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秋节习俗
中秋之夜,玉盘高挂,月光如银。各家在院中摆下桌案,上供月光神码,供品有石榴、西瓜、苹果、月饼等物,香烛黄表、千张元宝等一应俱全。家中妇女按长幼之序依次对月叩拜,民俗谓之“拜月”。拜月仪式结束,焚化神码黄表,大家即可分食供品,赏月畅谈。在这个神圣的仪式中,男人是不可参加的,因为传说中月神是女性,掌管人间妇女怀孕生子等诸事,月亮盈亏周期28天,和妇女月经周期相近。因此,已婚、未婚女子及婚后不孕的女子都将向月神拜祝,这些祷告内容是妇女们的私密话,男人们如果在场会极不方便。所以留下民俗禁忌“男不拜月”之说。
中秋之夕,天津还有“螃蟹爬月”的习俗,上世纪50年代后,渐不为人们所知。买回几只肥蟹,养在盆中,中秋月圆之时,用制钱(老钱)包裹浸油纸捻,绑在螃蟹背上,点燃后放到院中,任其四处爬行,以卜来年财运走向。若螃蟹向屋内爬行,则预示来年财源广进,如向院外爬行则预示来年无财。家里的孩子们早就安排好了,一人一棵秫秸杆儿,有向外爬的,一律用秫秸挡住,让它向屋里爬。院子里人声鼎沸,欢呼跳跃,地面上灯光闪闪,八方游动。被逼着爬进屋里的螃蟹,被人捉住,除去灯捻,丢入锅内,片刻之间,端上桌来,成为“节日狂欢”的人们的桌上佳肴。说是祈求财运,其实是烘托节日气氛的一场游戏。不过自打海河里的螃蟹越来越少以后,这个欢快喜庆的习俗也和螃蟹一起消失了。
在花好月圆之夜猜灯谜也是天津中秋特色之一。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
天津中秋节食俗
烙月饼
天津人以往每家每户都有月饼模子,家庭主妇自制月饼叫做“家常烙”。天津有悠久的民俗文化和饮食文化。天津的月饼品种多,不仅有津味系列,还有改良后的广东风味月饼。几十年前,在天津月饼主要有三类,分别是用模子做出的“提浆”、表皮酥脆的“白皮儿”和粘满芝麻的“麻饼”,月饼馅有百果、五仁、豆沙和枣泥,最有名的月饼厂家有“祥德斋”和“桂顺斋”。
在制作工艺上,全国只有天津采用的是木雕工艺月饼模子,“文兰斋”刻制的模子以质量好、图案精美著称。那时候的月饼,即便放到除夕夜,月饼表皮都不会变干变硬,被老百姓称为“团圆饼”。老天津人家里都有一个做月饼的模子,图案上也有讲究,有“福禄寿喜”、“月圆中秋”等字样,有的印有梅、兰、竹、菊或朱雀、白虎、青龙、玄武等图案。在制作方法上,老天津人家里都有一个“家常烙”,做法与做蒸饼相似,但用饼铛烙制,这个习俗如今在静海县部分村落依然存在。
吃螃蟹
八月中秋,螃蟹应节上市,在中秋节这天,天津人全家要在一起吃螃蟹,尤其喜欢吃河蟹,还讲究吃膏脂肥美的长脐。
天津中秋节服饰
天津中秋服饰民俗,主要体现在童装上,旧时天津娃娃要穿兔鞋,戴兔帽。所谓兔鞋就是将童鞋的鞋帮缝制成兔子形状,绣上红色的兔子眼睛,缝缀两只长长的兔子耳朵。在夜晚赏月时,妈妈还要给婴幼儿戴上竖起两只长耳朵的兔帽,寓意驱邪祈福、健康长寿。
(摄图网ID:400429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