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是个聪明的小男孩,平时挺乖巧,可一旦家里来了客人,就变成了一个“人来疯”。
一天,妈妈的同事来家里作客,客厅就成了安安表演的“大舞台”:他一会打开电视机,把音量调大;一会跟着电视里的人物鹦鹉学舌;一会蹦到沙发上跳上跳下;一会又把自己的玩具搬出来撒得满客厅都是;客人当中有人跟他说话,他越发得势了起来,一会儿扮鬼脸;一会儿拿着自己的玩具枪对着客人“扫射”起来……
妈妈多次提醒安安安静一些,让大人们说说话,安安就像没听见一样,一直像个猴子一样上蹿下跳。
另一个小女孩斯斯人如其名,她无论在家里或者幼儿园都很听话、乖巧,安安静静,很少调皮捣蛋。比如,老师让小朋友完成一项手工作业,要求按照6个步骤完成,那么她就一定一步不差的按步骤完成。再比如,斯斯手里拿着两颗糖,奶奶叫她吃一颗就好了,她肯定听话地留下一颗。你别以为斯斯是一个听话盲从的孩子,相反,她是一个很有主见,喜欢思考的小朋友。
斯斯喜欢做事有逻辑,有条理性。虽然只是上幼儿园大班,但她会把自己的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有时候奶奶打扫卫生挪动了斯斯的东西,忘记将它们放归原位,她都会不高兴,一再叮嘱奶奶下次要把东西放回原位才行。
周末,妈妈带着言言参加姐妹们的聚会。妈妈们都带了孩子,孩子们的年纪都是6-7岁左右。
于是,大人们在餐厅里喝茶聊天,孩子们则聚在客厅里玩耍。突然,传来言言撕心裂肺的哭声。妈妈连忙冲过去,言言正坐在地上号啕大哭。“他们不跟我玩,还打我!”言言一边哭一边指着一个小男孩说。“是她先打人!”小男孩显得很委屈。
原来,他们在玩一个白雪公主的游戏。按照剧情约定,第一次言言扮白雪公主吃毒苹果,昏迷,等王子来救。可在表演过程中,言言却又反悔了,她要王子吃下毒苹果,她来作“英雄”救王子。
结果,这幕戏吵闹收了场。
第二次扮演时,轮到言言扮演毒王后时,她怎么也不乐意了。小朋友们都很生气,有人说不跟她玩了。言言一下上去拉住那位说不跟她玩的小朋友嚷起来:“谁不听我的,谁就不要玩!”
小男孩上去拉言言的手,被她在背上打了一巴掌,小男孩狠狠地还击了两下,言言就坐在地上大哭了。
睿睿是个可爱、乖巧的小女孩。可她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胆子小,动不动就哭鼻子。她害怕的东西很多:苍蝇蚊子、小虫子、黑黑的屋子、影子,甚至幼儿园的滑滑梯她都不敢滑。
幼儿园的操场上有一个沙池,小朋友们都喜欢在那里玩沙子。可睿睿每次都是坐在台阶上看着小朋友们玩,自己不敢踏进沙池一步。有调皮的小朋友故意把沙子弄到她身上,她就哼哼唧唧地哭起来。
睿睿9月份就要上小学了,妈妈想要她自己一个人睡,可她说什么也不肯。妈妈想着法子哄睿睿睡着了,然后离开。
半夜,妈妈被睿睿声嘶力竭的哭声惊醒了,连忙跑进睿睿的房间哄她睡。第二天睿睿竟发起了高烧,妈妈连忙带她去看医生。
医生说:睿睿一半是因为夜里受了凉,一半是因为受了惊吓。妈妈面对睿睿的胆小,既担心又无奈。
心理学家将人的性格分为表现型、思考型、领导型和亲切型,以上4个例子依次是表现型、思考型、领导型和亲切型孩子的典型。
有句话说“性格决定命运”,说明性格对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但也有人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性格是天生的,很难改变。
事实如何呢?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每个人的性格从出生起就固然不同,但性格的形成会受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尤其是在孩子幼年时期,性格尚未定型,如果父母在这个时期有意识地去塑造、培养,孩子的性格是完全可以改变的。
3-6岁更是人格形成的最关键期,父母在这个时候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去教养孩子,更容易培养起孩子的良好性格。
要想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首先要了解表现型、思考型、领导型和亲切型四种类型孩子的性格心理。儿童心理学上说——
表现型孩子的性格心理:
热情充满活力,对各种事情都保持热情,很难老老实实去做一件事,也难精力集中在一个指定的任务上。
思考型孩子的性格心理:
理性,遇事沉着冷静,做事严谨细腻,有很强的自律精神,同时又有些敏感、情绪化。
领导型孩子的性格心理:
坚定具有领导能力,凡事喜欢做主,喜欢赢的感觉,目标明确,不肯轻易妥协,勤奋、坚持,是天生的领导者。
亲切型孩子的性格心理:
随和、善良乖巧很少和人争吵,愿意听从他人的意见行事。常常被喜欢惹事生非的小伙伴“欺负”。
父母们了解了孩子的性格特征,该如何去教养呢?
表现型孩子多外向,若孩子表现出来的性格是优势就给予鼓励,鼓励他坚持自我。鼓励要做到言之有物,要让孩子明白自己是因为什么才受到表扬和鼓励,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明白今后怎样做得更好。
表现型的孩子也争强好胜,输赢、胜负对于他们来说很重要。思维跳跃性较大,常常有说话不算话的情况。为了帮助他们克服这个缺点,父母要做到奖罚分明,他们才能自觉遵守规则。他们也精力充沛,调皮好动,闯祸机率比其他类型的孩子大。孩子一旦闯了祸,父母要坚持一个原则:自己闯的祸,自己犯的错,必须自己承担,自己负责。
思考型孩子比较内向,多心思细腻,他们容易注意到细节问题,比较容易产生情绪上的波动。他们因为爱思考的缘故,容易钻牛角尖。父母要有足够的细心,及时感受他们情绪上的变化,及时沟通,及时解决问题,保证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思考型孩子进行思考的过程中,父母尽量不要打扰,给孩子充分的信任和时间,当孩子解决了问题时,给予足够的鼓励。
性格比较内向的思考型孩子,比较喜欢被动合作,父母应在这方面多多引导,鼓励他们主动和人交往,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主动性。他们也追求完美,自己做得一丝不苟,还要求他人和他们保持一样的秩序。父母努力培养孩子豁达开朗的性格,用粗线条对待孩子的过于执拗。
领导型孩子活泼好动,甚至有点叛逆,他们喜欢和父母对着干,不服输,吃软不怕硬,崇尚自由,父母需要多一点耐心和体谅,听一听孩子的心声,不能强硬要他们按大人的意志来行事。
领导型的孩子也常常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鬼点子,父母少点责骂孩子的恶作剧,把孩子的奇思妙想引导到学习上来。鼓励孩子多思考、多研究,将旺盛的精力用到探索上。
他们也争强好胜,喜欢当领导,要想收服他们,最好的办法是给他们“一官半职”,比如在家里可以给他一个“纪律委员”当当,这样他们会很自律也会尽力地担负起管理者的角色。
他们性格倔强,想要达成的目的千方百计去达成。父母面对孩子为达目的采取野蛮或哭闹手段时,记住一个原则:让孩子明白你的底线,温柔地坚持。这样几个回合下来,孩子的野蛮脾气就会改善很多。
亲切型孩子多内向胆小,父母对这类型孩子要特别耐心,不要给孩子贴负面标签。
孩子胆小,不愿意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有孩子自身性格的内在因素,或许也有家庭教育过度保护或严苛造成的自卑心理。教育他们,温和的鼓励和耐心的陪伴很重要。养育他们时过于急躁严厉,让他们产生畏惧心理,遇事不敢与父母沟通交流,久而久之,他们的性格变得软弱、怯懦。
父母想让孩子向自己敞开心扉,就给孩子不可或缺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获得孩子的信任,孩子就愿意把心事向父母说出来。对于内向胆小的孩子,父母最重要的是多陪伴,多鼓励,无条件地信任,多一些积极的赞美和暗示。
儿童心理学说:表现型、思考型、领导型和亲切型四种性格各有优势,也各有不足,它们没有好坏之分,而且这四种性格的划分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大多数人的性格中可能同时兼具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性格特点。
父母想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就走进孩子多彩的心灵世界,充分了解他们的性格,在养育他们的过程中不较劲不迁就,智慧教养。
最重要的是:父母做到以身作则,自己对人对事温和友善、乐观进取、不畏困难……父母拥有良好的性格,孩子在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更能形成良好的性格。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父母是孩子性格的塑造师,贴心、温暖的教育方式,是培养孩子良好性格的关键。
父母做好自己的同时,充分了解孩子的性格,因材施教,及时修正孩子的不好行为和情绪,自然就教出一个有品位、有道德、快乐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