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育儿资讯

活成唐僧的你,并不会让孩子成为孙悟空

来源: 更新时间:2022-07-09 15:01:44
The Beginning

生活中,家长带孩子,免不了总是要唠叨,尤其是母亲,看着这里没做好那里没做好,于是对着孩子念叨念叨,简直活脱脱的一个“唐僧附体“。

前两天送姐姐上学,在校门口见到一个家长送着儿子过来,那孩子下电动车后,抱了下自己说好冷。

那妈妈听到儿子的话,气冲冲地骂了起来,“看吧,知道冷了吧”,“明明叫你出门多穿点,就是不听”,“每次说你都不听,你的脑子到底装什么的”,“这点小事,都要我不停地跟在你后面说吗?”,“你看,别的同学都记得自己穿件厚外套出来的”……

那妈妈啪啦啪啦地说一大堆, 然后说:“我等下拿衣服到保安室那,你到时下来拿”。

只见那孩子不耐烦地说了句“不冷了,不用了”,然后转身走进了学校。

唠叨式的关心似乎是中国父母普遍存在着的现象。

看《西游记》的时候,只是觉得唐僧的唠叨很烦,但看《大话西游》的时候,才知道唠叨不仅烦还会要人命的。

还没为人父母时,我以为不会像唐僧那样,不停地重复,不停地唠叨。

无奈的是,人生的成长过程,往往是一个打脸过程。

曾经的自己黑白分明,但活着活着,却发现自己待得最多的地方是灰色地带。

曾经的自己轻声细语,但不知何时起,自己说话声如洪钟。

曾经的自己简洁明了,但为人父母后才发现自己有多啰嗦冗长。

从小忍受不了父母唠叨的我,曾经誓言旦旦地跟自己说:以后一定不会对自己的孩子那么唠叨。

所以我努力做一个不唠叨的妈妈。

然而,有时我还是会不知不觉地过度唠叨。

昨天,习惯自己写作业的姐姐有道题不会,拿着练习册出来问我。

我一看,发现是我前两天才教过的同类型的题,就忍不住提高了声音:前两天不是才跟你讲解过同类型的题吗?这个又不会了?我都说了,这类型的题要多点练习。我讲解完你也要在心里再想一遍,这样才深刻……

就这样我边唠叨边将姐姐不会的题再讲解一遍。

我讲解完唠叨完之后问姐姐:明白了吗?

姐姐“嗯”了一声拿着练习册进房间了。

我回头一想,不对,姐姐的样子不像是听明白了。

然后,我敲门进去,跟姐姐说:你真的明白了吗?不明白我再说一次。

姐姐听到后说:我确实不太明白,但你刚才太唠叨了,很烦,我都无法集中思考。

我才发现,我的唠叨引起了姐姐的超限效应。

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很有限的,明显的我的讲解被长篇大论的说教弱化了,同时也令姐姐无法集中思考。

每一个父母为了孩子,可以说是倾尽全力。常常我们作为父母因为各种不放心,对孩子反复叮咛。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唠叨却是一种费力不讨好的方法。

过分的唠叨会失去与孩子沟通的机会

朋友说她女儿现在越来越少跟她说悄悄话了。感觉女儿长大了,不需要她了。

有天我跟那小女孩聊天,说起她妈妈的烦恼。

小女孩给我的答案是因为自己的妈妈很唠叨。她说很多事原本只是想跟妈妈发表下自己的想法,但最后反而演变成妈妈滔滔不绝的说教。所以现在什么都不想说了。

常常有这种情况:

孩子跟同学出去玩,大人一边说跟朋友一起玩是好事,一边不停在叮咛,学习是很重要的,不要只顾着玩忘了学习。

最后大人虽然允许了,但孩子出去玩的兴致乏乏了。

又或者孩子敞开心扉跟父母说自己的烦恼,但有些父母听到了,将原本需要开解的说辞变成了长篇大论的讲道理。

最后,父母觉得她的教育很到位了,但孩子再有烦恼却宁愿埋在心底了。

许多时候,家长仅仅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问题,忽视了孩子的个人想法,忽视了孩子成长阶段所存在着的某些特性,强硬地将自己认为对的想法通过各种大道理反复再反复地灌输给孩子。这种行为会使孩子厌烦,同时也会让孩子对父母失去信任。

当孩子再想跟父母说什么的时候,第一时间的反应是:如果我跟他们说,他们又会啰嗦了。

最后,孩子有什么想法也不会跟父母说了。

频繁的唠叨会让孩子启动“选择性失聪”

记录片《零零后》里,锡坤的妈妈打电话提醒他穿衣服:感冒那你要穿长袖睡行吗?把那个绿的穿上好吗?绿的好看,尽量穿着那个绿的,黄的好像不好看,红的也挺好看,啊,还有一个另外一种绿的挺好看,一定要换衣……

原本只需简单地提醒自己孩子记得穿衣服就好了。结果,过多的关心,变成了让人厌烦唠叨。

最后,觉得烦的锡坤假装信号不好,挂掉电话了。

父母对孩子反复唠叨就像病人感冒长期吃同一种感冒药一样,会产生抗体,久而久之,孩子对父母的唠叨产生免疫力。当父母再唠叨时,他虽然人在面前,自己却在想其他的事情。对于父母的说教他一句也听不进去。

引起孩了的逆反心理

当孩子做错事时,父母不停地反复唠叨会让孩子厌烦,从而产生逆反心理。结果父母越不让孩子去做,孩子偏要做。

那妈妈怎样才能改掉唠叨的习惯呢?

相信孩子,适时放手

每一孩子都需要自己长大,需要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妈妈们只要相信孩子,适时地放手,孩子会比我们想像中做得好。

教育点到即止,不要翻旧账

有时候孩子犯了错,并且已经知道自己做错了,但父母还是不停地指责,这样只会让孩子反感、抵触。

孩子犯了错误,我们父母只需要告诉他哪里做错就可以了。如果孩子不知道自己犯了哪些错,父母再具体指出哪里做错,并且语言尽量简洁易懂。要接受孩子自己的改错的方式,更不要动不动就翻旧账“你之前就是这样,我看你都做不好”等,这样只会让孩子越来越没自信,从而产生破罐破摔的心理。

给予足够的耐性,等待孩子成长

有些家长总希望自己说完,孩子马上就能懂。

但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规律,他的成长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他能力能到达的地方只能是他那个年龄限段所能触及的地方。大人以自己的标准订立的目标对他们来说太遥远了。孩子或者有一天能到达,但那需要时间。作为父母应该耐心地等待孩子成长,而不是反复唠叨令孩子退缩。

父母对孩的唠叨是出于关心,但无节制地唠叨往往会成为破坏亲子关系的利剑。

所以,家长与其不停地唠叨,不如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这样的教育效果也会更显著。

THE END

TAG:孩子  父母  自己的  姐姐  妈妈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