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有个朋友带着她的儿子希希过来我家玩,他今年5岁,虎头虎脑的很是可爱。我和朋友在沙发上吃零食看电视的时候,他会乖巧的把我们的垃圾袋扔到垃圾桶里面,今天我们中午准备包点饺子来做午餐,希希又开始跃跃欲试准备帮忙了。
小孩子嘛,总是会有些笨手笨脚的,和面的时候把面粉撒的满地都是,朋友不想让他在这捣乱:“去看电视吧,别在这瞎搅活了”。但是希希仍然玩的乐不思蜀,朋友实在没辙了, 大声的吼了他一句:“你还听不听妈妈的话了”。
这么一吼,希希倒是消停了,一下午乖巧的在房间里看动画片。但其实看得出来他一直在闷闷不乐,本来自己好心想帮忙妈妈干活,还要挨骂,心里不舒服很是正常的。
我劝朋友给孩子道个歉,因为孩子的出发点是好事,孩子不怕辛苦肯帮忙做务,那我们就理应继续培养他这种精神才对。
但是朋友却不这么认为,“这哪里是帮忙,明明是捣乱。再说这都什么年代了,家务活请个保姆就是。他只要把书读好,将来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我就满足了。”
其实抱有这种想法的家长,远远不止朋友一个。不让小孩做家务的理由也很充分:
孩子那么小,哪舍得让他们干体力活,万一磕到伤到哪就不划算了;
孩子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只要学习好了,其他的都不是问题;
孩子这么小,家务干不好的,说不定还要跟他的屁股在收拾;
所以很多在开家长会的时候,讨论最多是:‘“你家孩子成绩好好哦,教的真好”“你家孩子琴弹的真棒 ”,而不会因为孩子会做家务而夸他。
要不是我从小就是在寄宿学校长大的,估计我也是会成为这样的家长。因为在学校里只能靠自己,衣服脏了自己洗、被子弄乱了自己叠。其实这也是变相的提高了我们的自觉性,长大后也不会成为一个只会读书而缺乏自理能力的“半废人”。
正是因为自己有这样的经历,所以在侄子身上,我从来不去打击他做家务的积极性。侄子现在一岁多,他还不懂什么是做家务,但看到我们擦地板,他也会拿着抹布在地上擦来擦去;看到垃圾,他也会乖巧的扔去垃圾桶。很多时候她确实是在帮倒忙。但在这个过程中,他锻炼了动手动脑的能力,也潜移默化地知道了自己是这个家庭中的成员,要为这个家出自己的一份力。而我相信,这对他的成长是有利的。
哈佛大学学者曾做过一项调查研究,得出一个惊人结论: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是1∶10。爱干家务的孩子,离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另有专家指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务劳动与孩子的动作技能、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责任感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我曾读过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妈妈,看到美国交换生在自己家中,吃完饭主动帮忙洗碗,早上起床主动打扫,自己的东西整理得干干净净,不禁感叹这孩子的家教实在太成功。 谁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以后长大成人,出门在外,也能让大家有这样的感叹呢?最有效的家教永远不是说教,而是存在于生活行为中。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让孩子做家务,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统筹能力,语言能力乃至学习能力,还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责任心和成就感。而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理查德·韦斯布尔德认为,家务能增强孩子的同理心,让他们更懂得关心他人。
很多时候,让孩子帮忙做家务,比自己动手更费时费力。不仅需要花时间跟孩子示范,还需要时刻关注他们的安全。但这个做家务的过程,却能给孩子带来隐形的财富。而你舍不得让孩子做家务,才真的有可能是害了他。
当然,也有一些父母虽然明白让孩子做家务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时常陷入一些误区。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来帮助孩子养成做家务的习惯呢?
父母要懂得适可而止。各年龄的幼儿动作技巧、认知程度、体力、耐心均不相同,因此父母对孩子做家务的要求,应视孩子能力范围,不宜超过,以免孩子因挫折而产生抗拒和畏惧
父母要起带头作用。父母本身对做家务的态度要端正,勿让孩子从父母的言行、举止察觉出做家务是件令人讨厌的事情。此外,夫妻俩对家务的分工要妥善安排,免得孩子产生“做家务是孩子的事”的错误观念,应让孩子有正确认识,“家”是属于每个人的,所以屋里的每一件事,大家都有义务去做。
提供奖励的方式要得当。有段时间,身边流行小孩做家务赚零花钱的现象。有专家提醒,这种把做家务当成条件的做法其实是不可取的,会让孩子走入“一切都是交换利益”的认知误区。家长提供奖励的方式要得当,譬如可以跟他说,今天有几件事情要做,洗碗、擦地、逛商场买玩具等,按照顺序一件件做好,把最后那件事当成奖励。或者可以发小红花、小卡片,然后集中起来满足孩子的一个愿望。
分配给孩子家务要确保安全。在满足宝宝好奇与学习的动机时,安全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作为父母,首先要保证孩子的安全问题为大前提,在微博上看到一个新闻,一位妈妈也是想培养孩子做家务的能力,让孩子去拿抹布擦柜子。结果孩子在扶着柜子准备擦的时候,柜子倒下了,正好砸在孩子身上...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安全才是最重要!!
如果你真的爱自己的孩子,就让他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吧。磕磕碰碰也没关系,毕竟成长这件事,从来就不会一路芬芳。相反,若是你在小时候将他保护得太好,长大后,可能他还是会在别的地方交更多的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