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开始后,作为欧洲领头羊之一的德国,其世界话语权之弱,让人大跌眼镜——任由美国指派军援、让美国肆意吸血,卖4倍天然气、诱惑产业往美;任由乌克兰方面辱骂指责,辱德乌克兰大使还得以高升,被任命为乌克兰外交部副部长。
德国总理朔尔茨顶住压力访华,力主“绝不与华脱钩”,德国副总理哈贝克却不断声称要减少对华依赖,要求给对华投资设限。
德国副总理哈贝克
我们不禁质疑,德国到底怎么了?
三党红绿灯
这就不得不谈到德国这一届政府的组成——德国历史上首次出现了社民党、绿党、自民党三党联合执政的独特局面。
这三党,在其竞选纲要中都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巩固美欧同盟的主张——这也意味着亲美势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资料图
据相关议员背景报告调查显示,越是拥有一个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的教育背景,在政治事务上处理越倾向于激进和强硬,越是年轻越是激进。在这一届德国政府中,很多并没有太多政治经历的年轻议员上位。
这些年轻议员普遍具有坚定的自由主义价值观,但缺乏老一辈德国政治人物的谨慎作风、长期具体的工商业从业背景以及对冷战对抗的清晰记忆。所以绿党出身的德国外长贝尔伯克、绿党出身的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哈贝克都在煽动激进的对立,恶化对华关系。
朔尔茨曾担任德国汉堡市市长、德国财政部长,他深知对华贸易的重要性与对华脱钩的严重性,在德国陷入目前困境的情况下,务实合作才是最好的解药,所以在访华前夕,朔尔茨顶住压力推动了中资入股汉堡港码头的项目。
资料图
德国作为欧盟头号经济体,如此表态,自然为那些期待参与对华贸易改善困境的欧洲中小型国家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但反观哈贝克,作为绿党的代表人物,唯美国马首是瞻,直到美国的一系列吸血操作确实刺激到了绿党,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更是重重抽了“盟友”的脸,哈贝克这才退了一步,但又提出了将对单一国家的投资实施一个上限,不产生对某一个国家的依赖。
这一提议看似公允,但实际上是变相地设置保护主义壁垒,将正常的经济贸易政治化,以政治干涉供应链稳定。
德国的矛盾
哈贝克声称,德国正在确保与中国的贸易不存在战略依赖。
作为经济部长,哈贝克曾召集德国商界精英举行视频会议,试图敲定一系列颇为严苛的对华经济政策,招致了德国商界集体反对。
绿党又从外交部下手,呼吁德国企业加强与其他经济体的联系,并对德国与中国的贸易进行更多控制,包含对材料依赖性进行压力测试。将与中国的正常贸易,等同于欧盟制裁的俄罗斯能源依赖,这一行径再次遭到了商界的反对,毕竟中国的市场、中国的产业链不是随便任一可比拟的,这些要求只会挫伤德国的经济发展。
资料图
大众汽车集团软件公司CARIAD全球首席执行官德克·希尔根贝格表示,“中国是我们繁荣的一部分”。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首席执行官薄睦乐等8位德企高管联名发表题为“退出中国将令我们失去机会”。
德国商界认为,政府内部的矛盾冲突,会导致德国失去信誉,失去原本应有的机会和发展。
不过,相比此前激进脱钩的言论,在意识到与中国脱钩的严重性后绿党的表现有所缓和,德国政府内支持对华合作一派的力量有所上升。这是好的趋势,但对德国政府来说,如何自立自主,做符合德国国家利益、民众利益的事,还需要一段时间。(易之)
延伸阅读
牛弹琴:德国总理回国后,感慨自己心灵受到极大震撼
多出去走走看看,总不是一件坏事。
反正,德国总理朔尔茨最近的亚洲之行,给他心灵以巨大的震撼。他访问了中国,后来又去了越南和新加坡,还去印尼参加了G20峰会。
回国后,在11月21日的《南德意志报》主办的经济论坛上,朔尔茨向大家分享了自己最近亚洲之行的心得。
看相关媒体的报道,除了乌克兰危机的反思外,大概还有三点。
1,感慨西方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
朔尔茨说,欧洲和北美国家能够享受世界上最好经济——“稳定的增长、低通胀和高就业率”的美好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2,感叹世界正发生根本性变化。
尤其在访问越南和新加坡后,朔尔茨感叹,世界正在日益多极化并发生根本性的结构重组。几十年前,越南和印尼等国家一直为欧洲和北美市场生产廉价商品;现在,世界拥有购买力的中产阶层增长了10亿人。
3,警告必须对“去全球化”说不。
朔尔茨说,“去全球化是一条危险的错误道路”,德国经济必须“不惧怕与多极世界相关的变化,而是做出相反的反应”。他表示,德国企业通常“对全球经济动荡做出更快的反应,并利用多元化和转型的机会”。
资料图
我相信,朔尔茨的感叹是真诚的,尤其是他去了新加坡和越南。
曾几何时,西方人谁看得起越南、新加坡和印尼,因为在他们的印象和宣传中,这些国家都是落后、贫穷的代名词,西方人去那里,更多是消遣,是去施舍,是去援助。
但朔尔茨亲眼看到了这些亚洲国家的活力。别忘了,印尼有2.7亿人口,越南有9800万人口,都比德国还要多。这两个国家虽然现在还远比不上德国,但经济发展迅速,呈现出勃勃的生机。
更别提新加坡,新加坡现在的经济活力和生活水平,已经让很多西方国家都感到羡慕。
当然,也不用提中国。这一次朔尔茨亚洲之行的第一站,就是中国,可能有疫情的多重考虑,他就到访了北京。但他的前任默克尔,每年一定要访华一次,一定要去两个地方,一个是北京,另一个是其他中国城市,南京、成都、沈阳、合肥、深圳、武汉……
为什么?
就是要走走看看,亲自感受一下中国大地的巨大变化。所以,我们也看到,默克尔对华政策的一贯和老道。
从这一点看,朔尔茨确实也在努力向默克尔看齐。他顶住了压力,成为二十大后第一个到访中国的西方领导人。他带了一个超豪华企业家天团,明确表示,德国不想和中国“脱钩”。
成果也自然丰硕。经贸领域就不多讲了。朔尔茨自己就说,中国领导人和他都明确宣布,这场冲突中不可使用核武器,这是他此次访华行程中“最大的收获”,“单凭这一点,这趟旅行就是值得的。”
朔尔茨的感叹,我总觉得,这也是西方有识之士在认真反思。确实也到了必须反思的时候。
资料图
最后,粗浅三点吧。
第一,西方不是全世界。
过去,西方总认为自己就是全世界,总喜欢以俯视心态看待东方。哪怕现在的卡塔尔世界杯,仍是各种挑剔甚至鸡蛋里找骨头。以至于国际足联主席因凡蒂诺都看不下去,忍不住痛骂:西方人在开始给别人上道德课之前,我们应该为过去的3000年道歉。
西方还停留在以前,但东方已不再是原来的东方,中国在崛起,印尼、越南也在崛起,新加坡早就进入发达行列。今天的世界,再不是西方一家独大、为所欲为的世界。
第二,全球化仍是推动力。
没有经济全球化,能有今天世界的发展繁荣?能有德国今天的经济成就?根本不可能。所以,当美英等国“逆全球化”高涨的时候,德国保持了高度的警惕。事实上,德国也成为全球化的最重要旗手之一。美国向右,德国(欧洲)向左,西方也正在发生微妙而深远的变化。
这有乌克兰危机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在对外心态上,欧洲不会也不甘于总是跟在美国屁股后面,德国也在多元化投资和布局,我们必须看到这一点。
资料图
第三,朔尔茨不简单。
表面看就是一个邻家大叔,权力也受到诸多掣肘,但在关键问题上,确实很清醒。我之前就说,朔尔茨这次访华,在西方的舆论大环境下,你说他有没有掣肘?有没有压力?有没有顾虑?
肯定也是有的。但权衡再三,还是毅然前往,这就是一个政治家的判断力和魄力。最后,成果很丰硕。他随后去印尼、越南,同样感慨很多,这个世界变了。
很有意思的,朔尔茨出行,有一点却一直不变的——他总喜欢拎一个包,不仅自己亲自拎,而且这个包还挺旧的了。拎包的朔尔茨大叔,很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