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育儿资讯

我们为什么会更喜欢对父母“报喜不报忧”?!

来源: 更新时间:2022-10-17 15:01:32
The Beginning

有一项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子女在和父母沟通时选择报喜不报忧,这听上去是一种高尚的善行。

其实并不是。

大部分人选择报喜不报忧其实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

我记得我上小学一年级的第一天,我的一位老师看见我的第一眼就莫名其妙的给了我一个白眼。第二天我交上去的作业不翼而飞,这名老师就说我没有写作业,要惩罚我。我当时很委屈,下课后就主动走上讲台去向老师解释,我真的写了作业了。但是这位老师不由分说,根本不听我说完,就非常用力的推了我一把,我一下就从很高的讲台上摔到了教室门口。我哭着爬起来,这对一个六岁的小女孩来说,莫名其妙的被冤枉,委屈极了。但是回家后,我并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母,因为我知道,他们会相信老师的话,进而再批评我一顿。

所以孩子选择报喜不报忧,有时候并不是真的出于对父母的爱,恰恰相反,是害怕。

我爱人也曾经描述过这样的经历:他初中时被老师用棍子打过,打得后背上青紫一片,而且老师打他也是冤枉了他,本来他是在做好事,却被老师误解了。即便是这样,他也没有告诉父母,而是一个人悄悄的趴着睡了好几天。

我问他为什么不告诉父母去找老师,他说不可能的,父母第一反应会是“肯定是你自己的问题,不然老师怎么打你而没去打别人呢!”

看,我们之所以选择把伤心难过的事情一个人隐藏起来,其实是在长期的经验中发展出来的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的心理机制,避免受到来自父母的二次伤害。

这也是很多孩子在学校遭遇校园凌霸或者遭遇侵害后选择沉默的原因,有时不仅仅是受到了威胁而不敢发声,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来自对家长的不信任,或者说害怕家长说出更伤人的话来!

曾经一位妈妈咨询我时说,孩子特别懦弱,总是在学校受欺负,而且回家也不说,有一次被孩子姥姥撞见了,回来问,他才唯唯诺诺的说。我跟这位妈妈分析原因时,有一点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爸爸在知道孩子受欺负后,总是很铁不成钢的说“你个废物,他打你,你怎么不打他啊!”这对孩子并不强大的内心,是一种更大的伤害。

很多时候孩子害怕的不是父母担心,而是害怕父母担心之后的后果。

我的很多咨询者在分析自己抑郁的原因时,都会说到一点:内心的苦闷和痛苦无处倾诉,不能跟朋友说,觉得说不出口;不能跟丈夫说,因为对方不理解也不关心;也不能跟父母说,因为害怕父母担心。他们担心之后会没完没了的唠叨,会患得患失,会各种马后炮,会各种形式的讲道理,唯一需要的理解和接纳却往往得不到。

我们的教育环境让我们从小就学会了“懂事”,要给父母争面子,不要给父母找麻烦,免得他们担心。

我认识的一位阿姨就表达过这种观点,她曾经很炫耀的说“我儿子连请他的父母来帮忙都会觉得亏欠和不好意思。”

在她的意识里,这是一种美德和孝顺。

但是我们自己的内在情绪是流动的,不从这里流出,就会从那里迸发。

譬如有一个非常糟糕的原生家庭的人,有着非常糟糕的童年经历,就很可能会在婚姻里过度的寻求补偿。

比如一个人没有得到父母温柔的接纳和爱,她在父母那里是压抑和束缚的,那么她很可能会在婚姻中表达自己的强势和控制欲。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被理解、被看见、被关注,如果在之前的人生经历中没有被满足,那么她就会在婚姻里一次次的去重现类似的情境,在这样一种情境里去寻求修复和重建。比如很多“乖乖女”在婚姻里会表现得特别“作”,其实就是在不断的寻求无条件的接纳和包容,来弥补她之前人生中的“有条件的爱”。

在与每一位咨询者聊天时,我的大脑会高速运转,全力以赴的去思考问题,去抓住有价值的信息。譬如有一次跟一位在婚姻中遭遇困境的来访者聊到她的母亲。她说有时候想跟自己的妈妈说一说自己遇到的困惑,但是又怕妈妈担心,怕她承受不了压力。而且自己带着两个孩子回娘家住也很不方便,半夜孩子老哭。

这一瞬间,我突然就有一种感觉,这位咨询者很怕去麻烦自己的妈妈。觉得给自己的妈妈带来麻烦是一件很愧疚自责的事情,哪怕仅仅是孩子哭,也会给妈妈造成影响,打扰到她。

当我问她是否有这样一种感觉时,她如同梦醒一般,她说“是这样的,我跟自己的妈妈在一起的时候很压抑,我对妈妈的感觉很复杂,跟她在一起我不能做自己,还不如跟婆婆在一起的时候轻松自在。”

在后来的沟通中了解到,来访者的妈妈是单亲妈妈,生活的不易总是让她给孩子灌输一种自己很苦很难的思想,我已经这么不容易了,你就别再给我添乱了。于是孩子从小便学会了懂事和察言观色。遇到问题时努力去自己处理和解决,能不去麻烦妈妈就尽量不去开口。在她的意识里,妈妈已经很不容易了,让妈妈难过和担心,是不孝的,是不应该的,这更像是在指责自己的无能。她无法去承接这样一份沉重的压力。

还有一位咨询者,是一位单亲妈妈。离婚一年了,父母居然还不知道。她自己带着年幼的孩子,孩子的父亲还不支付抚养费用,生活是难上加难。

我问她为什么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母,她说怕父母年纪大了受不了,再说他们也帮不上什么忙。

这其实是浮于表面的一层意思,更深一层的意思其实是,害怕父母对自己失望,害怕父母的脆弱会带来更多的麻烦。

跟另一位咨询者沟通时,她也提到这一点,就是遇到问题喜欢自己去承担和消化,因为过去的经验和创伤告诉她,去跟父母倾诉,无异于自找烦恼。父母比自己还要情绪化,遇到问题除了抱怨和指责,没有任何接纳自己情绪的举动。都说家是一个人的避风港,而自己的家不仅不能避风,反而每次外面小雨,屋里大雨。譬如她一跟自己的妈妈倾诉婚姻中的不如意时,她的妈妈第一反应就是“这可是你自己选的,当初我不同意,你不是不听我的吗!”几次之后,她再也不愿与父母沟通和倾诉了。

这其实是很多问题的根源,孩子不是不想跟父母倾诉和吐露心声,而是承担不了那份自责和愧疚,同时也得不到父母的接纳和理解。

就像很多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抱怨,孩子为什么有心事爱憋在心里,不爱跟父母说呢?其实孩子不是爱憋在心里,而是知道说了也不会得到理解。关键是,说了不仅不会得到肯定和认同,还会引来蔑视和嘲讽。

当我们说“好事”的时候,得到的是正面的回应:你能行、你有能力、你是受欢迎的、被认可的。

当我们说“坏事”的时候,得到的是更让我们受打击的回应:你怎么这么笨啊,怎么能这么办呢。你应该这样做。想开点吧,不就这么一点小事嘛。

有一位在婚姻中遭受挫败的咨询者说道,她经历了这么多痛苦后,很想在妈妈怀里哭一场,因为她的记忆里从来没有在妈妈怀里撒过娇,可是她面对妈妈时,只是默默的流眼泪,她无法让自己走向妈妈的怀抱,她觉得妈妈是如此的陌生和遥远。她给不了自己需要的力量和信心。因为从小到大,妈妈对于她而言,从来没有给予过安慰,妈妈对她最大的肯定就是“很乖、肯学习、不惹麻烦”。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只愿意对父母说好事,不愿意向他们诉说忧愁的原因。确切的说,是只表达符合父母期待的事情,而对于那些“不符合期待”的事情只能选择自己承受。其实我们害怕的并不仅仅是让他们担心,而是害怕收获失望和责备。

父母给予孩子的支持,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这在咨询经验中能够总结出,孩子只要能从父母那里得到充分的爱和鼓励,往往都能够拥有一颗强大的心,支撑着他走出人生的阴霾和低谷。

所以让孩子能对父母全身心的敞开,其实考验的是父母的心理状态。既能接受开心的事情,也能容许遗憾和不完美的存在,同时自身有足够的安全感和底气,才不至于患得患失。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能毫无心理压力地与父母分享生命中所有的情绪和状态,无论好还是坏,开心还是愤怒,既不会担心失去爱,也不会担心遭到指责,更无需担忧自己的倾诉会压垮父母,被这样有底气的爱包围的孩子,天然就具备自信自尊的铠甲!

所以报喜不报忧并不是真正的美德,而是实属无奈的选择。愿我们都有报喜的能力,也有报忧的底气。同时也能从内心真正做到强大,成为孩子无话不谈的父母和朋友。

希望我们的孩子在想要倾诉、需要帮助时,第一个能想到的是父母,并且想到父母时不会望而却步。

无论孩子还是父母,能够得到和给予全然的理解和接纳,这都是生命中无比强大的力量!如果很遗憾你没有得到父母这样的爱,那么,你可以选择让自己的孩子得到。

THE END

TAG:父母  孩子  妈妈  自己的  也不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