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焦点关注

公开拒绝数月后,美国证实秘密向乌军提供远程导弹

来源: 更新时间:2024-04-25 16:34:51
The Beginning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4月24日报道,五角大楼当天证实,美国已在本月早些时候向乌克兰交付了可供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使用的远程导弹。此前,美国官员根据拜登总统的指示,公开表示拒绝向乌克兰提供此类射程较长的导弹。



美国向乌军提供远程导弹,图为CNN报道截图

报道称,拜登今年2月秘密批准将ATACMS远程导弹转移到乌克兰境内以供发射。五角大楼发言人加伦·加恩表示,这些导弹随后被悄悄纳入3月12日宣布的3亿美元援助计划中,并已在本月早些时候移交给乌方。

加恩还称:“当时我们并没有宣布向乌克兰提供这种新能力,是为了应乌方的要求维持其行动安全。”这名发言人还称,有关ATACMS远程导弹如何被使用的问题,应交给乌克兰军方来回答。

CNN指出,拜登政府此前拒绝向乌克兰提供这种远程导弹,部分原因是出于对美军自身战备状况的担忧。ATACMS导弹的制造过程时间长,需要复杂的部件。美国军火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发言人去年9月称,该公司正在全速生产,年产量约为500枚。按照五角大楼发言人查理·迪茨的说法,通过采购更多的ATACMS导弹,美国可以在援助乌克兰的同时保持美军目前的战备状态。

CNN提到,去年秋天,美国开始向乌克兰提供ATACMS导弹系统的中程型号,其射程可达约160公里,而这次运送的远程型号射程可达305公里。此前,乌克兰官员在私下和公开场合要寻求美国提供远程导弹。美国官员一直公开表示反对,理由是担心供应问题,以及担心提供此类导弹会进一步激怒俄罗斯。

另据路透社援引一名匿名官员的说法称,ATACMS远程导弹在4月17日凌晨首次被乌军使用,打击的目标是克里米亚的一座俄方机场,该机场距乌克兰前线约有165公里(103英里)。乌军随后在夜间第二次使用这种导弹袭击南部的俄军目标。

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24日在记者吹风会上证实,“大量”美国导弹已运往乌克兰,还称“我们将送去更多”。他说,乌方承诺只在乌克兰境内使用这些武器,不会袭击俄罗斯本土目标。沙利文还称,其中一些导弹包含在拜登总统24日签署的一项价值10亿美元的追加对乌军援计划中。

报道提到,拜登近日签署了一项向乌克兰提供价值610亿美元的援助法案,该法案在美国国会拖延数月后获得通过。

延伸阅读

媒体:610亿美元对乌援助投票通过 打了特朗普一巴掌

经济观察网 王义伟/文 从某种意义上讲,如果不是特朗普,美国的对乌援助不会成为一个焦点话题。

当地时间4月20日,美国众议院投票通过了一项价值950亿美元的对外援助法案,其中610亿美元给了乌克兰,260亿美元给了以色列。

给以色列的260亿美元,争议不大;给乌克兰的610亿美元,争议巨大,以至于有两顶帽子从天而降。

一顶帽子是“叛党”,落在了众议院共和党籍议长迈克·约翰逊(下称约翰逊)头上。这顶帽子是约翰逊在众议院的本党女性同僚玛乔丽·泰勒·格林(下称格林)扣过来的。格林表示,约翰逊批准对乌援助背叛了共和党的选民。她要求约翰逊辞去议长一职。



当地时间4月20日,美国众议长约翰逊在援乌法案通过后向记者发表言论 图自美媒

另一顶帽子是“叛国”,落在了格林头上。她给约翰逊扣帽子,她自己则被《纽约邮报》扣了帽子。《纽约邮报》引用其他议员的话,指称格林为“普京的国会特使”“在为(祖国)母亲俄罗斯做贡献”,称格林为“莫斯科玛乔丽”。《纽约邮报》还在头版刊登了格林的大幅头像,并在格林的头上加装了一顶前苏联风格的帽子。帽子上有帽徽。帽徽的图案是镰刀和锤子。



图为《纽约邮报》版面截图

两相比较,在扣帽子方面,掌握话语权和版面语言的媒体,确实技高一筹。

在笔者看来,以上两顶帽子的背后,是美国政治的三层逻辑:

第一层逻辑,党派之争。

这一层逻辑比较简单、容易理解。把自己的党做大、做强,尽力打压其他党派,是党争的基本逻辑。美国党争的一个著名画面,出现在2020年2月4日。这一天共和党籍的总统特朗普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民主党籍的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当众将特朗普的讲稿一撕两半。

现在,轮到民主党的拜登当总统了。当拜登的对外援助法案送到共和党占多数的众议院,这个法案被搁置、延迟就再正常不过了。等到这个法案被通过,对于那些支持法案的共和党籍议员,尤其是议长,本党同僚责难一番,也是正常的。

第二层逻辑,权力和利益之争。

当权力和利益纠葛在一起,任何事情都会变得复杂起来。以此次对乌援助为例,610亿美元的款项,大部分留在了美国。这些资金会分配给相关的军火制造商,可以为资本家带来利润,可以为工人增加收入,可以为地方政府增加政绩。其背后,是一个复杂的军工复合体的运转。推而广之,美国其他经济社会等诸方面的运转,也都是权力和利益在互相作用。

第三层逻辑,国策之争。

这里面牵扯到一个热词,“建制派”。

2016年特朗普赢得大选,使得“建制派”成为美国政坛的热词。

为什么?

因为在特朗普之前,美国政坛一直是“建制派”的天下,大家习以为常,甚至觉察不到“建制派”的存在。是特朗普的出现以及他种种政治素人的表现,反衬了“建制派”的存在。等到拜登赢得大选,宣布了自己的班底,美国媒体不由得惊呼,“建制派”全面回归了。

什么是“建制派”?各路专家学者解释不尽相同,但也大同小异。

笔者给出的答案是,美国的“建制派”,是在美国政治的发展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有一套表面光鲜背后严密的操作手法、在国家人民利益和个人党派利益之间试图平衡但实际上与国家人民利益渐行渐远的官僚集团。

换言之,这个官僚集团,是从群众中来的(选举),但是没有完全回到群众中去,且越来越脱离群众。

但是,由于“建制派”有一套表面光鲜的操作手法(比如媒体操作),给外界的感觉,他们还是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的。

特朗普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挑战了“建制派”的权威,也唤醒了一部分美国民众。

以对外关系为例。特朗普说,世界那么乱,不管;拜登说,世界那么乱,得管。

两个人都有冠冕堂皇的口号,都宣称是为了美国的利益,为了美国人民的利益。

其背后,是美国的国策之争。

美国众议院的投票结果,等于是打了特朗普一巴掌。



美国众议院的投票结果,等于是打了特朗普一巴掌,图为特朗普资料图

当然,事情还没有结束。

如果今年的美国大选,特朗普赢了,那将标志着特朗普领军的一股政坛新势力对政坛老势力“建制派”的又一次冲击,也意味着美国国家策略的又一次摇摆。

即使特朗普输了,整个竞选过程以及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的进展,也是对美国现行国家策略及其背后的“建制派”的一次成色检验和灵魂拷问。

从这个角度看,此次美国大选,意味深长。

THE END

TAG:乌军  美军  乌方  美国  乌克兰  五角大楼  远程导弹  洲际弹道导弹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