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任何角色所不能替代的,而什么样的教养方式,就能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如果发现孩子哪里不对,肯定要先反观自己是否有不对之处,但很多父母对于自己的教养方式并不自知。
而且,这还跟学历高低没关系,甚至越高知的父母,越容易执迷于自己的判断力和观念。
现在的家庭环境中,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偏差,有的父母甚至不知道该如何教养自己的孩子,有的父母教孩子时"下手之狠"让人痛心;有的父母爱孩子时"没有分寸"让人费解,不管是"爱"还是"恨"都会对孩子的人生造成深远的影响。
那么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孩子的个性性格的形成是一种什么关系呢?父母应该以怎样的教养方式来培养孩子的优良的个性品质呢?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心理学家鲍姆令德曾经对家长的教养方式进行了长达10年的研究,他的研究已经成为发展心理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研究之一。
鲍姆令德把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忽视型四种。
“权威型”父母
Authoritative
此类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方面有适当的"高"和"严"。
有明确合理的要求,会为孩子设立一定的行为目标,对孩子不合理的任性行为作出适当的限制并督促孩子努力达到目标。
同时,他们并不缺乏父母应该有的温情,能主动关爱孩子,能够耐心的倾听孩子的述说,而且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激励孩子自我成长。
这类父母施行"理性、严格、民主、关爱和耐心"的教育方式。
在这样的教导之下,孩子会慢慢养成自信、独立、合作、积极乐观、善社交等良好的性格品质。
“专制型”父母
Authoritarian
这类父母会拿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而没有意识到过高的要求对孩子的个性是一种变相的扼杀;他们不能接受孩子的反馈,对孩子缺乏热情和关爱,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不能及时鼓励和表扬孩子。
在这种"专制"下,孩子容易形成对抗、自卑、焦虑、退缩、依赖等不良的性格特征。
"溺爱型”父母
permissive
因父母过度的溺爱而有了今天的"小皇帝”、“小公主",这类父母对孩子充满了无尽的期望和爱,无条件的满足孩子的要求,但他们很少对孩子提出要求。
这些孩子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依赖、任性、冲动、幼稚、自私,做事没有恒心、耐心。
"忽视型“父母
Uninvolved
这类父母不关心孩子的成长,他们不会对孩子提出要求和行为标准,对孩子冷漠,缺少对孩子的教育和爱。
这类孩子自控能力差,对一切都采取消极的态度,还会有其他的不良心理特征。
从鲍姆令德的实验中明显可以看出,权威型父母的教养方式对于孩子的培养和发展是最有利的。
“权威"体现了两层含义,一是体现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即"权力",父母具有养育孩子的义务,同时也有教养的权力;二是体现孩子对父母的反馈态度,即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这是亲子间互动的结果。
如何做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权威型"父母呢?
1、以身作则,坚持基本原则,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言行;
2、对孩子的要求要采取一致的态度,不可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白脸;
3、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目标和要求,并且协助孩子达成目标,不管是失败还是成功都要态度一致,不以成喜、不以败悲;
4、以良好的心态和情绪面对孩子,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对孩子的要求及时地作出反馈,避免"权威"变成"专制"。
孩子的教育需要做父母在日常生活之中多一些耐心和细心,及时地发现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随时修正自己的教养方式,通过学习以及和孩子的互动来寻找出适合自己孩子的教养方式。
孩子是不断发展的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是继续完善自我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