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焦点关注

微短剧收费乱象调查:9.9元背后藏万元深坑,申请退款维权难

来源: 更新时间:2024-03-15 18:23:57
The Beginning

(原标题:微短剧收费乱象调查:9.9元背后藏万元深坑,申请退款维权难)

从“老年人月付6000元追微短剧”到“月薪5000看不起微短剧”,微短剧似乎已经从“金融流通品”升级为“奢侈消费品”,一旦“上头”,就是连着近百集的疯狂买买买,不足一个小时,账单就能像滚雪球一般冲刷消费者的财务防线。那些秉承“9.9元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的人,结果却是花了无数的9块9,只买到低端的快乐,甚至这种快乐连有效期都达不到就可能“半程跑路”。

微短剧行业的快速生长,在投资端、内容端、消费端引来各种乱象。虽然国家广电总局不断积极展开微短剧专项整治工作,加快制定《网络微短剧创作生产与内容审核细则》,切实让微短剧急功近利的发展态势按下暂停键。但部分微短剧仍存在收费杂乱无章、四处投流引流,甚至在收费后就“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让不少消费者深陷微短剧消费困局,且投诉无门。在“3·15”之际,新京报记者就微短剧消费乱象进行了走访调查,并就此采访专业人士进行解读。

微短剧付费陷阱让不少老年用户困扰。新京报制图 卢子雄

现象一

老年人微短剧付费超万元,跟买保健品一样

“春节回家我才知道,我妈上个月为短剧花了一万多块钱……”来自山东的王女士(化名)无奈道。

王女士的母亲今年65岁,平时不太擅用智能手机,也极少网购。王女士说,一开始母亲只是在微信小程序刷到一部微短剧,但看到10集就跳出付费界面,最低档位9.9元。“上头了”的母亲以为9.9元就能解锁全集,但殊不知其充值的金额折合成“币”只够解锁9集,而这部剧有100多集。就这样,王女士的母亲在充值了多次9.9元后,终于把这部剧看完了。而后,母亲又以19.9元至49.9元不等,在不同微短剧小程序充值了天会员、月会员。“跟买保健品一样上瘾”,王女士坦言。在她看来,虽然母亲是自愿付费,但微短剧收费模式太乱,有会员,也有充值解锁全集,还有赠币。看似优惠,实则套路满满。

还有很多老年人看完一部剧,都不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钱。今年初,小依(化名)的父亲为微短剧花了一千块钱左右,一开始全是9.9元的充值,没当回事,结果一天能有将近二十个9.9元,最高纪录一天充了200多元。“家里人钱花得快,(我)就查了微信支付记录。我爸都不知道自己花了这么多。”小依说,父亲都是从短视频平台引导去微信小程序,加了好多小程序,充值的钱也不通用。小依很无奈,这些短剧一集只有1-2分钟,充值9.9元根本看不了几集,“我看其中有的短剧备案号好像也都不是正规的。这个收费真的合理吗?”

看微短剧的充值记录。受访者供图

与王女士的母亲、依依的父亲相类似,小四(化名)的妈妈也为微短剧付了费,但幸运地是在付了一百多元后,小四妈妈就选择及时止损。“因为她付了80多块钱只能看几集,一集只有2-3分钟。她觉得不对劲就没再付。要是看完一部剧,算下来应该几千块钱就出去了。”在小四看来,9.9元1-2集的微短剧,远超内容市场正常价格水平,她更愿意称之为“新型诈骗”,“和诱导小朋友充钱差不多。”

新京报记者查询多个社交平台发现,自2022年微短剧兴起后,网络上对微短剧付费的吐槽声持续不断,其中付费模式不合理是最常见的投诉理由。据新京报记者调查,目前微短剧主要分为四种观看渠道:其一是腾讯视频、芒果TV等主流平台——这类微短剧和长剧相同,有平台会员即可观看全集,无额外付费。其二是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其微短剧通常与平台付费模式绑定。比如,抖音平台内看剧需充值钻石,一集2-5分钟的微短剧约价值1.7元左右。

社交平台吐槽声不断。

第三种是微短剧App,例如麦田短剧、河马短剧、番茄短剧等。这类App收费模式接近主流视频平台,分为包月、包季、包年会员,常见会员费从12元(包月)至299元(包年)不等;连续付费从6元(连续包月)至199元(连续包年)不等。部分平台增加了周会员、半年会员等。

但记者发现,不少消费者认为一些App收费模式不合理,例如麦萌短剧只有连续会员套餐,且首月49元,次月就自动上涨为99元;首年199元的年卡,次年竟上涨至699元。虽平台提示可随时取消,但对于不擅手机操作的中老年人而言,这无异于“定时续费炸弹”,且若用户忘记会员到期时间,也有可能面临突然被大额扣费的情况。

年卡首年199元,次年会变成699元。

而第四种观看渠道是相对普遍的,也是消费者质疑声最多的小程序微短剧——用户通常是从微博、抖音、快手等平台被引流跳转至外部小程序之中看剧。新京报记者调查了二十余个私域微短剧小程序后发现,其作品通常在50集以上,长则100多集;基本从第10集-20集左右就要开始付费,但定价杂乱无章。最主流的付费模式是充值,即以人民币兑换钻、米花、X币、看点等等,套餐价从9.9元到199元不等,换算成人民币约0.7-2元/集。与此同时,绝大部分小程序都会主打“充值X元,买X币送X币”的优惠套餐。看似“买一赠一”,实则大多数赠币存在隐形有效期,长则30天,短则3天;有些甚至未在充值提示中写明使用规则,以至于很多用户的赠币还没来得及消耗,就莫名其妙消失了。此外,小程序会员也疑似存在价格虚高的情况。据记者观察,小程序解锁一部微短剧全集从19.9元-69.9元不等,另有天卡、周卡、月卡、季卡、年卡等多种会员模式。其中部分“天卡”高达49元,年卡高达365元,宣传语为“一天看剧只需1元”。

“微短剧定价不在于这些剧的质量如何,主要钻付费用户占便宜的心理,逻辑类似于非法黄色网站。”研究微短剧的行业从业者阿露(化名)向新京报记者表示。

现象二

会员权限套路深,客服不在线

不同于王女士的父亲,张女士的母亲平时喜欢网购、玩短视频、看电商直播,但极少为此冲动消费。然而去年退休后,她却累计为微短剧支付了上千元。张女士坦言,母亲充值时很少会看服务协议,连很多年轻人都极少逐字阅读。结果当母亲为一部剧充了188元包年会员之后才发现,所谓宣传时声称“免费看全站”,但实则站内作品屈指可数;甚至部分平台的会员只能看旧剧,新剧还要重新买币解锁。

新京报记者以新注册的抖音账号随机跳转至某微短剧小程序,付费页面显示,该小程序包月会员为99元,宣传语称“全站免费”。然而在下拉页面,极小字体的“充值说明”最后一条为“充值购买金币或开通会员默认知晓并同意《充值服务协议》”。点击进入《充值服务协议》,第三条第四款为“特别提示”:期限性充值仅可观看开通当日之前的剧集,开通之后新上架的剧集不属于观看范围。当记者试图退出充值界面时,界面还为这个新账号弹出“您的10位好友已开通会员”的字样。

随后,新京报记者以充值会员有疑问为由,向该小程序客服进行留言,但截至记者发稿前一直处于“未读”状态。记者发现,一些平台的充值页面不仅没有正规的《用户服务协议》《充值服务协议》等说明,例如熊猫追剧、等鱼短剧等App也没有在线客服或电话客服入口,若用户想要咨询或投诉,只能通过QQ、邮件、留言等形式。

某微短剧小程序会员条款部分截图。

充会员也打“熟人策略”,但实际上只是诱导行为。

记者又随机调查了部分微短剧小程序。以一个名为“海贝微剧”的小程序为例。该小程序不仅没有明显的充值提示,甚至没有客服入口。其站内短剧大多在90集左右,且不支持跨集解锁——用户至少需要充值价值100元的金币才能看完一部作品。相较之下,其推出的69.9元“30天全场任意看”似乎更划算。但细数下来,该站内只有46部微短剧,且质量良莠不齐,未来更新频率未知,月度会员可能面临打水漂风险。

阿露坦言,目前微短剧App、小程序除了对会员多加限制之外,在趋严的监管政策之下,也可能随时跑路。“比如有作品擦边被投诉或被监管到,小程序可能就被下架了。去年关于一些小平台自动扣费的投诉也非常多。反正不一定什么时候出现违规情况,整个小程序或App就都没有了,就像健身房跑路一样。”

据阿露所知,很多小程序剧场都备份了几百上千个做好的小程序,封一个就改名挂上新的跳转链接“借尸还魂”,“一个小程序的成本才两三万,能不能有人点进来还是靠投流,也不用做口碑。”但一旦小程序下架,那些充了会员的消费者想要退款,几乎等于大海捞针。

现象三

99元包年的剧,换个平台19元包月就能看

龙年春节期间,一部《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成为“黑马”爆款。这部集齐年代穿越、身份互换、先婚后爱、智斗亲戚等多种爽剧元素的微短剧以全网近亿的讨论量,远超不少电视剧作品。这部剧也是观众郑女士第一次为微短剧付费。“我是在微博无意间刷到,太上头了。”“短剧小白”郑女士从微博一直追到微信小程序,为了看完这部82集的微短剧,她用计算器换算了半天如何充值划算,最后还是大手笔花99元充了一年的小程序会员。但几天后,郑女士在短视频平台再次刷到这部剧的推荐时,另外一个小程序剧场内竟然19.9元就能解锁全集。“谁能想到一部剧不同平台价格差这么多,简直亏了!”郑女士气愤道。

同一部剧,不同平台收费有很大差异。

无独有偶,观众小王也遇到了类似的“价格刺客”。最近她被朋友安利了短剧《去有你的地方》,抖音搜索后,她跳转到“微剧吧”小程序付费观看。在该小程序,《去有你的地方》从第11集开始付费,全剧共74集。小王先充了19.9元看了29集;紧接着又跳出3.9元优惠价,继续看了4集。还剩下31集,小王算了算,29.9元足可以看完,不需要白花49.9元买3天会员。最终算下来,小王刷完这部剧花了50多块钱。然而,她的精打细算很快却被朋友“打脸”——在河马剧场App,只要开通6元包周就能免费看《去有你的地方》全集。随后小王尝试向剧场以“价格差距”为由退款,但对方客服却表示充值时有提示,虚拟产品不予退款。

据新京报记者调查,不仅是《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去有你的地方》,大多数热门微短剧都存在多平台发行,且定价差距较大的情况。阿露透露,微短剧目前几乎不会独家发行,一般分为版权和自制两种。版权合作通常都是出品方与不同小程序、平台签订版权+分红合约,各平台有各自定价的权利。但由于推流成本,版权合作相对利润率低一些,因此目前大部分公司都还是采用自制拍摄、平台运营、发行“三位一体”,“只做其中一环在微短剧行业是赚不到钱的。但像《去有你的地方》算是微短剧里的大IP了,相对也比较特别一点了。”

【消费者之困】

投诉量增长25倍,能解决的不到四成

充值微短剧一时兴起,但后续想要退钱或维权,却会走上漫长的“寻人之路”。据新京报记者观察,不少微短剧消费者都曾面临投诉无门的情况。李女士就以“虚假宣传”的名义联络某短剧剧场人工客服申请退款,但消息并未得到回复。依依也试着将付款截图等证据提交相关部门投诉追回老人支付的钱款,“但小程序太多了,太琐碎了,根本弄不过来。”

新京报记者在黑猫投诉搜索“微短剧”关键词,有570条相关投诉。黑猫投诉相关负责人告诉新京报记者,平台上微短剧相关投诉类型主要是诱导付费和自动续费。比如某小程序或App以一个很低的金额引导消费者付费,实际上是直接扣除整月甚至整年的费用;或者包月到期后消费者没有取消按钮。还有一些消费者投诉内容质量差,“比如包月承诺更新多少期,实际上可能更新个两三集就再也不更新了。”负责人称,消费者的诉求基本上都是退款。”

而微短剧的投诉数量也随着行业的快速兴起与日俱增。黑猫投诉负责人透露,2022年平台内关键词为短剧、微短剧的投诉全年只有15单,但2023年迅速增长至402单,同比增长2580%。其中,2023年5月份之后投诉增长最为明显,8月达到最高点,单月就有74单。而2024年,随着微短剧在春节迎来观看高峰,截至目前3个月半已有152单相关投诉。投诉者中,来自广东、江苏、山东的消费者数量排前三位。

黑猫投诉上关于微短剧投诉的部分截图。

虽然消费者满含怨气的投诉迅猛涌入网络,但最终真正得到解决的却寥寥无几。“解决比例不到四成,很多都找不到退款渠道和入口。”黑猫投诉相关负责人坦言,大部分消费者难以找到小程序对应的企业,只能提供小程序名称或收款方名称,如四叶草短剧、青榕短剧、开心短剧、花生短剧等。这些都让投诉平台在定位具体实际运营方时遇到困难。

“很多短剧平台都是通过在各大平台打广告跳转的形式。多次跳转后,用户有可能已经找不到最初的付费界面。此外,很多短剧通过小程序或H5页面的方式运营,经常过段时间链接就完全失效了。用户想再找到订单或者企业名字都找不到。”黑猫投诉建议,消费者在充值付费前可以提前截图,也可以先看下网上的评价,不要轻易“入坑”消费,比如投诉平台上消费者对商家的投诉就是一个重要参考。

【律师解读】

观众看剧需谨慎,监管整治加力度

对于微短剧消费存在的种种乱象,新京报记者采访了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赵虎。

在新京报记者对消费者的走访过程中,大多数用户都认为当下微短剧市场“价值虚高”,急需市场监管部门介入,“毕竟优、爱、腾年费都不过100多块钱”,针对用户的质疑赵虎表示,目前微短剧收费无论是注册成为会员,还是按集付费收看,其模式本身没有问题,也不符合我国《价格法》第十四条中关于“不正当价格行为”的界定。“当下微短剧价格偏高,主要还是受到当前微短剧热潮的影响,属于市场定价,并不属于《价格法》第十四条中‘经营者不得有的不正当的价格行为’。因此目前偏高的市场定价,短期内还不需要相关监管部门介入。”

而对于购买月卡、年卡,平台却不再更新作品,或实则没有消费者想看的微短剧,这是否涉嫌虚假宣传?赵虎认为,平台微短剧数量具体有多少,以及一年内将更新多少微短剧,属于是平台自身决定的。即使更新数量较少,也与宣传的“365元会员即可看该平台所有微短剧”不矛盾。所以最终选择权还是属于消费者。在购买年卡时,消费者支付年卡会员的金额以及小程序提供年卡会员已经达成合意,更新内容无法满足用户需求并不是退还会员费的充分条件。那么在没有其他请求权基础出现的情况下,消费者不能以此向平台讨回会员费。

如果消费者或者家中老年人遭遇微短剧小程序乱扣费,相关关系人应当如何正确维权?对此赵虎律师建议,消费者若与微短剧小程序商家协商不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保存小程序充值会员界面、自己的消费支付记录凭证、与小程序客服的聊天记录等向相关平台进行申诉,以及向市场监督管理局、消费者协会等监管部门投诉举报,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但若无法联络到小程序客服,或出现退款难的情况,相关关系人应保存与小程序客服的沟通记录,一并提交给相关申诉平台,包括小程序所在的传播平台、付费支付平台。

不过赵虎也指出目前微短剧乱收费问题“是一个多元主体、多重困境共同导致的结果”,微短剧作为一个新兴的、活跃的行业,其初步发展迎来了空前的热度和经济收益,对于整个行业来讲是可喜的。但高经济回报的吸引,也让部分低质量短剧及违规收费行为涌现,且同时行业又对微短剧创作者、微短剧小程序经营者缺乏内容规制和资质约束。

从监管角度来说,微短剧小程序无论是剧集上架、内容审核、用户观看,还是支付费用等,都在第三方平台之内,类似小程序“跑路”被经营者注销等情况都容易因此阻断相关监管者和平台的监管链条,出现多方责任推诿的情况。“由于微短剧行业发展速度和表现形式变化之快,目前针对微短剧小程序的治理从国家层面仍局限于广电总局开展的微短剧治理工作,以及各大平台初步采取的清查处置措施等。监管规则的空白,举报、投诉渠道时效性的欠缺等,都会使得微短剧小程序乱收费的情况屡禁不止。”赵虎律师说。

为了让这一新兴产业有更长久的生命力和更加健康的发展路径,赵虎律师认为,首先平台要加大监管力度,从源头开始治理,即从加大对第三方用户资质审查和内容审核的力度出发。“我相信2023年底一系列密集监管措施的出台,释放出的是微短剧行业今后将合规发展的信号。基于目前国家、平台对于微短剧小程序监管所取得的初步成效,随着越来越多、越来越完善的监管规定出台以及监管手段的运用,微短剧小程序乱收费的现象得到实质性遏抑指日可待。”

新京报记者 张赫

  • 雷克萨斯4S店提车加价10万:公司致歉 客服经理被开除
  • 保费跳涨续保被拒 新能源车主养不起“电动爹”
  • 新能源车险续保难:头部品牌车中枪 无出险保费也上涨
THE END

TAG:短剧  赵虎  电视剧  微剧  剧场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