽视,不理解!

四:使用共情,处理孩子的自我概念避免损己信念

父母设身处地的考虑孩子遇到的问题,对孩子的情绪、情感具备感受力和理解力,和孩子将心比心,就能做出正确的情感反应。

一旦在情感上和孩子产生共鸣,就能协助孩子形成自我观念。

孩子和父母有一个最大区别是:孩子的心灵具有吸收性。他们能很自然地适应和吸收来自周围的成年人和同龄人的想法和信念。

孩子发脾气,父母也发脾气,那么孩子吸收到的信念就是不恰当的,往往导致自己情感出问题。

当孩子把过去的经历或是经验总结成:卑微、无能、压制、淘气、愚蠢,负面的自我概念就形成了。

所以在给孩子指出问题的时候,不仅仅是指出问题错在哪里,更应该告诉孩子该怎么做。

就拿穿衣服来说,孩子不穿这件,可以征求孩子意见,可以穿那件,而不是必须穿这件。

大部分孩子,情绪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就会出现抓自己头发,或是拿头撞墙,或是打自己手的现象。

很多时候,父母容易被孩子的行为触怒、动火、发脾气。但实际,发脾气不能解决孩子的问题。

但如果父母能够给孩子不好的行为一个理性的解释,保持头脑冷静,就可以压抑激动的情绪,使自己情绪稳定。

富兰克林说:“任何人生气都是有理由的,但很少有令人信服的理由。”

THE END

TAG:孩子  父母  情绪  情商  情感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