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泰返泰人员要管严
入境人员要严格执行“14+7+7”的管理要求,即在入境城市做好14天集中隔离后,继续实行7天定点健康观察和7天日常健康监测,配合做好每个7天期满时的核酸检测。严格履行个人报告承诺,如实提供活动轨迹和个人健康状况。在外地完成定点健康观察、日常健康监测的入境人员,需提供相应期满后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凡从疫情中高风险地区(随时按规范公布的更新,下同)所在县(市、区)来泰返泰人员,须第一时间向所在乡镇、工作单位、所住宾馆报告;按规定提供抵泰前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经核验后,在测温正常且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方可自由有序流动。无法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人员,应在抵泰后第一时间到综合服务点接受核酸检测。各乡镇要加大排摸力度,及时、精准落实重点地区来泰返泰人员管理工作,切实降低传播风险。
二、进口冷链食品要管全
各乡镇、各单位要严格落实进口冷链食品“全受控、无遗漏”闭环管理措施,切实做到“四个不得”(即“没有检验检疫证明不得上市销售、没有核酸检测报告不得上市销售、没有消毒证明不得上市销售、没有‘冷链食品溯源码’不得上市销售”),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大督查执法力度和范围,全面落实预防性消毒措施,扩大核酸抽检覆盖面和频次,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并做好规范处置,确保各项“物防”措施落实到位。各类餐饮、酒店不得提供进口冷链生食,不得通过快递方式购买进口冷链食品。广大群众购买进口冷链食品时要认准“浙冷链溯源码”,扫码消费,发现问题及时拨打12345举报。
三、重点场所防控要管牢
医疗机构、学校、养老机构、客运站、大型商超、农贸市场、宗教(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等重点场所要履行主体责任,严格执行测温、亮码(扫码)、戴口罩、场所消毒等防控规定;设立巡查监督岗,检查、督促、提醒重点场所内人员做好戴口罩等防控措施。公共场所工作人员每日体温检测正常方可进入场所上岗,上岗期间规范佩戴口罩,保持清洁卫生,严格洗手消毒。大型商超、农贸市场等重点场所应限制瞬时客流量,引导顾客错峰购物,推荐顾客自助购物结算,鼓励采取线上营销、无接触式配送等模式,原则上不得开展大规模促销活动。餐饮酒店要严控就餐人员数量,餐桌之间距离不小于1米。各旅游景区、影剧院、图书馆、游艺厅(室)、歌舞厅、网吧等要落实“限量(75%以下)、预约、错峰”等要求,客运和公交等公共交通要合理控制客座率。宗教(民间信仰)活动场所要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严禁举办跨新年祈福、迎新年(新春)等大型宗教活动,严禁场所内集体性聚餐。加强医院院感防控,规范发热门诊、住院及乡镇卫生院和私人诊所管理。
四、聚集活动要管紧
“两节”期间,广大群众要减少走亲访友活动,提倡网络拜年,减少不必要的聚集性活动,个人家庭聚集尽量控制在10人以下。各乡镇各单位要按照“谁举办、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严控商业演出、民间庙会等活动,在慎重评估的基础上从严审批。倡导民营企业、社会团体、回泰华侨、在泰乡贤等各类组织和群体不举办50人以上的聚集性活动。确需举办的,须经活动举办地乡镇政府审批并报县防控办备案,制定并落实疫情防控方案,室内活动人数原则上控制在300人以内,室外聚集性活动应严控人数和规模。
五、校园防控要管细
各类学校要精准有序安排学生错峰错时放假离校、开学返校工作,确保离校师生底数清、返家行程可追踪、家校协同有反馈。寒假期间,非必要,学生不出市、教师不出省。各类学校要做好师生跟踪随访,及时掌握学生出行动态和健康情况;做好寒假期间留校师生管理与服务,严格执行晨午晚检制度,指导师生做好个人防护。
六、机关单位要示范
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原则上不举办非必要的大规模聚集性活动。确需举办的,主办方要落实防控主体责任,严控人数、规模、时间,尽量采取线上形式进行。各单位一律取消内部集体团拜和大型慰问、联欢、聚餐、年会等活动。倡导单位工作人员在泰过节,非必要不出市;确需出市的严格按干部管理制度审批。各乡镇、各单位要加强节日期间应急值守,带头落实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环境大清扫活动,消除卫生死角。
七、个人防护要自觉
广大群众要履行健康第一责任人职责。倡导本地居民和在泰务工人员就地过节,如需外出,要注意查询目的地的疫情风险等级,避免前往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城市,全程做好个人防护。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等人群尽量不旅游出行。如出现发热等症状,要戴好口罩就近前往定点发热门诊就诊,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属于国家规定的新冠肺炎感染的高风险重点人群,要定期进行核酸检测、积极接受疫苗接种。进出医疗机构、大型商超、农贸市场、学校、养老机构、客运站、公共交通工具、银行、展览馆、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网吧、KTV 以及各类办事大厅等密闭式公共场所,需规范佩戴口罩。养成“勤洗手、勤通风、少聚集、一米线、用公筷”等卫生文明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