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焦点关注

美国为什么要炸日本 二战时期美国为什么要炸日本

来源: 更新时间:2024-03-28 00:04:06
The Beginning

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美国分别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了两枚原子弹,6000多度的高温把这两座城市变成了人间炼狱,广岛被轰炸当日伤亡人数就超过8.8万,长崎被轰炸当日的伤亡人数也超过8.6万,更是有无数人因此失明、患上各种不治之症,只能悲惨的度过余生。

这两枚原子弹的炸响轰动了整个世界,在当时,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胖子”和“小男孩”是杜鲁门用来催促日本投降的手段。

可事实上,这位老谋深算的美国总统想要达到的目的可不仅仅是这一个,甚至可以说,敦促日本投降并不是他最主要想达到的效果,如果我们将目光从日本透视到整个国际环境就会发现,杜鲁门此举只为给苏联传达一个信息,请斯大林不要轻举妄动。

诚然,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绝大多数人对于美国核爆日本的认知,都停留在敦促日本投降上,但其实如果我们用现在的眼光,再将这件事情结合当时的国际环境,以及美国的发展历程后,搬上桌面来聊一聊,这时候才能发现,原来敦促日本投降竟然只是最浅层的一个原因。

除了敦促日本投降之外,杜鲁门以及参与研发原子弹的美国科学家们其实还有一个非常“恶趣味”的想法,那就是通过实战的方式,来验证一下原子弹的威力究竟有多大。

在原子弹刚刚被研制出来的时候,所有人都知道它的威力很大,但是究竟有多大呢?没有亲眼见到过,谁都没有办法拍着胸脯保证,一枚就能毁灭一个城市。

而此时,日本这个不肯投降的顽抗分子,就恰好成为了最合适的“试金石”。

于是,广岛和长崎就这么被毁灭了,也让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知道了原子弹究竟是什么东西,它的威能又究竟有多大。

当然,这件事情也帮助美国,通过“核讹诈”的方式,直接获取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但这都不是美国轰炸日本最终的目的,综合当时的国际局势来看,杜鲁门当时的剑锋所指的并不是被轰碎的日本,而是处在大陆另一端的苏联。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两枚核弹的爆炸甚至能够被称为真正打响美苏冷战的“第一枪”,而日本,只不过是大国博弈的牺牲品罢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苏联无疑是抵抗邪恶轴心国的中坚力量,而当时为了防止日本集结兵力发动突然袭击,苏联昼夜不停地向远东地区运送了百万红军和不计其数的火枪大炮,这是非常强大的军事力量。

但是鲜少有人过的是,在苏联屯兵远东的同时,土耳其边境也同样有一支来自苏联的军事力量,总兵力共有3个精锐集团军。

其实苏联和土耳其之间的矛盾,可以追溯到苏德战争时期,当时的苏联和纳粹德军打得不可开交,但是当时的土耳其为了从德国换取更多的军事物资,向该国提供了超过六万吨的铬矿,极大程度上缓解了德国的军事压力,但是也同时加重了苏联所要面对的战争压力。

所以,在苏俄战争爆发的时候,土耳其的立场是非常鲜明的亲德仇苏,甚至连土耳其国内的媒体都指出,苏联一直都在觊觎土耳其的国土,时任土耳其总统的伊诺努都直接向纳粹德国表忠心,称土耳其的最高目标就是消灭“俄国巨人”,还为纳粹德国打开黑海海峡的大门,严重威胁到了苏联的国土安全。

一直到了1944年6月23日,在国际社会的多重压力下,土耳其政府才不得不停止向德国提供战略物资,并且断绝了与德国之间的经济往来,但是仍旧不肯松口向轴心国宣战。

就这样僵持到了1945年2月,本来处于休假期间的土耳其眼看轴心国就要溃败,赶忙宣布向其宣战,但这其实只是为了免除在战后受到同盟国的严厉惩罚罢了。更何况,这样的举动并不能抹除土耳其在苏德战争期间给苏联带去的压力,所以苏联记仇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同时,黑海海峡地区的问题也一直让苏联耿耿于怀。要知道,水上交通对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黑海海峡则是苏联进出地中海的必经之路,从18世纪后期开始,俄罗斯就一直因为黑海海峡出海口的问题与土耳其大动干戈,在一战期间,还曾经得到了英法的应允,等到一战结束之后,整个黑海海峡都可以交由俄罗斯控制。

但是,1939年《蒙特勒公约》的出台,让苏联完全失去了对黑海海峡的控制权,而在苏联能否夺回主动权这个问题上,土耳其的态度就显得至关重要。

黑海海峡是苏联的咽喉要地,是说什么都要拿回来的领土,所以在二战末期,苏联趁其国力和影响力都与日俱增的时机,正式向土耳其发出照会,要对即将到期的“土苏中立互不侵犯条约”进行重点修改,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土耳其要允许苏联在黑海海峡建立军事基地。

当时的国际局势非常复杂,虽然在二战期间美英苏是盟军关系,但是战争大局已定之后,三国之间的关系就变得非常微妙,美国和英国已经站在了同一个阵营,并且与苏联对立。

所以在苏土有关黑海海峡的领土争端中,英美是完全站在土耳其那边的,这些事情都在告诉苏联,想要用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这件事情,基本上已经没什么希望了。

于是就有了苏联在土耳其边境屯兵3个精锐集团军的事情出现,而且恰好位于和土耳其、伊朗以及伊拉克三国交汇的地带,以武力夺得黑海海峡控制权的计划已经昭然若揭。

到了1945年5月,轴心国败局已定,东欧地区的国家在苏联的领导下,必然会选择一条社会主义道路,但是苏联扩张的野心也并没有停滞不前,夺回黑海海峡绝对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再加上土耳其在苏俄战争期间明显的仇苏态度,关闭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思普鲁斯海峡不让苏联的舰船通过,但是却为纳粹德国打开大门,更是让斯大林对该国的不满加剧。

而当一切兵力准备就绪之后,斯大林也旋即制定了一个“战后土耳其重建计划”,要铁了心要拿回属于苏联的土地,并且希望能够在小亚细亚建立一个属于苏联的政权,进一步对土耳其进行报复。

斯大林的计划极其周密,火势已起只待东风,但是让苏联没有想到的是,本是盟国的美国,成为了该计划实施道路上最大的拦路虎。

1945年7月21日,二战的战后重建以及规划工作都在顺利进行,时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也迎来了一条好消息,一封来自美国核武研发办公室的密电传来,上面只有短短的六个字,“各项进展顺利”,但是却让杜鲁门欣喜若狂。

这六个字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美国的原子弹试验大功告成,已经完全能够正式投入生产。在当时那个绝大多数国家都还不知道核武器为何物的时代,美国无疑是占据了极大的优势,自然也就能在战后分配的问题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所以,美国和英国一拍即合,想到了一个有点恶趣味的点子,他们希望通过某种隐晦的方式告诉斯大林,美国已经将核武器研制成功了,看看斯大林究竟会作何反应。

于是,在波茨坦会议的会谈过程中,杜鲁门像老朋友一样靠近斯大林,告诉他自己昨晚做了一个梦,梦到美国成为了称霸宇宙的统治者。但斯大林不以为然,也用玩笑的口吻回击杜鲁门,称他可没有批准美国担任“宇宙统治者”的职位。

杜鲁门也不恼,再靠近一步对斯大林耳语,称美国已经成功研制出了一种具有毁天灭地威能的超级武器。

虽然杜鲁门没有点明这到底是什么武器,但是在场的各位都不是傻子,谁都知道杜鲁门指代的就是核武器,斯大林当然也意识到了这个极其严重的问题,在这个危急时刻贡献出了一段堪比影帝的演技。

在斯大林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并没有像杜鲁门想的那样惊慌失措,反而非常轻松的耸了耸肩,仿佛美国研制出来的并不是核武器,而是一个什么无关紧要的小玩具。甚至在随后的几天里,斯大林的表现都非常平静,一点都没有因为这件事情而感到焦虑。

但事情真的是这样的吗?其实,在斯大林故作轻松地耸耸肩回到办公室之后,一个电话就打到了苏联的核武器研发办公室里,告诉负责研发原子弹的库尔恰多夫,立刻加速推进原子弹研究项目的进程。

苏联这边立刻开始争分夺秒,力图在美国原子弹真正面世之前,从土耳其手中夺回黑海海峡。

而另一边的美国本来还沉浸在原子弹成功研发的巨大喜悦中,可是情报部门的一则消息瞬间让杜鲁门冷静了下来,原来苏联在大不里士地区集结的兵马并不是为了别的, 正是为了夺回三十年前被土耳其占据的亚美尼亚,而且当时在亚美尼亚的土地上,各种各样的破坏活动也已经展开了。

杜鲁门知道,这时候如果不对斯大林释放威慑的话,恐怕整个土耳其都将会被苏联给拆吞下腹,于是他当机立断向美军指挥机构下达指令,立刻实施此前拟定的对日本进行核爆的计划。

另外,杜鲁门还特别指定了两枚原子弹爆炸的时间,即第一枚要在斯大林离开波茨坦的时候爆炸,第二枚要在他还没有回到苏联的时候爆炸,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两枚核弹的威慑力最大化。

于是,在斯大林返回苏联的途中,得到了这样一份报告:

在美国对日本进行的两轮原子弹轰炸中,广岛和长崎共有超过20万人死伤,这两座昔日繁华的城市在朝夕之间被夷为平地,原子弹的威能果然如同杜鲁门描述的一般毁天灭地。

显然,这组数据成功震慑到了斯大林,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在想如果苏联对土耳其动手的话,能否扛得住美国的一颗核弹。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所以斯大林才在万事俱备的时候叫停了进攻土耳其的计划,等到更好的时机出现,再对这个国家动手。

但显然,斯大林没有等到更好更成熟的时机,时至今日,黑海海峡的控制权依旧在土耳其手中没有改变,而苏联也已经消失在绚烂的国际舞台上。

纵观人类历史上发生过的战争,绝大多数都是因利益冲突所导致,而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将战争理解成一种政治工具,是另外一种实现国与国之间政治交往的手段,所以,国家领导人一切有关战争的决定,其实背后带有深刻的政治影响。

那么,按照这个逻辑来思考,任何一种战争行为的出现,其实都并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背后往往都藏着一些隐晦的深意,只告诉那个能听懂的人。

THE END

TAG:[db:关键词]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