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焦点关注

不叛逆的孩子不正常 青春期叛逆家长该怎么办?

来源: 更新时间:2022-06-26 22:03:43
The Beginning

叛逆是青春期的标签。每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几乎都有过叛逆—如果父母再三叮嘱同一件事就会感到厌烦;佩服与老师对着干的同学;认为父母、老师的话很多都有漏洞;喜欢与众不同,爱做令人大吃一惊的事情,喜欢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违反某些规定的时候会感到一种快乐;别人的批评常常引起反感和愤怒;认为父母和老师不应该为一些事小题大做……

叛逆期是孩子发展的必经阶段。要正确面对孩子的叛逆问题,就要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发展特点。

一要了解青春期孩子生理发育成熟导致的成人感需要。

青春期是除婴儿期之外身高增长最快的时期,孩子身高、体重迅速增加,性生理逐渐成熟,体型上越来越接近成年人。生理上的成熟使青春期孩子产生一种“成人感”,不愿再像小孩子一样对父母、老师事事听从,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于是便对家长、老师的要求产生叛逆情绪。

二要了解孩子认知能力迅速发展导致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

根据近代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青春期孩子开始进入形式运算阶段,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显著提高,使得他们开始对事情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开始对家长的言行举止加以审视,对家长不当的要求和表现开始反抗。

三要了解孩子自我意识增强导致的自我探索。

青春期孩子有强烈的探索自我的欲望,他们希望知道“我是谁”、“我跟别人有什么不同”、“我的优势与不足”、“我将来想做什么”等一系列涉及自身及未来发展问题的答案。这些探索和尝试对自己原有的价值体系加以批判,作为旧价值体系代表的父母、老师就成了他们的主要反抗对象。

四要了解孩子脑发育不平衡导致的情绪多变、敏感。

脑科学研究发现,控制情绪冲动的大脑前额叶从2岁到3岁开始发育,6岁达到高峰,之后在整个青春期都发育趋缓;而负责产生情绪、识别情绪的大脑杏仁核,则在青春期开始迅速发育。

前额叶发育不足使得情绪控制能力较弱,杏仁核发育迅速使得情绪体验增强,脑发育的不均衡使得青春期孩子情绪多变而敏感,情绪常常从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极端,可能这一刻心情还“阳光明媚”,下一刻就“暴雨倾盆”

;情绪反应剧烈,往往遇到一点儿小事就会产生很大的情绪反应;情绪体验非常丰富、细腻、敏感,跟家长意见不合时,很容易产生很大的情绪反应,跟家长发生矛盾冲突。

五要了解孩子与师长关系疏离而与同伴更亲密的特点。

在青春期之前,孩子一般与父母的关系较为亲密,父母是孩子情感和心理支持的主要来源,孩子与同伴之间更多的是一种玩伴关系,不存在稳定的依赖关系。而到了青春期,随着与同伴相处时间的增多及青春期生理心理的变化,孩子与父母关系出现疏离,同伴逐渐成为孩子情感和思想交流的主要对象,同伴关系代替亲子关系成为青春期孩子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叛逆对孩子未来发展很重要

叛逆是由青春期孩子的成长规律决定的,是青春期的正常表现,不叛逆反而是不正常的。从孩子一生的发展来看,叛逆其实是一个好的开始。

第一好,叛逆是生理成熟、思维能力提高的表现。

青春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生理发育成熟、认知能力提高,叛逆的产生需要以上二者为基础。叛逆说明孩子生理上成熟了,变得更聪明了,才有跟家长反抗的资本。叛逆是孩子生理成熟和思维水平提高的结果,是孩子成长的表现。所以说,叛逆不是一件坏事,而是一种成长和进步。

第二好,叛逆是自我同一性发展的需要。

建立自我同一性是青春期最重要的发展任务,同一性的建立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非常重要。叛逆是孩子自我同一性发展的需要,是他们探索自我、建立自我同一性的一种途径。如果孩子一直很乖、不叛逆、不惹事,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作“同一性早闭”。

这样的孩子未来往往缺乏主见,容易盲从,不喜欢改变,无法应对挑战。他们会回避变化和压力来获取安全感,当遇到挫折时,容易丧失目标和信心。

第三好,叛逆是不良情绪的发泄途径。

脑发育的不均衡使得青春期孩子容易产生情绪问题。此外,青春期孩子面对更大的成长压力,他们在自我同一性的探索过程中会经历自我怀疑、混乱、矛盾与冲突,对自己在生活中的角色感到困惑、怀疑,这加剧了青春期的情绪问题。

叛逆成为青春期孩子发泄不良情绪的一个途径。青春期的孩子如此敏感、情绪多变,如果他们把这些不良情绪全都掩饰起来,不叛逆、不发泄、不吐露,那么孩子的内心必然会堆积起大量的负能量。所以,叛逆是孩子疏导不良情绪、保持心理健康的一种重要方式。

第四好,叛逆是对人际关系调整的一种适应。

叛逆其实是孩子适应人际关系调整、成长为独立个体的一种方式。进入青春期,孩子开始疏离父母,更多地与同伴相处。这种人际关系的调整对孩子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

在青春期之前,依恋是亲子关系的重要特征。而进入青春期之后,亲子关系发生变化,自主取代依恋成为亲子关系的突出特征。在青春期顺利完成依恋到自主的转变,对孩子未来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十分重要,叛逆则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同伴交往对孩子的社会化发展有重要影响。在与同伴的相处中,孩子学会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怎样理解他人,这都是社会化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素质。

心理学研究还发现,同伴关系对孩子成年后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中学阶段拥有充足的朋友、与朋友保持稳定而较亲密的友谊的孩子,到了成年期,往往人际交往比较顺利,且心理健康水平较高。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这对于孩子未来的发展很重要。

顺利度过叛逆期的三个关键

叛逆是一个好的开始,但好的开始并不意味着好的结束。叛逆对孩子的发展有利,不意味着家长可以对孩子的叛逆放任自流。只有家长处理得当,孩子才能顺利度过青春叛逆期,才能在叛逆中成长。面对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家长应该学会一些应对方式,抓住肯定、调整和对症下药这三个关键词。

要肯定叛逆是孩子成长的表现。

当家长遇到孩子叛逆、不听话、不配合、不沟通时,一定不要认为孩子叛逆是对自己威严的挑战,而要承认叛逆是孩子生理成熟、认知能力提高、自我同一性发展的结果,是他们成长的表现,是一件好事情,至少是好的开始。

家长不要盲目否定孩子的不守规矩,对孩子勇于自我探索的表现要加以肯定。得到父母的认可之后,孩子可能就不会那么叛逆了,起码程度不会更深。

要以叛逆为契机,及时调整教养角色和教养方式。

叛逆意味着孩子长大了,家长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养角色,应该从起主导作用的教育者转变成陪伴孩子成长的陪伴者。陪伴,就意味着以孩子为主,父母处于非主导地位;就意味着一种无言的支持和认同,意味着一种平等的朋友关系。

青春期的孩子出现叛逆问题,既提醒家长要及时转变教养角色,也提示家长前期家庭教育的失误所在,是家长改变教养方式的重要契机。心理学研究表明,权威型教养方式最有利于青春期问题的解决及孩子人格的塑造。

权威型教养方式的特点是对孩子的行为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但在制定规则和做决定时会考虑孩子的需要和想法,听取并接受孩子的意见,会对制定的要求作出解释,说明希望孩子服从的原因。

要了解孩子的叛逆类型,对症下药。

青春期孩子的叛逆行为,主要有三种类型:暴躁型—对父母、老师的要求剧烈反抗,经常跟父母吵架或发脾气,有时跟父母冷战;沉默型—不愿跟大人沟通,对事情漠不关心,对父母的话没有反应,不喜欢跟老师接触;阳奉阴违型—当着大人的面赞成大人的要求,但是自己的行为表现却相反,父母说什么都表面答应,但是依旧我行我素。

对不同类型的叛逆行为,父母可以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对暴躁型叛逆的孩子,不要硬碰硬;对沉默型叛逆的孩子,耐心等待慢慢沟通;对阳奉阴违型叛逆的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真诚。

叛逆的背后是孩子特定阶段的发展特点和个体不同的内心需求,希望青春期孩子的家长都做一个有心的家长,多去观察孩子的特点、了解孩子的需求。

只要努力做一个有心的家长,对孩子的叛逆行为做到心中有数,不往外推自己的孩子,接纳孩子,相信孩子的叛逆问题只是成长过程的问题。但如果家长不及时调整自己的家教方式,不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助力,孩子也可能在叛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不叛逆反而不正常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将人的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其主要的发展任务,青春期最重要的发展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性。

所谓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尝试把与自己有关的各方面综合起来,形成一个自己决定的、协调一致的、不同于他人的自我,是对“我是谁”、“我将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我如何适应社会”等问题的主观感受和意识。同一性的建立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非常重要。

达成自我同一性的人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能够坦然接受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实现了自我悦纳,对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热情的投入,心理安全感较高,社会适应能力较好。而无法达成自我同一性的孩子,将来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和社会适应问题,对未来的发展非常不利。

自我同一性的构建过程,包含对有关自我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如理想、职业、价值观、人生观等)的思考和选择,为了弄清楚这些问题的答案,孩子开始进行自我探索。叛逆是孩子自我同一性发展的需要,是他们探索自我、建立自我同一性的一种途径。

要注意的是,有一些“乖孩子”,他们在青春期缺乏对自我的探索,往往遵循父母或他人的安排,变成他人期望他们变成的样子。

家长有时还很骄傲,觉得孩子一直很乖、不叛逆、不惹事,这实际上是不好的,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同一性早闭”。同一性早闭的孩子难以完成建立自我同一性的任务,未来往往缺乏主见,容易盲从,不喜欢改变,无法应对挑战。

他们会回避变化和压力来获取安全感,当遇到挫折时,容易丧失目标和信心。(

THE END

TAG: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