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盗汗是什么意思?
产后盗汗是指在分娩后的产妇出现无原因的大量出汗现象,多出现在睡眠期间,醒后出汗现象就停止就症状成为产后盗汗。
妈妈在宝宝出生后的几天内,比其他人要更容易出汗,这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出现坐月子期间出汗多的情况久久没有消失,这就要提高注意,可能是患上了“月子病”产后盗汗。产妇产后出汗的程度与产妇自身的体质、产程是否顺利等因素有关。产妇出汗的程度其实提示了产妇元气亏损的轻重。在产褥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坐月子期间,如果你能及时调整身体,出汗多的状况多半可以自愈,恢复的快慢会因为你元气亏损的程度而有所不同。实际上,产后盗汗是非常常见的。假如在产后一周左右内的盗汗,是因为产妇体内的水分比较多,通过内分泌以及神经的调节,使汗腺保持旺盛的分泌功能,可以排出体内过多的水分,属于生理性产后盗汗。
假如盗汗持续时间比较长,甚至是几个月,还是应该考虑是病理性产后盗汗,多因为妇女产时或产后失血过多,阴血骤失不能敛阳,阳气外浮,津液随之而泄;或因产时气血耗损,气随血耗,卫外不固,也就是中医所说的阴虚造成的。
产后盗汗的原因
激素多
在女性怀孕的这个过程中,随着胎儿逐渐的长大,孕妇体内的雌激素也会不断的增加,因此孕妇体内所储存的水分也会越来越多。在分娩之后,体内雌激素会急速的下降,身体其他所以系统和内分泌功能都会慢慢的恢复,因此产妇体内多余的水分也就必须排除体外,而排除的方法只能通过肾脏和我们的皮肤,同时皮肤的排泄功能比较强大,所以生产之后的女性就会出现汗多的情况。
身体虚
其实,产后盗汗也是身体在进行自我调节的另一只能够表现,并不是有疾病的原因,因此刚生完孩子的妈妈们不必过于担心,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产后盗汗在生完孩子的半个月以后就能有所好转。如果长期盗汗没有好转的产妇,则很有可能是身体比较虚弱的原因,产妇可以多吃一些营养的食物,并开些中药来进行调理。
排出多余水分
在生产之后,准妈妈的身体代谢、内分泌水平会逐渐降低到正常水准。为了降低轻心脏负担以及促进产后恢复,身体会排出体内潴留的水,主要方法就是排尿和出汗。在水分排出之后,体重也会急速下降,身材也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不少。所以说妈妈们不必过分烦恼,这是生产后的正常现象。
产后盗汗怎么治疗
足底部反射区按摩
按摩部位:头部(大脑)、脑垂体、小脑及脑干、甲状旁腺、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盲肠(阑尾)、回盲瓣、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小肠、肛门、生殖腺。
常用手法:拇指指端点法、食指指间关节点法、拇指关节刮法、按法、食指关节刮法、双指关节刮法、拳刮法、拇指推法、擦法、拳面叩击法等。
足内侧反射区按摩
按摩部位:胸椎、腰椎、骶骨、子宫。
常用手法:食指外侧缘刮法、按法、拇指推法、叩击法等。
足外侧反射区按摩
按摩部位:生殖腺。
常用手法:食指外侧缘刮法、按法、拇指推法、叩击法等。
猪肉蜜
猪肉、生姜、白蜜各100克,黄精50克。将生姜捣蓉,煎取浓汁100克,与猪油、黄酒、白蜜同煎熬膏,每次服10克,每日3次。
牡蛎猪肉汤
猪肉适量,牡蛎粉、麦麸(炒黄)各等分。将猪肉洗净煮浓汤,2粉调匀,每取3克调入猪肉汤内服食。
贝母蒸甲鱼
甲鱼1只,川贝母5克,鸡清汤1 000克。将甲鱼切块,放蒸钵中,加入川贝母、盐、料酒、花椒、姜、葱,上笼蒸1小时,趁热佐餐服食。
产后盗汗怎么护理
适宜的环境
产妇及婴儿的居室应清洁明亮,安静宜人,通风透气,空气新鲜,冬天温暖,夏日清凉,温度适中。尤其夏天应慎防中暑,但同时开窗通风时,应避免对流风,产妇要避开风口,不能用电风扇或空调直吹,以防母婴受凉感冒。应避免过多亲友来客人室探望,以保证母婴休息,防止空气污浊,带人病菌。
个人卫生
正常分娩后,产妇可以洗头、洗澡(宜在分娩后3—7天开始)、刷牙(要注意用温水漱口);冬季每隔两三天揩揩身,夏天洗淋浴,不可盆浴,无论冬夏沐浴后均应擦干头发和身体,以免受凉。洗澡之外,应勤洗外阴;洗头、洗脚用温水不会落下产后病;指甲要常剪,以免损伤婴儿柔嫩的皮肤。
健康小提示
盗汗的病人,有的一入睡即盗汗出,有的入睡至半夜后盗汗出,有的刚闭上眼睛一会儿即盗汗出。出的汗量,相差悬殊很大。产后身体调理很重要,所以在坐月子期间,不管新妈妈出现什么症状,都要引起重视,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