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媒报道,俄国家杜马(议会下院)国际事务委员会2月14日呼吁联合国调查“北溪”天然气管道被破坏事件。但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表示:“联合国不会启动任何调查,因为联合国没有相应的授权。”
2月15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俄罗斯正在筹备召开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的特别会议。
俄外长拉夫罗夫
当地时间2月16日,俄罗斯驻美国大使馆新闻秘书基连科表示,俄罗斯将“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评估为国际恐怖主义行为,同时要求对此进行全方位的独立调查。基连科说,俄罗斯方面不允许炸毁重要能源基础设施这样的事件被无视,尤其是在事发地海底还有未爆炸的装置存在。此前,美国记者赫什公布了对美国参与“北溪”管道爆炸事件的调查报告,他认为在事发地一共有8个爆炸装置,但最终只引爆了6个。(编辑:詹宇婧)
延伸阅读
关于美国炸"北溪"事件,他爆出更多猛料
据环球时报援引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5日报道,美国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资深调查记者西摩·赫什在接受德国《柏林日报》采访时表示,美国总统拜登当时因为害怕而迟疑不决,将炸毁“北溪”天然气管道的时间从2022年6月推迟到9月,此举导致美方放置的8枚炸弹中只有6枚爆炸。
据央视新闻,俄罗斯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主席马特维延科15日表示,俄联邦委员会将提议俄外交部对“北溪”管道遭袭事件进行国际调查。
美记者透露炸毁“北溪”细节:拜登因害怕迟疑不决,8枚炸弹仅6枚爆炸
2月14日在接受《柏林日报》采访时,西摩·赫什透露了关于美方参与此事的更多细节。他说道:“是的,他们在演习结束前采取了行动。但在最后一刻,白宫紧张起来。(拜登)总统说他不敢去做。他改变了主意,给出了新的命令,要求能够在任何时候远程引爆这些炸弹……然而,人们担心的是,如果炸弹在海水里待的时间太久,它们将会出故障,其中两枚炸弹后来确实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西摩·赫什透露更多细节
根据赫什的说法,拜登最终在2022年9月下令引爆炸弹,此次行动的许多参与者在“情报部门担任高级职务”,他们反感该计划,“认为它是疯狂的”。
这名记者补充说,这位美国领导人担心,如果俄乌冲突的形势对西方不利,德国可能退出对俄罗斯的制裁行列,所以他决定安排一次破坏活动。“‘北溪2号’管道是德国自己搁置运营的,而不是因为国际制裁,美国担心德国会因寒冬来临而取消这些制裁,”他说。
当被问及对美国政府此举的动机有什么看法,比如是不是想削弱德国经济时,赫什回答说:“我想他们没有好好考虑过。我知道这听起来很奇怪。我不认为国务卿布林肯和本届政府中的其他一些人是深刻的思想家。美国经济界肯定有些人会对我们变得更有竞争力感到高兴。美方以极高的利润销售液化天然气(LNG),我们赚了很多钱。我相信有人认为,‘天啊,这事将给美国经济带来长期提振。’但在白宫,我想,他们只是痴迷于成功连任,他们想赢得这场战争,他们想获得胜利,他们想让乌克兰奇迹般地获胜。可能有人认为,如果德国经济疲软,美国经济可能会更好,但这太疯狂了。我认为我们陷入了一种无用功,这场战争对本届政府来说不会有好的结局。”
俄卫星通讯社提到,根据实时提供航班飞行情况的Flightradar24网站的数据,美国和德国军方飞机于2022年6月在举行“波罗的海行动-2022”演习期间,定期在“北溪”管道随后的爆炸位置上空盘旋。根据该网站,自2022年6月8日至16日,美德两国的P-3“猎户座”和P-8“海神”海上巡逻机定期飞越未来爆炸地点。这些飞机还下降到低空,几乎每次飞行都关闭应答器,因此部分轨迹没有记录在该网站的航迹数据中。
普利策奖得主爆“北溪事件”猛料
当地时间2月8日,赫赫有名的美国普利策奖得主西摩·赫什(Seymour Hersh)在Scheerpost网站发布了一篇名为《美国如何摧毁北溪管道》的文章,该文章称美国是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的幕后黑手。
据央视新闻,西摩·赫什援引消息人士的话在网上发文写道:“去年夏天,美国海军潜水员在北约‘波罗的海行动-2022’军事演习的掩护下,在‘北溪’管道安放了遥控爆炸装置,三个月后通过遥控摧毁了‘北溪’管道。”
据赫什的文章,去年9月26日,一架挪威海军飞机投下了一个声呐浮标,在声呐浮标的帮助下,之前安放的爆炸装置被启动,“北溪”管道就此被爆炸摧毁。
资料画面
随后,白宫驳斥该文章,称其为“完全虚假和彻头彻尾的虚构”。美国中情局和国务院的发言人也发表了同样的言论。而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玛丽亚·扎哈罗娃在回应赫什的文章时表示,莫斯科“一再表示”,相信是美国和北约参与了引爆行动。
西摩·赫什是美国顶尖的调查报道记者。在1969年发表的一系列报道中,他率先披露了美军在越南制造的“美莱大屠杀”真相,广泛激发了美国人的反战情绪,在相当程度上起到了终结越战的作用,赫什本人也因此名声大振,并获得1970年的普利策国际报道奖。在伊拉克战争中,他报道了美军“虐俘事件”,此外,他还揭露了美国中央情报局秘密监视民间组织的内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