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汽车圈关于内卷的话题频频引发外界关注。
此前市场传言,全球锂电龙头宁德时代向员工发出“奋斗100天”的号召,随即“传宁德时代施行896工作制”登上微博热搜。
近期,“奇瑞汽车强制加班”的话题也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有员工吐槽,“即使活干完了也不允许下班,必须留在工位上卷加班时长。”
“算下来时薪只有16元”
7月1日,据界面新闻报道,一位认证为“奇瑞员工”的网友发帖称,奇瑞汽车内部存在强制加班行为,每周加班时长需大于20小时并且没有加班费,仅补贴10元餐补。另外,员工加班调休时间严格限制,部分部门禁止调休申请、禁止请假,还会依照加班时长进行末位淘汰。
认证为“奇瑞员工”的网友发帖称,奇瑞汽车内部存在强制加班行为(视频截图/北京商报)
一位在奇瑞汽车芜湖总部工作的员工确认称,其所在的部门,每个月工作时长至少是劳动合同上签署时长的1.4倍。“工作时间‘896’,周六强制加班,周日休息不保证。即使活干完了也不允许下班,必须留在工位上卷加班时长。”
一位2023年进入奇瑞汽车的应届生统计,5月他一共加班了120小时,加上正常上班的174小时,总计工作时长近300小时。但他到手的薪资只有4800元左右,算下来时薪只有16元。
上文提到的“896”,是指早上8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六天。
关于内卷话题,车圈此前已经历过一轮热议。
据财联社6月17日报道,有消息称,宁德时代向员工发出了“奋斗100天”的号召,即符合条件的员工从6月12日起,施行“896”的工作日,即早上8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共“奋斗100天”。有宁德时代内部员工表示确有此事,上周五部门开会口头通知此事,并表示:“之前是也要加班,但不强制到九点。”另有知情者透露,该号召是针对一定级别以上员工,并非所有员工。
6月25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曾毓群首次于公开场合正面回应。“奋斗100天,就是号召大家去练好基本功,我们没有强迫大家。”曾毓群表示。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回应“卷王”标签
6月初,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演讲中指出,“内卷”严重既是好事也是坏事。“任何产业的健康发展都必须表现在投入产出比方面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无穷无尽的‘内卷’,简单粗暴的价格战,其结果就是偷工减料、造假售假和不合规的无序竞争。”李书福说。
在6月初举行的2024(第二届)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上,自带流量的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也曾表示,“‘卷’价格不如‘卷’价值”。“我们不善于‘卷’超低价格,我们善于‘卷’价值、卷智能化、豪华感、舒适感、安全、高质量、卓越的用户体验,尤其在智能化上‘卷’,我们认为能‘卷’出更大的价值。”余承东说。
6月6日,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表示,卷价格没问题,这是供求关系和市场规律决定的,广汽不反对价格战,也不怕打价格战,但是要有理性和有底线,不能过度。让利可以,但让本不可持续。企业没有效益就无法生存,对税收、就业及上下游产业将带来不良影响。
关于卷流量,曾庆洪认为只要不抹黑别人、不损害第三方,自己怎么卷都行,但现在存在抹黑别人提高自己的现象。通过流量推广自己的产品、技术、服务、品牌没问题。曾庆洪再次要求旗下企业和员工不能以抹黑别人的方式(推广)卷流量,不能违反法律法规。
去年宣称将发力新能源
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老牌劲旅,奇瑞汽车近年来也在积极谋求转型。数据显示,2023年奇瑞全年销量达到188万辆,创下历史新高,但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不足10%,与长安、吉利等竞争对手相比仍有不小差距。面对日益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奇瑞董事长尹同跃坦言公司"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今年上半年,奇瑞控股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约18.1万辆,图为奇瑞控股logo
7月2日,奇瑞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奇瑞控股)发布的销量快报显示,今年6月,奇瑞控股销量约为20万辆,同比增长38%。其中,出口销量约为9.7万辆,同比增长22.7%;新能源车销量约4.5万辆,同比增长230.6%。今年上半年,奇瑞控股累计销售汽车110万辆,同比增长48.4%,这也是奇瑞控股半年度销量首次突破百万辆。
分品牌来看,奇瑞品牌仍是奇瑞控股销量主力,6月销量约为12.4万辆;今年前6个月销量约为70.7万辆,同比增长41.9%,为奇瑞控股贡献约64.3%的销量。奇瑞控股的高端品牌星途6月销量约为1.3万辆;今年前6个月,星途销量约为5.4万辆,同比增长28.9%。捷途品牌6月销量约为4.2万辆;今年前6个月销量约为22.4万辆。新能源iCAR品牌首款产品上市4个月,6月销量5907辆;今年前6个月销量约为2.6万辆。
自去年开始,奇瑞控股宣称将发力新能源领域,并要在今年冲击新能源第一阵营。粗略统计来看,今年来,奇瑞控股上市新产品中有超过80%是新能源产品。比如,风云A8、iCAR 03、捷途山海T2、星纪元ET、探索06 C-DM、新款智界S7等车型。今年上半年,奇瑞控股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约18.1万辆。
编辑|卢祥勇 杜波
校对|王月龙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界面新闻、财联社、每经App(记者 黄辛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