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育儿资讯

13条社交问题诊断标准早知道!正确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来源: 更新时间:2022-04-22 15:01:44
The Beginning

人类是社会性动物,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社交能力在当今这个世界上是十分重要的,相信每个家长都十分清楚。那么家长应该怎样正确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乔治·华盛顿大学心理学家莱金.菲利普斯说:“许多人不能与他人正常交往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在儿童期没有学会基本的社交技能。” 可见孩子早期社交培养的重要性。

什么是社交恐惧?

生活中,有的孩子怕见生人,不愿意到人多、热闹的场合。甚至跟熟人谈话时,都感到紧张、脸红、羞怯。有的还会伴有口齿不清、口吃、不敢抬头看人等情况。严重时,还会出现惶恐不安、出汗、心跳加快等现象。这些现象我们称之为“社交恐惧”。排除遗传或生理上的原因,常见的因素有以下两种:

1)来自强势父母的压力

这类孩子生活在家庭环境的阴影之下。他们的生活中充斥着父母的批评,训斥,甚至体罚;如果父母脾气暴躁,经常情绪不好,他们也是其语言暴力的直接受害者。这种家庭里的孩子,内心总是充满恐惧,他们甚至不能辨别该做什么,说什么,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长大后,可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交恐惧倾向,会变得内向、孤独,人生观也呈现出消极、悲观。

2)环境导致的社交缺失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又生活在封闭的高楼大厦里。平时,家人为了孩子的安全,也很少带孩子参加活动,致使孩子很少有机会跟外界接触,从而产生社交上的问题。

社交问题诊断标准是什么?

以下是关于孩子社交能力评定的一些标准,家长们可以对照一下自己的孩子。

我的孩子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吗?

我的孩子会倾听吗?

我的孩子会使用礼貌用语吗?

我的孩子能够等待和延迟满足吗?

我的孩子会分享吗?

我的孩子会帮助别人吗?

我的孩子“诚实”吗?(能区分想象和现实吗?)

我的孩子能遵守规则吗?

我的孩子会合作吗?

我的孩子具有公德心、会爱护公物吗?

我的孩子有同理心吗?

我的孩子会赞美和欣赏他人吗?

我的孩子可以恰当地表达自己的爱和友善吗?

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1. 重视陪伴

心理学研究发现,社交能力差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而孩子的社交能力,可以通过亲子互动方式,来影响他们的抑郁症状。这就要求家长重视陪伴,并多花一些时间和孩子一起出游、玩耍、共享快乐。有时,孩子在一旁玩游戏,家长可以不参与游戏本身,只在一旁观察,鼓励孩子分享,但如果只顾自玩手机,就是低质量的陪伴了。

2.鼓励社交+环境预热

首先,家长要重视孩子社交能力的发展,给他多创造一些社交机会。最初,可以选择到公园或邻居家,让孩子多和其他同龄人接触;然后逐步扩大场所,可以带孩子去超市、商场买东西,逐步锻炼孩子跟不同年龄的陌生人说话。

在进入一个新的社交环境之前,特别是前几次,家长要向孩子描述这个环境的基本情况。比如在哪里,有什么人,有什么活动,跟以前去的哪个地方比较类似,如果遇到什么情况,该如何对待。这样在孩子真正进入这个场所的时,因为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预期,所以安全感会增强,面对问题也会有自己的解决方法。

3.教授社交技能

家长可以适当地教给孩子一些交往的技能,比如教会孩子在交往中要懂礼貌、遵守规则,使孩子成为同伴中受欢迎的人。但在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家长要少干涉,尤其当孩子之间出现矛盾时,家长可以适当给予建议,尽量不要代为解决。

1)语言表达——社交中的基本技能

例:美美和晶晶一起坐着搭积木。美美目不转睛地盯着晶晶搭的三层楼,咯吱咯吱地笑了。过了一会儿,美美伸出手啪地把积木推倒,还兴高采烈地望着晶晶。晶晶遭此突变,哇地哭了出来,一把将美美推倒在地,美美也放生大哭起来。

孩子常常用动作来表达自己,不太理解语言这个神奇的沟通工具,而且对小手小脚也控制不够。所以日常生活中,父母和老师与其提醒孩子不要碰到东西。不如说,“把小手/小脚收回身边噢。”上面的例子,其实美美不是故意捣乱,她“推倒积木”是想说“我要参与”;晶晶也不是故意欺负人,楼房被推倒了,很生气,却不懂得用语言表达。

有经验的父母和老师,会在美美目不转睛地盯着积木笑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她的兴趣所在了。这时,可以轻轻握住美美的双手(既转移美美的注意力,又预防她贸然插手晶晶的楼房),对美美说:“晶晶搭的楼房真好看,美美也想搭吗?”……引导孩子跟小伙伴用语言商量“我可以跟你一起搭吗?”“这个怎么搭?”……

2)情感表达——教授孩子何为“情感”

“刚才宝贝很有礼貌,妈妈很高兴。”

“你不好好吃饭,妈妈很生气。”

“刚才你在公交车上大叫,妈妈很难过。”

美国发展心理学教授 Susanne Denham研究表明,对情感的理解能力,是决定学龄前儿童社交能力强弱的关键。对情感的理解能力越强,孩子越会受到同龄伙伴的喜欢。父母在孩子学龄前阶段,要注意教会孩子表达情感。可以向孩子解释自己的情绪:什么时候(或孩子什么行为)让自己感到高兴/伤心/生气,并教会孩子用这些词汇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

3)交际策略——孩子间的沟通

小恒戴上一顶消防员头盔,假装自己是消防员救火。

豆豆看见了也想玩,就对小恒说:“把头盔给我,我要玩。”

小恒回答:“不行,我在玩呢。”

豆豆生气了,一把抓过头盔戴在自己头上,小恒踉跄倒地,哇哇大哭。

孩子经常会用“哭泣”表达抗议。但哭泣只能引起大人的注意,不能解决问题,属于比较初级的技巧。大人要教会孩子如何表达抗议,维护自己的权益。比如:“我在玩头盔,你不能拿走”……大人也可以采用“轮流”的方法,说“3分钟之后给你玩儿”,借此机会锻炼孩子的等待,和延迟满足这一能力。也可以教孩子拿另外一个玩具,跟小伙伴交换:“我们换一换吧“、”你先玩儿这个吧”。

大约五岁之后,孩子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和自控力都会变得更好。他们更能理解对别人的感受和想法,这时就可以教孩子用协商的策略,来处理与同伴之间的冲突了。在帮助孩子时,可以用提问、提供选择和建议等方式。

可以对豆豆说:“小恒正在玩,等他玩完了,你才能拿到这顶头盔。你想玩些别的什么吗?”(提问)

“你想和小恒一起玩消防员的游戏,还是想轮流玩。”(提供选择)

“豆豆也想玩消防员的游戏,小恒戴上了头盔,豆豆你穿上消防员制服负责开消防车吧。”(建议)

4.以身作则,帮孩子建立规则、遵守规则

孩子在与父母交往过程中习得的社交方式,会影响他人际交流的信心。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地给孩子做榜样。比如可以多从欣赏的角度去看待周围的人,在选购商品的时候,轻拿轻放;用完物品之后,物归原主,不抢不挤耐心排队等等。

在不同的场合,大人需要教会孩子使用“对不起”“谢谢”这些礼貌用语。等待孩子出于意愿,真心表达自己的感激、歉意……。如果需要,家长还可以向孩子解释这些词的含义。

孩子们经常会一位玩具起冲突。大人要帮助孩子建立并遵守“玩具的所有权”规则。自己的玩具,所有权就是自己的。如果有小朋友要来家里玩,可以事先询问孩子,把不想分享的玩具收起来。摆出来的玩具,就可以默认是其他小朋友也可以玩。

家长也要尊重孩子的所有权,不要强迫孩子出让玩具,或违背自己的兴趣陪其他小朋友,这样孩子才会慢慢学会分享;但如果是别人的玩具,同样也要尊重别人的所属权。比如去别人家时,可以和孩子商量好,自己带一个玩具去。

5.正视矛盾

当父母和孩子发生冲突时,要避免简单粗暴的拒绝、发怒乃至争吵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家长也不必过于紧张这会影响到孩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冲突在所难免。它的出现,也正说明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独立意识。如果冲突得到正确而有效的解决,孩子在今后的社交过程中,也会迁移这种与父母沟通的方式,去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

社交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有矛盾、冲突、伤痛,但如果我们愿意,就都可以找到正确的沟通方法,跟这个世界达成和解。无论是受伤的孩子,还是曾经犯过错的父母,也都不能辜负那曾经因为爱,而产生的血缘和亲情上的连接。在此,能力君也为大家推荐一本经典书籍《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希望这本书能在沟通方面,给父母和孩子们,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

THE END

TAG:孩子  社交  自己的  能力  家长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