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三月街演变的过程
唐代南诏国时期,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就是南诏第六代王异牟寻于唐德宗贞元十年(公元794年)与唐朝使臣崔佐时会盟于点苍山神祠,立铁卷一式四份,发誓与唐朝永远和睦相亲。异牟寻晓谕万民,每逢三月十五在神祠前的广场聚会,来纪念这重如苍山的盟誓,从此有了三月街。
宋代大理国时期,三月街成了我国南方最大的马匹、药材交易市场。大理国第十七代王段正兴(也就是段正淳的孙子、段誉的儿子)即位于宋高宗绍兴十七年(公元1174年),他在位的三十一年间,一方面积极主动与中原王朝修好,一方面大力发展经济。当时大理国因出产良种马闻名中原,南宋王朝在广西邕州专门设立买马司,进口大理马。于是段正兴便把三月街变成马匹交易市场,每年成交良马1500多匹以上。史籍记载,马市万商云集,来自湖广四川的商贩以丝绸、纸笔、胭脂花粉、人参等百货交换大理的马匹、刀剑、药材,以及来自西域各国的象牙、犀角、鹿茸等名贵特产,会期长达二十多天。大理国的相国高量成还在马市设了马擂,也就是赛马,从此三月街有了赛马的传统。入夜,五华楼前踏歌宴舞,户户张灯结彩,王室后妃也出游闹市,与民同乐。这时期的三月街已发展成我国南方最大的边贸集市。
明代崇祯年间著名旅行家、文学家徐霞客,在滇西旅游、考察期间。于1636年对大理三月街进行考察,并在《滇游日记》中,作了如实的记录,“十五日,是为街子之始,盖榆城(即大理)有观音街子之聚,设于城西演武场中……十三省物无不至,滇中诸蛮物亦无不至。”
清代的三月街,发展规模越来越大。清代《大理县志稿》中是这样记写三月街盛况的,“盛时百货生意颇大,四方商贾如蜀、赣、粤、浙、桂、秦、黔、藏、缅等地,及本省各州县之云集者殆十万计,马骡、药材、茶市、丝绵、毛料、木植、瓷、铜、锡器诸大宗大理交易之,至少者值亦数万。”这时大理三月街之规模盛况,不仅在国内,即使在亚洲诸国中,也当名列前茅。当时,大理的留日学者李燮羲曾写诗描绘三月街盛况:“昔时繁盛几春秋,百万金钱似水流,川广苏杭精巧货,买卖商场冠亚洲。”足见三月街已具有了相当的国际影响。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三月街的规模和影响一年胜过一年。
20世纪80年代初,大理古城被国务院列为我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及44个风景名胜之一,继而又被公布为乙级旅游区对外开放。90年代初期,大理州人民政府报请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大理三月街定为“大理白族自治州三月街民族节”。
每年的三月街,都有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英、美、德、日、新加坡、泰国、缅甸等3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客商、旅游者,集众达百万人次之多,到大理浏览观光,洽谈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