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焦点关注

伟伟道来(伟伟道来话燕赵全集在线收听)

来源: 更新时间:2022-11-22 14:01:49
The Beginning


题图

王义伟/文 2022年11月22日,俄乌战局进展到第二百七十二天。

近一段时间,俄乌冲突最大的看点,就是俄罗斯频频发出和谈信号,美国等西方国家也纷纷劝说乌克兰走上谈判桌。

面对扑面而来的促谈压力,乌克兰方面显然是抗拒的。总统泽连斯基报出了超高标准的谈判条件,几乎就是要俄罗斯无条件投降。乌克兰军方的态度则更加强硬,拒绝一切谈判方案。

甚至,根据英国媒体天空新闻11月19日的报道,乌克兰国防部副部长加夫里洛夫预测说,乌军可能在圣诞节前重新夺回克里米亚半岛,并在2023年年初结束战斗。俄罗斯媒体报道说,持类似观点的乌克兰官员不在少数。

持平而论,加夫里洛夫的观点更像是一种用以鼓舞民心士气的宣传策略,军事上的可行性很低。因为现在的乌军还集结在第聂伯河右岸,与克里米亚半岛隔着河,隔着俄军控制的赫尔松州大部分地区,而且,赫尔松州和克里米亚半岛之间,只有宽不足10公里的陆地相连。乌军要想渡过河、穿越赫尔松州、通过不足10公里的地带攻占克里米亚,实在是太难了。

反倒是俄军是否会发起新一轮冬季攻势,成了一个悬念。

笔者总结,有如下几个因素,可能会促使俄军在顿巴斯地区展开高强度的进攻行动。


资料图

第一,以打促谈。

需要指出的是,谈判是俄罗斯一直没有放弃的策略。2月24日特别军事行动开始后不久,俄乌双方就开始谈判了,之后断断续续,再之后彻底断掉。在通过公投将乌东、乌南四个州纳入自己的版图之后,俄罗斯发出的谈判信号更加明确。发送新一轮战场攻势,将乌克兰真正打疼,是将乌克兰逼上谈判桌的途径之一。

第二,30万军队陆续到位,武器装备后续有保障,具备了发动冬季攻势的物质、人员基础。

俄罗斯是9月21日发布局部动员令的,迄今两个月。动员令虽然在国内部分城市引发抗议,但总体进行还算顺利,30万部队陆续训练完成投入战场。

另外,有俄罗斯高层的督促,还有相关措施的实施,俄罗斯军工企业正全力生产各种武器装备。不久前,俄罗斯前总统、现任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视察了乌拉尔机车车辆厂,社交媒体曝光的视频显示,这家军工厂的坦克生产线满负荷运转。

最新的消息也显示,俄军所有导弹部队都已换装现代化的“伊斯坎德尔-M”导弹系统。俄方还计划在12月启动3款新型无人机的量产工作。

这是俄罗斯与乌克兰最大的不同,对于维持战争机器的运转,俄罗斯是有造血功能的,乌克兰主要靠外部的输血。

第三,为了完成特别军事行动的既定目标。

正所谓师出有名。俄罗斯发动特别军事行动的关键原因,就是顿巴斯地区的两个州闹独立,遭到了乌克兰的镇压,俄罗斯了为了保护该地区俄罗斯族人的权益而出兵。经过9个多月的战争,顿巴斯地区的卢甘斯克州,大部分被俄军占领,至于顿涅茨克州,只占领了一半。如果俄军一鼓作气,占领顿巴斯两个州全部土地,也算是完成了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

综上,俄罗斯发起冬季攻势的可能性是有的。如果俄罗斯发起冬季攻势,十有八九,战场就在顿涅茨克。

问题是,自从2014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乌军在该地区苦心经营了8年,修筑了坚固的防御阵地,为的就是防备俄军前来进攻。今年4、5月份的马里乌波尔亚速钢铁厂攻防战,其惨烈程度震惊全球。马里乌波尔就是属于顿涅茨克州的。所以,顿涅茨克是一块硬骨头。

俄罗斯会发起冬季攻势吗?

时间会给出答案。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王义伟经济观察报部门主任

经济观察报海外部主任,台海问题专家,长期关注民营经济、国际经贸和反倾销,对宏观经济也有深入观察。

延伸阅读:

媒体:美为防乌输掉决战 正准备最后关头与俄谈判筹码

来源:补壹刀

执笔/断水刀

随着欧洲能源危机加剧,美国的“赚”和欧洲的“惨”的对比日趋明显。

据《金融时报》日前报道,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国际能源市场震荡,油价上涨,美国石油生产商成为了最大的赢家。

今年二三季度更是成为美国能源行业有史以来最赚钱的6个月,获利超过2000亿美元并将“继续迎来前所未有的一年”,一些企业到年底将拥有“破纪录”的现金流。

这样庞大的利润,也难怪有网友感叹,“这已经不是薅欧洲的羊毛了,而是直接割欧洲的肉啊”。

种种困境交织下,欧洲好像坐不住了,这周发生的几件事,也许是一个信号......

1



资料图

除了石油,天然气上美国也从欧洲吸了不少血。

美国“商业内幕”网站援引业内人士的话说,在美国以6000万美元的成本装满一艘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运到欧洲就可以卖到2.75亿美元,涨幅达358%。

除去运输等成本,每艘船的净赚就超1.5亿美元!

此前,在欧洲声讨美国“以接近四倍市场价将天然气卖到欧洲”时,美国还曾“辩解”道,“差价都被欧洲中间商赚去了”。

但现在美国应该装不下去了。美国最大的液化天然气生产商和出口商切尼尔能源公司共同创始人和前首席执行官查里夫·苏基就坦言:“随着欧洲面临许多‘悲惨冬天’中的第一个,美国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

相比之下,欧洲的损失实在是显得太惨烈了。

以德国为例,8日,德国伊弗经济研究所发布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能源危机给德国带来的经济损失高达近1100亿欧元。这也是德国继20世纪70年代后期第二次石油危机以来最高的收入损失。

该研究还显示,德国公司出口产品价格的上涨幅度远低于进口商品价格的涨幅,因此能源价格上涨的负担很大一部分将由德国国内消费者承担。

这些数据落到欧洲各国老百姓头上,那些困难都是实打实看得见摸得着的。

受生活成本飙升和通胀等压力影响,老百姓对“夜里不开灯”“冷了不开暖气”的日子早就苦不堪言,也“越来越厌倦不变调的对抗性言论和对俄罗斯无休止的无端指责”。

刚刚过去的这周,欧洲民众的罢工和游行更是愈演愈烈。



资料图

9日,比利时和希腊均举行全国性罢工。比利时多个城市的公共汽车和地铁交通已处于停滞状态,希腊则因为交通部门均参与其中,海陆空集体瘫痪。

10日,英国工会发起大罢工,伦敦地铁和公交大面积停运。同一天,法国也举行今年第三次跨行业大罢工,巴黎地铁七条线路完全关闭。

前几日,意大利数万人还举行了反战反制裁游行。 有受访游行示威者表示,“欧洲主要国家现在争相加强军备,我认为不能这样,当务之急是实现和平,但欧洲加强军备显然不是为了和平”,“不能让普通民众为冲突埋单,冲突是政府决定的,但承受代价的总是民众”。

在这场游行之前,意大利政府已冻结向乌克兰发送新一批即第六批军事援助。意大利前总统贝卢斯科尼也为结束俄乌冲突提出了一个建议:停止一切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美国和西方国家只给乌克兰重建城市的费用。

日前,法国也公开了智库报告,正面回应了“谁是法国的敌人”这一问题。该报告直言,法国的敌人在华盛顿和伦敦 ,而非北京和莫斯科……

被伤害如此之深的欧洲,还会配合美国继续“表演”下去吗?

2

美国计划从欧洲那里“割的肉”,远不止能源价格那么简单。

制造业方面,难以负担的能源价格迫使大量原本属于欧洲的制造业加速回流美国。

美国总统拜登前段时间签署的《削减通胀法案》更是通过不正当竞争手段扶持“美国制造”,“吸走”了大批“跑路”的欧洲企业。

经济方面,11月美联储连续第四次加息,欧洲经济濒临衰退。欧洲《现代外交》网站刊文称,美国政府就是欧洲财富外流的始作俑者。

种种困境交织下,欧洲好像终于坐不住了。

7日,欧盟方面明确表示,因美国政府的《通胀削减法案》破坏美欧之间“公平竞争”环境,欧盟已向美方发出书面警告,并将考虑采取报复性措施。

欧盟认为,该法案在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相关产品等领域带有歧视性要求,使欧洲产品难以在美国保持竞争力,破坏了贸易领域的公平竞争原则。

有欧盟委员表示:如果以目前的形式实施,该法案不仅可能给美国及其最密切的贸易伙伴造成经济损害,导致效率低下和市场扭曲,还可能引发一场有害的全球补贴竞赛,争夺绿色转型的关键技术和投入。

其实早在上个月底,在法国总统马克龙与德国总理朔尔茨在巴黎举行会谈时,就已经表达对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的担忧,认为该法案“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接下来可能会考虑对美国进行贸易报复,对美国掠夺欧盟的行为进行反击。



资料图

一些经济学家也警告,能源价格剧烈波动和供应链持续阻滞正威胁欧洲,可能导致欧洲开始“去工业化”。在美国较稳定的能源价格和政策支持吸引下,欧洲企业正把生产转移到美国。

换言之,不管哪条赛道,美国都是欧洲能源危机的“最大受益者”。

与此同时,欧美在俄乌冲突方面的统一战线也面临迅速瓦解的风险。因为共和党人大多不支持援乌,欧洲也担心共和党一旦赢得本次中期选举控制国会,可能会结束美国对乌克兰的关键支持。

当然,欧盟自己其实也已经拿不出钱了。欧盟曾承诺今年援助乌克兰90亿欧元,但8日声称,最后30亿欧元无法在今年年内到位。

不过美国那边,自己的算盘正打得响亮,一点不想吃亏。

本周有消息人士透露,白宫要求盟友不和俄罗斯来往,自己却在私下要求美国各大银行与俄罗斯“有战略意义的企业”继续保持业务往来,其中包括摩根大通以及花旗集团等银行业巨头,为了减少对俄制裁带来的不利影响。

3

同时,在俄乌冲突上美国开始筹划第二手准备,那就是往欧洲运送核武器。

据英国《卫报》报道,拜登政府此前提交给美国国会的2023财年国防预算文件显示,美国计划投入3.84亿美元,对位于英国、比利时、德国、意大利、荷兰和土耳其等6个北约成员国的核弹存储设施进行升级改造,使其具备部署B61—12型核弹的能力。

这种战术核弹原定明年春季交付,如今提前到今年12月运抵,预计在明年3、4月份部署完成,正式形成战斗力。

有分析认为,美国此举是为防止乌克兰输掉决战,想在最后关头将核武器作为筹码,与俄罗斯谈判。

只是最后受伤的,恐怕依然是欧洲。

虽然美国口口声声说加速部署与“当前乌克兰局势无关”,但在欧洲升级武器库无疑会给俄乌冲突火上浇油。

俄驻美大使阿纳托利·安东诺夫近日指出,“在局势紧张、风险激增的现阶段,核国家承担着防止局势升级的特殊责任。”

在非核国家境内部署此类核武,本身也违反了核不扩散条约,无疑会提升爆发动用此类核武之战争的风险。

一方面,此举加剧了欧洲乃至全球的“核扩散”风险。将使欧洲“核风险”进一步上升,给欧洲乃至全球战略安全与稳定、国际军控体系都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

但另一方面,对一些深陷俄乌冲突的北约国家来说,也是不得不对美国体现出极强的安全依赖,希望通过与美国实现“核共享”,提高自己的安全感。

美国与欧洲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欧洲可能还不想从“装睡”中醒过来。

图片来自网络

THE END

TAG:俄罗斯  乌克兰  俄军  乌军  克里米亚  赫尔松  马里乌波尔  脏弹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