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张照片,儿时的记忆已经变得模糊了,但是从照片上看得出来,这是要表达一个父亲对女儿的爱,从父亲脸上流露出来那种发自内心的、不用掩饰的、无比喜悦的笑容,让我永远铭记在心。 幺儿最孝顺上帝给每个人的赏赐不同。父亲在他的兄弟姐妹里排最末,不知道是不是凑巧,个子也是最矮的。但父亲从不因此而自卑,在爷爷奶奶眼中他是最孝顺的幺儿。父亲出生在60年代初期,生活是很艰苦、贫困的,还记得父亲对我说:“瞧瞧你,多幸福!书包换了一个又一个。我小时候就用布做了一个书包,用到破了也不舍得扔掉。”我想,也就是当时艰苦的生活环境,造就了现在有力量、懂得孝顺、懂得感恩的父亲。父亲的孝顺是我的好榜样。父亲很贴心,想得很周到。爷爷奶奶的家和我们家是在同一个小区,只相隔2、3分钟的距离,但爷爷奶奶家是在1楼,我们家是在7楼,所以有一个很大的困难就是爷爷奶奶年纪大了,上上下下的很不方便。父亲的厨艺很好,他经常会炖滋补的汤,每次炖了汤他都会用一个保温的带饭盒先盛出来一碗,亲自送下去给爷爷奶奶也尝一尝,他们喝着热热的汤,心里暖暖的。还有每当看电视看到精彩的节目,他也通常会打个电话回去,让爷爷奶奶也能一饱眼福。
记得是2011年爷爷临走前的那段时间里,父亲在医院照顾爷爷,只要父亲离开没多久,爷爷就会盼着父亲回来。这也足以证明父亲是个孝子,也成为我效仿的榜样。温暖的背
在我的记忆中,最幸福的时刻就是上小学那几年父亲骑着自行车,后来经济条件好了,换成了助力车,他载着我,我喜欢把我肉肉的脸颊靠在父亲的后背上,用双手紧紧地环抱着父亲的腰间,有时候不知不觉地睡着了,脸上却依然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上小学的那几年,由于母亲上班的地方离自己家里相隔很远很远,中午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足够她回来,所以我和父亲会到爷爷奶奶家里吃中饭。可是那时不争气的我总是丢三落四,经常忘记下午上课要带的书,或者有时上午临时通知:要做手工、要改成其他的课啦……以至于父亲只好不辞辛苦地载着我往自己家赶,又辛辛苦苦地送我到学校。就这样,伴随着父亲载着我的、来来回回的路径,幸福地度过了我童年的岁月。满有力量的臂膀
今年春节的时候,我们一家8口人围坐在一起,原本打算像儿时一样,主持一场联欢晚会——小时候,每到春节,我都吵着闹着召集全家人举办一场春节联欢晚会,我做主持,每一年的开场词和结束语这么多年了都没变过:春节联欢晚会现在开始;春节联欢晚会到此结束。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我作孩子的时候,话语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丢弃了。”所以今年我就提议不开春节联欢晚会了,就一家人围在一起,唱唱歌儿,谈谈事儿吧。
我们选定了一个主题:说说你和你最亲的人之间最难忘的一件事和最感动的一件事。说到最难忘的一件事,第一反应就是小时候掉到池塘里的事,但我觉得大家对于这件事似乎已经听过很多遍了,已经没有新意了。想来想去,也没有想出有什么特别难忘的事,倒是有一件很感动的事——前几年的一个冬天,我和父亲去爬长城了,那时候是第一次领略到了冬天的北京,果然还是很冷的,爬长城的那天风很大,尤其是爬到风口的时候,那种刺骨般的寒冷是长这么大以来没有遭遇过的。按常理来讲,我已经长大成人了,爬上这样艰险的长城时候,应该是由我来搀着父亲。但身体笨拙的我,却连自己的安危都顾不了,想保护父亲的想法成空了。反倒是父亲担心我摔着,他用他宽厚有力的臂膀搀拉着我的臂膀;用他粗糙长茧的手拉着我胖乎乎的手,就这样,我们一步一步地朝着我们的目标前进。我很感动,同时浓浓的父爱包裹着我,我觉得很幸福,而且觉得,我们的父女之情成为那蜿蜒盘旋的长城中最温暖、最美的风景线。到父亲分享的时候,意料之外,父亲谈到最难忘的一节事就是我掉进池塘里的那一次。
1998年的一个暑假,我们在西安旅游,有一天我们来到了离宾馆不远的一个莲湖公园。我们沿着池塘边,一边慢慢地徒步,一边欣赏着池塘里荷花荷叶的美景。突然事故发生了——由于池塘边没有栏杆围住,地上有些湿滑,当时的情形是父亲和母亲的脚步稍许快些,走在我前头,我像一个跟屁虫似的在后面慢悠悠地跟着。“扑通一声”,我掉池塘里去了。父亲凭着他本能的反应:觉得不对劲,后面怎么没声儿了?立刻一把就把我拉上来了。回到岸上、浑身湿透的我哭笑不得。当时父亲和母亲肯定吓坏了,又觉得多亏了父亲用那宽厚有力量的双臂将我拖上来,我才得以存活。当我掉到水里的那一刻,我心理一点儿不觉得害怕,因为我坚信一定会有一双手会救我脱离危险。
在我们分享话题的过程中,不难发现,父亲对我们的爱无疑已经深深烙印在我们心理。父亲的爱不仅仅局限于血浓于水、本能的爱,父亲给予我们的爱是无论我们做的多好都无以回报的,并且父亲也从不奢望我们去回报什么,父亲的爱是无条件的。模范爸爸 “在我刚做爸爸的时候,我感到害怕极了。我觉得自己无法做个好爸爸,我害怕自己的孩子会随波逐流,被外边错误的思潮所影响。我也知道自己无法保证把一切做得尽善尽美,但是我想,如果自己知道父亲的终极榜样,而且能够如此效法,我就知道怎样去对抗错误了。”——约瑟·麦道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