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一位粉丝的留言让我印象深刻,
“六年级时父母离婚,之后跟着妈妈生活,感觉父母只是选择自己要过的人生。看到他们的经历,我就觉得,一定要跟爱的人在一起,即便不爱了也希望好来好去。”
在处理婚姻这件事时,如果父母展现了可贵的气度、智慧和真诚,竟然是对孩子最好的情感启蒙。
1
金星主持了一档真人秀节目《中国式相亲》,
有一期我印象很深:
一位陪女儿来相亲的妈妈,
本来很看好一个各方面条件都很优秀的男孩子,
一听说对方是单亲家庭,立刻灭了灯。
一位朋友和老公不太对付,
起了离婚的念头,后来又放弃了。
问她原因,她说:“周围很多妈妈都说,
将来自己家孩子绝对不能找单亲家庭的孩子结婚,
我得为我家孩子的将来考虑,
所以咬咬牙凑合着过吧。”
我做过上百场《陪伴与成长》的主题讲座,
每场结束时都会有妈妈带着不太好意思的表情,
揣着忐忑不安的心情,问一个类似的问题:
“在你的讲座和文章中特别强调
父亲陪伴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可是我们是单亲家庭,只有妈妈带着孩子生活,
会不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好的影响?
有什么弥补的办法吗?”
![](http://img.kidbbs.com/d/file/p/2022/02/19/1145/ed94c6d601eea0a0be45b12755a6c54d.jpeg)
现在中国的离婚率越来越高了,
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2016年的数据显示,
离婚率排在全国前四位的城市是
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和房价保持高度一致。
合得来就在一起,合不来就分开,
社会对离婚的看法也越来越包容了。
但是婚姻毕竟不是合伙做生意,
两个大人分开相对容易,
牵涉到孩子就没那么简单了。
传统的观点认为,
孩子在亲生父母的家庭肯定比再婚父母的家庭好,
所以会有各种各样的关于后妈后爹的恐怖故事。
传统的观点还认为,
孩子在双亲家庭肯定比单亲家庭好,
不管质量如何,有爹有妈总比只有一个强。
这些传统的观点,看似对孩子好,
其实是有很大误区的:
一个家庭的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发育的影响,
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不是取决于是不是双亲,
而是取决于母亲、父亲、以及父母关系的质量。
![](http://img.kidbbs.com/d/file/p/2022/02/19/1245/1f7f3f989dd3166b0a0dd33d9069cf7f.jpeg)
2
如果一个家庭中爸爸妈妈的关系已经非常糟糕,
却为了孩子而勉强维持,孩子生活在其中,
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
因为孩子会本能地害怕家庭的解体,
希望能挽救这个家庭,所以会拼尽全部能量,
用自己的办法尝试去改善父母的关系。
有的孩子会表现的特别乖,刻苦学习,
帮大人做家务,克制自己的欲望和需求,
不给大人添麻烦。
有的孩子会表现的特别有眼色,
随时关注爸爸妈妈的情绪变化,
随时准备灭火,随时准备逃离。
有的孩子会用自己的症状引火烧身,
把父母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
暂缓父母之间的矛盾。
有个孩子父母闹离婚,孩子已经上小学了,
突然开始控制不住大小便,经常拉在裤子里,
父母看到这种情况,就暂时把离婚的事放下,
带着孩子到处治疗。
有个孩子只要学习成绩一下降,
父母就会停止争吵,团结起来一致对娃。
![](http://img.kidbbs.com/d/file/p/2022/02/19/1245/db7f78c4f11fe0bdaafc3084b035dbc6.jpeg)
父母的关系如果一直维持在这个状态,
第一个孩子的病就不会好,
第二个孩子的成绩也不会提高。
虽然孩子用尽了自己的力量,
但父母之间这种紧张的、危险的、
脆弱的关系就像一根随时都会崩断的钢丝,
长此以往,
会让孩子感到无法承受这巨大的压力。
这种情况下,
孩子会觉得父母离婚反而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所以很多孩子会劝说父母:你们离婚吧。
虽然孩子不愿面对父母离婚的巨大打击,
但是长痛不如短痛,
与其天天提心吊胆度日如年,
不如选择一个稳定可靠的单亲家庭。
3
很多情况下,父母觉得不离婚对孩子好,
都是一厢情愿的自我安慰。
对孩子的成长环境来说,
父母关系的质量可以简单排一个序:
高质量的双亲>高质量的单亲>
低质量的双亲>低质量的单亲。
双亲和单亲并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两极,
而是一个变量。
![](http://img.kidbbs.com/d/file/p/2022/02/19/1245/1faf9a3f78bc9bcbba85d8cb61cf6ab5.jpeg)
清楚了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就可以知道在其中发挥重大作用的,
不是父亲或母亲那两个人,那两坨肉,
而是他们各自发挥的作用。
很少有人把离婚当游戏来玩,
单亲家庭大多是权衡各种利弊之后的选择。
既然是不能回避的现实,
那就看看怎么能帮助单亲的父母,
特别是单亲妈妈,更好地扮演好单亲的角色。
还是用单亲妈妈带儿子的样板来说明一下:
在周围环境中寻找一个合适的替代者
有的单亲家庭父母离异了,
妈妈带着儿子生活,
妈妈知道孩子的心理发育阶段和特点,
知道自己对孩子再好,都无法取代爸爸的作用。
不管和前夫之间有什么样的“深仇大恨”,
她都会定期为孩子安排和亲爹相处的机会。
如果亲爹实在没办法用,
那就在自己身边给孩子
找一个爸爸角色的替代者。比如外公、舅舅等,
给孩子提供一个向男性认同的对象。
![](http://img.kidbbs.com/d/file/p/2022/02/19/1245/38b03e0e284192b943e61fb7ed597c81.jpeg)
美国前任总统奥巴马的父亲,
在奥巴马两岁左右的时候就离开
他和妈妈回非洲去了,
但奥巴马的外公很好地扮演了父亲的角色,
带着他玩耍,带他参加篮球、棒球、
游泳等各种体育活动,不管在哪里,
总是由衷地表现出以这个混血的外孙为荣。
看奥巴马小时候的照片,总是神态轻松,笑容灿烂。
在这种高质量的陪伴下,
奥巴马成长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人,
抛开意识形态的不同,
他不仅是一个非常具有人格魅力的杰出人士,
更是一个特别棒的父亲。
他不但没有受到单亲家庭的影响,
反而因为外公扮演了比亲生父亲
更好的父亲角色而受益,
如果当年他一直跟着那个不靠谱的爹生活,
还不知道会是什么结果。
妈妈要扮演好两个角色
妈妈也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
知道单亲家庭有先天不足的地方,
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努力扮演好两个角色,
一个是妈妈的本色出演,
还有一个是扮演爸爸的角色,
第二个角色是比较难演的。
比如儿子在学校和同学打架了,
回家来以后,妈妈的角色应该是首先关心
孩子的情绪和感受:孩子你害怕吗?
委屈吗?愤怒吗?伤心吗?
等孩子情绪逐渐平复了,
再切换到爸爸的角色,给自己“扮上”,
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情,讲解社会规则、
人与人之间的边界,
教孩子如何既能保护自己又不至于伤害到别人,
如何修复受损的同伴关系,
如何给儿子撑腰打气等等。
![](http://img.kidbbs.com/d/file/p/2022/02/19/1245/b4ed5b6d49f90c9df16d652c5182091f.jpeg)
这两个角色之间要有一个明显的切换,
孩子才好适应,不能上一句是本色妈妈,
下一句是扮演爸爸,比如:
“(妈妈)孩子你被同学误会了,是不是感到委屈?
(爸爸)男孩子之间不打不成交,
好哥们之间都是打出来的!
(妈妈)那个小胖子推你的时候你害怕吗?
(爸爸)你今天没有还手,我觉得你做得很对!”
如果这几句话妈妈一连串说出来,
会把孩子搞糊涂的。
一个人扮演两个角色,
每个角色都要演到位,确实很辛苦。
但单亲家庭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和谐。
双亲的夫妻之间经常会为孩子的问题发生争执,
而单亲扮演的两个角色之间不会因此而吵架,
因为自己和自己吵架难度实在太大。
从结构上来看,单亲家庭确实有不足之处,
但是只要单亲妈妈和单亲爸爸
清楚地了解自己性别身份的长处和不足,
了解孩子的心理发育规律和特点,取长补短,
拾遗补缺,一样能很好地陪伴孩子成长。
![](http://img.kidbbs.com/d/file/p/2022/02/19/1245/464b91768452656a6ebb3b511c43dbd0.jpeg)
孩子自身的调节能力也是非常强大的
有长期的跟踪研究表明,
在患精神分裂症的妈妈身边长大的孩子,
有很多人成年后心理发育很健康,
人格也很稳定,社会功能也挺好。
其中的原因是妈妈虽然是精神分裂症的患者,
但是妈妈不是24小时都处于发病状态,
也有很多时候是正常的,
孩子在和妈妈朝夕相处的过程中,
逐渐学会了分辨妈妈的状态,筛选妈妈发出的信号,
有选择性地吸收或屏蔽妈妈的特质,
自我调节,自我帮助。
单亲家庭的孩子也是一样,
只要外界的压力不超过他们心理
所能承受的极限,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
会不断学习自我调适,适应单亲的优势与不足,
帮助自己更好地成长。
孩子适应一个单亲的妈妈,
比适应一个精神分裂症的妈妈,还是要轻松很多。
![](http://img.kidbbs.com/d/file/p/2022/02/19/1245/104d0adee492f159eee38ee88dfccc84.png)
借助绘本帮助孩子适应单亲家庭生活
有些绘本可以帮助孩子适应单亲家庭的生活。
比如《爸爸的新女朋友》
讲的是一个和单亲爸爸生活在一起的小女孩,
如何和爸爸的新女友建立关系;
《我的爸爸叫焦尼》讲的是一个离异的家庭,
儿子和妈妈一起生活,爸爸很久才能来看他一次,
父子俩在这短暂而宝贵的一天时间里,
亲情交融互相温暖的感人故事。
单亲不是一无是处,对孩子来说,
父母的质量不在于是不是单亲,
而在于父母的角色演得好不好。
一个高质量的单亲家庭,
远远胜过一个糟糕的双亲家庭。
单亲家庭一样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http://img.kidbbs.com/d/file/p/2022/02/19/1245/45c3c4598522dee454023d40230bddfd.jpeg)
希望这篇文章能为单亲妈妈和单亲爸爸打打气、
鼓鼓劲,也希望社会环境能为单亲家庭的孩子
提供更多的帮助。
最后还是要提醒一句:
以上这些都不应该是轻率离婚的借口,
离婚也不能因为一时冲动而为。
慎之!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