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焦点关注

纵观洽洽瓜子从默默无闻到成功上市之路

来源: 更新时间:2022-07-31 15:00:48
The Beginning

从默默无闻的炒货生意到如今的上市洽洽食品,除了坚持优质的洽洽质量外,洽洽还有什么故事才能让它发展到如今,到底是如何靠着洽洽瓜子起家,成就如今的炒货传奇呢?

1982年,23岁的洽洽瓜子创始人陈先保从无锡轻工业学院(今江南大学)毕业,分配到安徽省商业厅下辖的糖业烟酒公司,端上了旱涝保收的“铁饭碗”。36岁那年,已是商业厅工业科科长的陈先保,却在不上不下的尴尬年纪,毅然辞职下海。儒雅的陈先保说,当时单位确实不错,但总感觉施展不开,自己出来或许能做得更好。

1995年,洽洽瓜子创始人陈先保成立合肥华泰,租了个小车间,开起了冷饮厂。那会,冷饮企业都在混乱厮杀、拼抢市场,竞争非常激烈。陈先保则专攻儿童冷饮这个细分市场,别出心裁地把冰棍做成了“双节棍”,推出了儿童冷饮“棒棒冰”,立刻大受欢迎。

东北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冷”,南方人凭直觉就认为,东北人压根不吃冰棍。洽洽瓜子创始人陈先保则感觉,东北也不是一年四季都下雪,只要有夏天和小孩子,“棒棒冰”就一定有市场。结果货到东北,发现家家有暖气,人人吃冰糕。“棒棒冰”在东北一炮打响,营业额迅速突破千万。靠着“棒棒冰”,洽洽瓜子创始人陈先保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并由此创立了一个名扬天下的品牌——“洽洽”。

“棒棒冰”大获成功,并没有让洽洽瓜子创始人陈先保冲昏头脑。他冷静预见到,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会很快饱和,必须迅速拓展新品。谁都没想到,洽洽瓜子创始人陈先保却盯上了毫不起眼的炒瓜子。这种支个炒货摊就能干的小本买卖,竞争更激烈、利润更微薄,算什么生意?

洽洽瓜子创始人陈先保却不这么看,他知道,小瓜子里有大名堂。

安徽历来炒货兴盛,合肥素有“中国炒货之都”的美名,出过“陶永祥”、“史义兴”等百年老店;芜湖的“中国第一商贩”、“傻子瓜子”年广久,更是改革初期的标志性人物。他“文革”时就炒瓜子,人家买一包,他非要多送一大把,落下个“傻子”的外号。靠着这股子“傻劲”,他在1976年就赚到了100万,堪比现在的亿万富翁。

这些事洽洽瓜子创始人陈先保都耳熟能详。更重要的是,他从不干没把握的事。是不是投身炒货卖瓜子,他特意做过精心的市场调查。

1998年,安徽省政府请了一批企业家出省考察,陈先保跟着走了一趟,却四处买炒货、吃零食。吃着吃着,他把炒瓜子的痛点吃了出来:一是嗑起来脏手,二是吃多了上火。

别人的麻烦,就是自己的机会。陈先保很快发现一种新瓜子,瓜子皮干净,嗑起来不脏手、还入味,让他倍感惊奇。他认真琢磨起这种瓜子的制作工艺,发现它是先浸泡、去皮、入味,然后再炒制而成。陈先保突发奇想:如果将炒瓜子改为煮瓜子,上火的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经过反复试验,洽洽瓜子创始人陈先保发现“煮”瓜子果然干净味美。他不断改良,将多种香料和对人体有益的中草药进行调配,再进行蒸煮,果然咸淡可口不上火。于是,他将“煮瓜子”作为特色大肆推广,在包装袋上标明“百煮入味香”,很快赢得消费者青睐。

这么好的香瓜子,一定要取个响亮的好名字。洽洽瓜子创始人陈先保冥思苦想没头绪,有天偶然路过广场,却意外被一群跳“恰恰舞”的人吸引。他灵机一动,确定了“洽洽”这个动感奔放的名字。之所以选择“三点水”的“洽”,为的是符合“煮瓜子”的定位。这个名字朗朗上口,而且和嗑瓜子的声音很相近。

洽洽能有如今的成就,离不开洽洽的努力和对洽洽质量的坚持,并且对新的产品,新技术一直有不断地追求的探索,才成为了让人信赖的洽洽上市品牌。

THE END

TAG:瓜子  创始人  炒货  冷饮  棒棒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