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育儿资讯

你那么忙,谁来爱你的孩子?

来源: 更新时间:2024-04-22 00:00:19
The Beginning
有位妈妈最近有一两个月了,一直问我关于她孩子的问题,其实我觉得我已经没有办法帮助她了,我终究是外力。这一次我相信,她和她的孩子,将有一个新的起点,前路一定,风光无限!

一个曾经的家长朋友致电给我,问的是朋友的事。因为朋友的孩子抑郁已经休学在家一段时间,妈妈也开始抑郁了。这个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从小不是妈妈带大的孩子,尤其是,多年以来,身为母亲,妈妈关心的只是孩子的学习成绩。现在孩子在家很抓狂,不知道可以做什么。

还有一个朋友与我联系,她问的也是别人家孩子的问题。孩子正迈向青春期,因为一直是姥姥在带,现在孩子大了,学习任务重了起来,父母亲也开始重视学习成绩。而孩子,已经迷失在网络世界里。

傍晚,突然间觉得挺空的,很久没去花市了,想看看有了什么我感兴趣的花。因此,我去了我的老卖家那里。我离开时已经6点,他们夫妻开始收拾准备下班了。

我一直以来的直觉是他们没有孩子,一是看起来比较年轻,二是看着就是很潇洒的样子,不象是有儿女拖着后腿的人。

我一直心疼在外面做小生意的人,尤其是在黄昏的时候,因此我多问了句,问他们是不是还没有孩子。结果得知,他们的孩子比我的大女儿还大,在四川的一个县城里,由奶奶带着,和我大女儿读同样的年级。

妈妈还说孩子很懂事,有时跟妈妈商量回家带几天他,但妈妈说那样就只有爸爸留在成都挣钱了哟,孩子立刻就说那别回来了——我听得心酸,尤其是在这样寒冷的季节,傍晚的时光。

想起我们曾经吃醋打闹的姐弟,现在各有个的家,全然地象童年那样再相聚一次都很难。真的,一转眼,孩子就长大了,然后就各奔东西了。真正能彼此陪伴的时光,很短很短。我甚至时不时地会遇见一些人告诉我,她的孩子一上小学就住校了。

我不知道这些被别人带着的孩子,在未来的道路上,在他的心里,有家么?有母亲么?当他遇见各种磨难需要一份情感支撑时,他会想起谁?有值得他想起的吗?有可以带给他动力和希望的吗?

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就听说有一些考不上大学的哥哥姐姐在那个考大学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年代自杀了。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明白什么叫“自杀”,当然,还有一些精神失常了。

而在这个时代,我已经听过很多身边的人讲身边的孩子自杀的事了,我听说过的最小的,竟然只有9岁。当我听说的时候,我的心瞬间凉了下来,因为我听说的那一年,我的大女儿也是这样的年纪。不要说如花的年纪,他们甚至还没有开放过,他们还只能算是花蕾。

我总是想,那些有勇气离开这个世界的孩子,为什么没有勇气留下?为什么这个世界没带给她一丝的留恋?!

有很多成年人一听说孩子自杀就说孩子不懂事太脆弱遇到这点小事就自杀,还有一年我在新浪微博上看到无数的人谴责那个杀父的孩子——事实上,我根本不这么认为,我不会如此谴责一个孩子。

纵然一个孩子有他自身从精神世界带来的东西,但是,做教育的我,会更多执着于相信环境对于孩子的影响。

在我每听说孩子自杀的当下,我都难过得要命,我很想问:他的妈妈是怎么带大他的?为什么离开母亲怀抱没多久的孩子却选择了离开这个世界?为什么这个世界没有一丝值得他留恋的东西……

我还想,如果那个怀抱足够温暖,他是可以重新回去的呀,或者,那余温一定在的,也足够温暖他的呀。

关于那个杀父的孩子,我想知道,在他出生的那一刻,他纯净得真就如同一张白纸,他的父亲,有料想到这一天吗?他的父亲把爱和关怀带给他没?他的父亲最关心他的是什么?他的父亲爱他的母亲吗……

从事教育这么多年,我深深地相信,对于绝对多数人来说,一个人回报给这个世界的,一定是在他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这个世界给予他的一切。

一个小小孩,母亲就是他的全世界。

一个小小孩,如果他从小被有质量地陪伴过,那么他学会了陪伴他人;如果他被真正地无条件的爱过,那么他学会了爱身边的人;如果他被无条件地接纳过,那么他学会了接纳一切……

直到这个时代,直到此刻,还有很多的父母老师把教育理解成学知识,那些迷恋游戏的孩子,如果生活中有更能激发起他们兴趣的东西,他们怎么回迷恋在游戏之中不能自拔?那些自杀的孩子,如果他还热爱文学和艺术,他会被生活逼得无路可走吗?

我这么多年来招聘老师或者和身边的朋友交往,我都会比较关注对方有什么样的兴趣爱好。一个小孩子,应该给他机会与生活与自然界有全方位的接触,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一个有兴趣爱好的孩子,一个精神生活丰富的孩子,在生活中遇见的那点儿困难算什么,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平衡生活中让生活中不愉快的那一部分,他们可以这样将抑郁的情绪呼出去。

但是,很多的父母,仍把分儿当成孩子的命根儿,以学习来衡量孩子的发展——这样的关心会让自己离孩子越来越远。尤其是,在当今中国,有一种现象我觉得非常严重,那就是孩子基本上由受教育较少的父母及阿姨来带。我们的教育总觉得年级越高越重要。

我曾经是那么地反感“3岁决定孩子的一生”以及“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样的话,在这两句话盛行的时代,正是我准备从体制内的学校出来的时候,当我真正走出来后,我发现这两句话决定了很多母亲用闪卡和蒙氏数学来带孩子,同时背儿歌和唐诗,人们把智性的教育在3岁前就带给了孩子,以帮助孩子不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以至于后来的几年,我都相当反感这两句话。

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我在幼儿教育的行当里也走过了七年多,近两三年,我又拣起了这两句话。我甚至经常说,不要说3岁决定孩子的一生,其实一个孩子的安全感,未来的思维模式以及社交能力等很多方面,在孩子出生的第一年就基本上由照料他的人的惯有模式以及与孩子的关系决定了。

难道你没有发现,改变一个2岁多的孩子都很困难吗?当然,我觉得这其中的困难不仅仅是因为孩子,更因为带孩子的人的模式很难改变。

到了3岁,孩子们陆续上幼儿园了,做为一群孩子的老师,会很清晰地看到,也许还不到3岁的孩子,他们都带着很深的家庭烙印来到幼儿园。幼儿园的老师们在未来的工作中愈加意识到的一件事情是,自己很无能。我们能帮助孩子的,终究是极其有限的,除非你能帮助到家庭。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凭什么不输?这要看在起跑线上,大家拼的是什么?不是识字能力和算数能力,不是唐诗和宋词。我觉得此时,孩子们拼的是妈,是母亲的有意识的陪伴。

如果站在我面前有一群孩子,如果真要比什么,我觉得比的就是妈,看哪一个孩子的妈能有质量地陪伴他,看哪一个孩子的妈能真正做到尊重孩子做为独立的生命个体,看哪一个孩子有一个不焦虑的理解他的发展的妈。

在这个不再是女人相夫教子的时代,母亲们都走出了家庭,承担起了养家糊口的重任,在自己的人生之中,不再是完全跟随的角色,有了自由、独立和权力——我觉得这是很多孩子的悲哀。

我很喜欢“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这句话。是的,在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了我小时候的摇篮,也没有了摇摇篮的手。我在想,推动世界的,或许就是那些抱着孩子推着推车的老年人或阿姨的双手吧!

有一些妈妈在有了自己的孩子后,从职场回归家庭。这时,妈妈的父母就回责怪自己的儿女,白供她读了那么多年的书,到头来只是个带儿婆!更让人觉得有些可悲的是,那些在家里全职照顾孩子的母亲,她们不认可自己的付出,她们看不到自己的价值。

这个时代节奏太快了,太注重眼前的利益了,人们很难将目光放向长远的未来。

当一个女人,或者说一位母亲,到了四五十岁时,发现自己的孩子根本不听自己的话,这时开始痛苦,甚至也会因为孩子的问题导致家里鸡犬不宁夫妻闹离婚。

我觉得当我们进入中年和老年时,决定我们人生是否幸福的只有两件事:一是孩子省心不;二是全家人身体健康不——就这两件事。身为父母尤其是母亲,我们最在意的,最终就这两件事。

对于一个孩子而言,养育之恩大于生育之恩。在孩子世界里,最亲的人就是在他每一次有需求时能在他身体回应的人,就是每一个夜晚陪伴他入睡的那个人——这个人对孩子的影响,就是这个世界对孩子的影响,他深入孩子的生命本质。

一个母亲,本应是孩子的全世界。一个都不被母亲疼爱接纳的孩子,他感受到的是不被这个世界疼爱和接纳——这样的孩子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很容易走入“绝境”。

一个母亲在育儿道路上遇见的全部困难,几乎都可以归为一个困难,那就是自己年幼时与自己母亲的关系。在整个育儿道路上,其实,我们都是重新在做自己的父母,重新抚慰曾经年幼的自己——这是孩子给予母亲的机会,我们应该感恩孩子,以陪伴孩子的契机,陪伴自己重新长大一次。

末了,我必须说明的是,有很多人会又来谴责我的观点,这并不奇怪。生活的艰辛我并不比别人知道得少,但我更知道的是,孩子要的不是钱,是母亲的陪伴和爱。

我还知道的是,孩子2岁半左右第一次在意识上开始与母亲分开,9岁时孩子的自我真正入驻,他成为了他。

一生很长,其实我们能陪伴孩子的时光,或者说孩子给予我们陪伴的机会,其实相当地少。真心希望不要在孩子需要你时你不在,在孩子不需要你时你不放手。

珍惜每一个生命的到来,她的存在一定是你内在的需求。不要错过!

THE END

TAG:孩子  自己的  的人  母亲  的是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