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焦点关注

张靓颖母亲手撕准女婿 孩子成长过程如何有效沟通

来源: 更新时间:2022-06-26 22:03:23
The Beginning

近日,发生在娱乐圈的热门暴炸新闻还真不少。王宝强与马蓉离婚案稍作平息,郭德纲曹云金互撕也基本告一段落,但张靓颖母亲又突然“冒”出来搅了一局。

张靓颖妈妈和未来准女婿的“撕逼大战”。一封来自张靓颖妈妈的公开信让大家都惊呆了。

在信里,我们可以看到,张靓颖被自己的亲妈描述成16岁与有妇之夫勾搭,十几年恋爱中冯柯多次不检点;而冯柯结婚的目的也是为了变更股份,占尽张靓颖的钱……

是有多大的怨恨,才能够使一个妈妈抖出一个这些隐私,公开让女儿和未来女婿难堪?

虽然事情还没完,后面还有靓颖和冯轲对张妈妈发言的陆续回应,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从张靓颖妈妈那封信发出起,张靓颖的婚姻已经被大大影响了。

群众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大致形成两派:

有站在张妈妈那边的,说张靓颖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看不清渣男真面目日后会后悔;

有站在张靓颖这边,指责张妈妈这是不尊重女儿的独立性,以爱为名绑架女儿的人生。

今天本文无意站队任何一方,单就这两日来母女两人的发言来看,有一点可以确定:母女俩的沟通存在很大的问题,并且不是一日两日了,一定是长期无效沟通甚至缺乏沟通积累的恶果。

一个是“我说了你不听,一意孤行”,一个是“我有我自己的方向,并不会盲从”,当本该最亲密的两个人无法进行有效沟通的时候,事情就会走到这一步,也是大家最不愿意看到的地步——说到底这是“家事”,普通人尚且知道“家丑不可外扬”,更何况是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起轩然大波的娱乐圈?

俗话说“母子连心”,母亲应该是世上最懂子女的人,但在这件事情上,我们却看不到这样的景象,张妈妈说“我自己很不开心,我知道靓颖也会不开心,但没办法,我必须要说”。

明知道自己的行为会让女儿不高兴,甚至影响女儿事业前途和婚姻幸福,但还是要按照她的意志去做,多么似曾相似的场景?中国的家庭亲子关系,大多如此。

通常,父母都觉得自己是权威、是家长,孩子就该听自己的,所以父母容不得自己被挑战、被质疑、甚至被忽视……

很多父母抱怨孩子长大了变得跟自己不亲近,很多事情自己藏着掖着不跟父母说,而父母说的话孩子也是爱理不理,听不进去。

其实没有孩子天生讨厌跟父母沟通,而是从某个时候开始沟通关系恶化,在跟父母一次次的沟通碰壁之后,孩子就变得不愿意说,也不愿意听。

有一本教育书专门研究这个问题,叫做《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会说》,建议有需要的父母都可以买来看看。其实良好的亲子关系,应该是建立在良好的沟通关系基础之上的,没有这个基础,很难实现。

那么良好的亲子沟通关系,究竟是如何被毁掉的?下面通过4个小故事来阐述,家长们可以对号入座。

1.心不在焉地听孩子说话

一位妈妈曾说:

“孩子每天晚上都会从睡梦中哭醒,情绪低落,表现得很害怕,每次去幼儿园,都会在幼儿园门口抱着爸爸妈妈的腿大哭一场。她一直认为是换了新幼儿园孩子不适应所致,后来听到班上小朋友的只言片语才知道,班上有个小男生天天打他。”

我问:

“孩子从未跟你说过幼儿园的事吗?”

妈妈说:

“好像吞吞吐吐地说过什么,但我都在忙自己的事,没太注意听,后来孩子就不说了。”

孩子在跟父母倾诉的时候,父母若是心不在焉,孩子是能感受到的,一次两次,他可能会问你“你在听吗?”三次四次之后,等你再想听的时候,孩子已经不再向你倾诉了。

2.急于批评和建议

一个小姑娘找到妈妈,说有人偷了自己的笔,妈妈的反应是:“你敢肯定不是自己弄丢的吗?”“自己的东西随便乱放能不丢吗?”“不是跟你说过贵重东西要放抽屉吗?”

孩子丢了东西,本来心里就很难受,想找妈妈给点安慰的,结果却被妈妈左一个建议右一个提问给惹急了。问题没有解决,还生一肚子气。

喜欢给建议是很多父母通常的做法,因为我们总是觉得自己比孩子懂得多、经历得多,总想让孩子少走些弯路,于是我们常一味地向孩子发问、给出建议、甚至指责孩子。父母的想法是好的,但导致的结果是孩子要么不思考、全盘接受父母的建议、没有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要么就是厌烦、叛逆,出现“你别管我”的情况,由此亲子交流宣告失败。

3.否定孩子的感受

孩子的小乌龟死了,伤心地找到爸爸:“今天早上它还好好的呢。”爸爸呢,安慰孩子:“不要伤心,不就是一只小乌龟吗?明天我再给你买一只去。”

孩子的原意不是想要另一只,而是想要倾诉他的感受、寻求理解来的,可父母明着安慰孩子、舍不得孩子伤心,事实却也在否定孩子的感受。结果是,孩子的合理情绪宣泄演变成了父母眼中不讲道理的无理取闹。

父母越是否定孩子的感受,越是叫孩子把不好的感受撇到一边,孩子越是陷入自己的世界不可自拔,反而越发伤心难过。为何父母不能去肯定孩子的负面情绪呢,比如就是共情一句:你很伤心……并且给孩子一个抱抱?父母用恰当的词汇将孩子内心复杂的情绪描述了出来,会给予孩子极大的心理安慰,他会觉得父母认可了自己的感受,孩子的负面情绪反而得到了纾解。

4.过多的解释

孩子想去碰家里那盆仙人掌。妈妈说:“不行不行,仙人掌有刺,身体碰到会被扎破、会很痛,你要给我记住……”于是孩子开始哭闹。

孩子有逆反心理。探索欲望没有得到满足的孩子,一定还会偷偷找个时间,去碰一碰仙人掌。心理学上有一个保护性撞墙,针对的就是孩子这种心理,建议父母在允许孩子适度探索的基础上,让孩子接受自然结果的惩罚,如事先提醒孩子,“有刺,扎”,孩子仍执意要碰,再次提醒她:“轻轻地”即可。

点到为止,不给孩子机会让他跟父母叫上板,因为我们会发现,解释越多,孩子越是打蛇上棍。这时性质已经悄悄发生变化了:孩子不再专注于得不到的东西了(虽然他嘴上还不停地嚷嚷着),而是转变为与父母权威的抗争了:“你就得按我说的去做。”

●●●●●

在张靓颖和妈妈的关系当中,不知道最初的沟通障碍是如何形成的,但可以肯定在这次事情中,第234点的错误张妈妈都犯了:

急于批评建议。虽然张妈妈的公开信通篇都是在指责冯柯,但冯柯作为一个女儿已经认定要托付终身的人,否定他就等于在否定女儿张靓颖的价值观,而张靓颖也在回应中明确表达“我不是傻瓜,我有我想要的方向。不是等到老了有一笔不菲的存款,有几栋房子,就有安全感。而是在我死之前,能够做完我想做的事,体现我活过的价值。”很显然,张妈妈并没有真正理解女儿想要的是什么。

否定孩子的感受。张妈妈一直不喜欢冯柯和女儿在一起,但无论如何既然得知两人决定结婚的消息,做不到“笑着祝福”,至少也别在“背后放刀子”,得不到父母祝福的婚姻本身已经战战兢兢,还要摆上台面来让所有人都知道自己女儿“找了个不值得托付的人渣”,这要置张靓颖与冯柯十多年的感情于何地?难道张靓颖就真的那么傻?十多年都没看清这朝夕相处的人?

过多的解释。张妈妈的公开信及后续回应通篇都是“摆事实讲道理”,用自己强大的逻辑条条推理出冯柯不值得信任和托付终身,并且看得出这些话在张妈妈之前和女儿的沟通中一定也是反复多次提出,但没得到女儿认可。试想如果父母想表达的子女一开始就同意,那何须反复?即便你再坚持,只会让子女徒增反感罢了。没有子女喜欢唠叨的父母。

其实,回头来看这件事情,母女俩的争执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问题,根本不至于闹到人尽皆知这种地步,张妈妈如果能忍住冲动,跟女儿坐下来,把心里的问题和担忧一次性说清楚,靓颖也好好回应好好解释沟通,没有什么隔阂消除不了。

有人说,这是“母亲和爱人二选一”考验张靓颖的时刻到了,但小编觉得,这件事情可能无关第三者,根源上只是母女俩的关系问题,相信张靓颖一定会妥善解决,靓颖加油!

THE END

TAG: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