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疮痂病
病茎表面出现不规则的砖红色坏死斑或铁锈坏死斑,略突起。病斑初期直径0.2毫米,后期成片生长形成长2-15毫米、宽2-5毫米的大型病斑,表面光滑,严重时直接伤害到肉质茎,危及整个植株生长。该病多发生在植株中部较老节的两棱中间,后期可见到过度生长的木栓化病斑,幼嫩茎节不发病。疮痂病的植株发病率在50%以上。防治药剂有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0.5%波尔多液。
2.炭疽病
病斑初期为紫褐色,直径约0.5-2毫米,散生、凹陷小斑,后期扩大为圆形或棱形病斑,继而可连成片造成肉质部干枯,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点。防治药剂可用40%灭病威5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多菌灵800倍液。
3.软腐病
病斑初期呈水浸状半透明,后期病部呈水渍状,为黏滑软腐状,发出腥臭,并且蔓延至整个茎节,最后只剩茎中心的木质部。此病多发生在植株中上部的嫩节,由伤口侵染引起,与虫咬和其他刨伤有关,但对植株的危害严重,常造成发病茎节腐烂甚至向下和向上蔓延至其他茎节。如果苗期管理不善,田间土壤湿度过大,发病普遍。防治药剂有敌克松原粉-1000倍液、70%敌克松800倍液、50%代森铵600-8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氯霉素300毫克/升。
4.枯萎病
植株茎节失水褪绿变黄萎蔫,随后逐渐干枯,直至整株枯死。枯萎病症状最早出现在植株中上部的分枝节上,起初是茎节的顶部发病,然后向下扩展。潮湿情况下,病株上生有粉红色霉层。
5.茎枯病
植株棱茎边上形成灰白色的不规则病斑,上生许多小黑点。病斑凹陷,并逐渐干枯,最终形成缺刻或孔洞,多发生于中下部茎节。发病初期喷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杀毒矶可湿性粉剂4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乙膦•锰锌500倍液。
6.溃疡病
初为红色针尖大小的病斑,散生于茎表皮下,后发展成直径约0.5-1.5毫米的橘红色斑点,病斑圆形,略突起。防治药剂有50%代森铵水剂500-800倍液、0.5%波尔多液、铜皂液(硫酸铜0.5千克,松酯合剂2千克,水200千克)、700单位/毫升链毒素加1%酒精、链霉素十0.1%甘油、25%叶枯宁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
病害综合防治:
(1)清除病残体。发病的茎节可结合疏枝剔除,并且将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如发现炭疽病、软腐病和茎枯病的植株应立即截除病斑并集中销毁。
(2)避免漫灌和长期喷灌。漫灌会使根系长期处于缺氧状态而死亡,喷灌使果园的空气湿度增大,利于病害发生。杜绝漫灌和长期喷灌是防止疮痂病和枯萎病的最有效途径,最好采用滴灌技术。
(3)起垄栽培。起垄栽培既可防止水淹,又可促进根系生长。
(4)施足基肥,适时追肥,最好施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
(5)化学防治。防治炭疽病、茎枯病和枯萎病可采用波尔多液、施宝克、施保功、克菌净、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代森锰锌、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石硫合剂等进行喷雾,一般每隔15-20天喷一次,共喷2-3次。繁殖的种苗可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毫克/升浸10分钟,再进行定植;繁殖的苗圃可喷波尔多液,一般每隔10-15天喷一次,共喷2次。防治疮痂病、软腐病和溃疡斑可用铜大师、络氨铜、琥胶肥酸铜、农用链霉素、代森铵、氯霉素和石硫合剂等进行喷雾,一般每隔15-20天喷一次,共喷2-3次。
为了防止病原产生抗病性,尽量采用生物防治和栽培技术措施,减少农药使用量,喷药时做到有针对性,采取多种药剂轮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