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要知道,有些话千万不要对孩子说出口,不管你有多么的生气,因为孩子会记一辈子。
经常看到有的妈妈留言:“总是忍不住对我的孩子发脾气,口不择言地说出一些狠话。”
有时候,爸妈一句无心的批评,可能会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却不自知,甚至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永久的影响。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有些话,父母请别轻易对孩子说。
威胁“你再这样妈妈就不要你了!”
"你要再这样,妈妈就不爱你了“
“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
“我喜欢别人家的孩子,不喜欢你了!"
这样的话,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以“妈妈的爱”作为威胁,让孩子听话。
每个孩子都害怕被父母抛弃。曾经有朋友对我说,小时候惹妈妈生气,结果妈妈怒不可遏地说:“好,我不要你了,以后没人管你!”
她心里很害怕,生怕妈妈真的不要自己了。
父母看似无害的威胁,一次两次可能有教育的效果,但是长期下来,留给孩子的,是长久的恐惧和压力,不经意间伤害孩子的安全感。
永远不要用收回你的爱来威胁孩子听话。
比较“你看看别人家孩子”
大多数人的童年都具备相同的经历,比如“别人家的孩子”。
“看看人家考的,再看看你?”
“你看小叔家的妹妹,人家还比你小!。”
“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不争气的东西。”
从小到大,“别人家的孩子”总是与孩子形影不离:他脾气很好,就知道读书,回回考试都考年级第一.....无论怎么努力,这个孩子总能比自己强。
每个孩子内心深处都渴望着被父母理解,被父母认可,而对比性的语言,最伤孩子的自信和自尊。
美国女科学家芭芭拉?麦克利托克,在81岁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她在领奖台上说:“我是一朵秋天里的雏菊,我相信,不是每一朵花都在春天里开放。”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自己的生长节奏和优势,只是你一时看不出来,别急于让孩子去绽放,放下评判,接受每一个生命本来的样子。
贴标签“你真笨/蠢/真没出息”
家长的言行举止,传递给孩子的,不仅仅有爱与信任,也会有失望与质疑。
苏珊·福沃德教授在《中毒的父母》一书中说:“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孩子在很小时候,基本上都是从父母的言谈举止中得知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以后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有的孩子一犯错,父母就爱给他们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内向、顽皮、笨、蠢、自私、懒惰、没出息等等。
负面标签贴得多了,久而久之,孩子心里就会将其强化:反正我就是这样的人。孩子的不良行为反而愈演愈烈。
这是人的惯性思维模式。一旦贴上了标签,很容易就把孩子局限成标签上的样子,哪怕孩子本来并非如此。
诋毁另一半“你跟爸/妈一个德行”
很难想象,孩子来到世界上,最先听到的难听伤人的话,往往都是出自父母之口。
“你爸爸就不是个好东西!”
“你看哪个男人像爸爸这个德行!”
“别理你妈,一天到晚神神叨叨!”
“以后你长大可别像你妈那样。”
父母双方,在恋爱时的甜言蜜语,耳鬓厮磨,结了婚之后,却开始当着孩子互相诋毁,互相谩骂,用尽最恶毒的语言。
这样的夫妻,内心不成熟,也不强大。
不仅破坏了另一半在孩子心中的形象,离间亲子感情,时间久了,孩子也会变得不知所措,充满焦虑,甚至会认同这种诋毁,形成敌对、仇恨的心理状态。
为孩子树立一个不健康关系的榜样,这种影响远比离婚更加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