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 > 综合百科

我国生猪育种工作将厚积薄发(生猪配种技术的发展历史)

来源: 更新时间:2022-06-17 12:19:10
The Beginning

  在养猪圈内有这样一种说法,“我国是养猪大国,而非养猪强国”。“大”指的是养猪规模及猪肉的市场供应能力;“强”一方面指养猪生产效率,一方面指种猪的自赠及育种能力。“大而不强”向来困扰着养殖业者,也成为我国养猪业发展的瓶颈。当前,我国的种猪生产处于什么样的局面,存在什么问题?种猪育种工作发展如何?先进的育种技术在我国应用得怎么样?近日,环绕上述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生猪育种能手王楚端。

  育种助力生猪产业发展

  王楚端介绍,在过去的40年里,我国的养猪业取得了硕大的长进,在数量上满意了消费者对猪肉的需求。这方面,生猪育种工作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其间,相关部门和企业引进推广了世界上养猪发达国家的杜洛克、长白、大白等优秀瘦肉型猪种,在区域水平和国家水平上都建立了由种猪选育、杂交扩繁、商品生产为主体,遗传评估中央、公共测定立和人工授精立为配套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培育了一批育种队伍。

  目前正在实施的农业部全国生猪遗传改良准备已经成立了由国内320多家育种场组成的育种协作组,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来的95家生猪国家核心育种场,核心育种群母猪规模达到15.6万头以上,这在规模上是全球最大的核心育种群体。到目前为止,各地相继哺育新品种(配套系)24个、建立地方品种资源场52个、保护区6个。

  适量引种是产业发展常态

  “在一定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认识到我国生猪育种工作所处的局面,譬如起步晚,基础差,市场经济环境及生物安全环境不稳定等。因此,也造成了引种偏多、自主育种偏少、育种效率偏低、育种队伍不稳定、种猪健康水平偏低等一系列问题。”王楚端说,另外,疫情波动和行情波动也困确薯育种工作,这个问题在养猪发达国家也存在,只不过在我国更显然。

  针对引种偏多的问题,王楚端说,我国的生猪产业在WTO背景下尤其开放,种猪的经营主要依赖市场调节。对于外来种猪,农业部会在种猪质量上把关,在背景来源和数量上,并不加以限制。

  有人说我国的生猪育种陷入了“引种-维持-退化-再引种”的恶性循环,对此,王楚端并不赞成:“这种说法言过其实。”他解释,引种本身就是生猪育种工作的组成部分,世界上所有的养猪国家都相互进行引种。国外优良种猪的引进有助于缩短国内外遗传差距,提高养猪生产水平。目前,引种是一种纯商业行为,农业部掌握质量标准,由企业自主筹资开展,所以无可厚非。

  有数据显示,我国纯种瘦肉型种猪群体母猪规模达50万头以上,每年引进5000头,占总体规模的1%。“因此,引种对我国种猪行业影响并不大。”即使我国养猪水平和育种水平不断提高,引种活动也不会停止。“要是我们育种工作做得好,种猪健康度高,我们也可以对外出口种猪。”

  我国生猪育种工作基础良好

  那我国的生猪育种水平如何呢?近年来,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存的需要,我国有目的、有准备、有组织地进行了新猪种的哺育工作。“发改委、科技部、农业部等管理部门也以通过农业部品种资源委员会审定,获得新品种(或配套系)证书对一个成绩加以认定,这是国家勉励企事业单位进行新品种哺育的具体表现。”王楚端介绍,我国每年都有通过新品种(配套系)审定的猪品种或者配套系。据统计,我国已育成了50多个品种(系)。这些哺育品种既保存了地方品种的特点,也融入了外来猪种的优势,在各地都有所推广。

  “当前我国的生猪育种处于转型提升的阶段。”王楚端介绍,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育种工作由科研行为为主转向商业行为为主;育种的目标由体型外貌为主转向生产性能为主;育种的主体由农场为主转向公司为主;育种技术由表型选择为主转向由育种值选择为主并逐渐向基因组选择推进。

  谈到自主育种的方向,王楚端说:“现在养猪产业的趋势是一条龙产业化和差异化产品。龙头企业通过市场调查预料,断定终端产品定位,在现有品种资源基础上,通过产学研合作,科学规划实施,哺育符合市场定位的新品种或者配套系。这是养猪产业化企业做强做大的有效途径。我国95家生猪国家核心育种场的育种工作做得都不错,广东温氏、北京顺鑫等一些大公司在猪群基础、人员队伍、设施设备、种猪健康度等方面都有优势。”

  目前,国际上较为通用的育种技术包括猪联合育种技术和种猪全基因组选择技术。一方面,就前者来说,“我国做得还不够好。”王楚端说,瘦肉型猪育种协作组目前有320多家成员单位,包括95家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但目前还没有开展有效的联合育种工作。其中的症结在于这些育种场相互之间处于竞争状态,共同利益基础不显然,联合的意愿不强。另一方面,我国的种猪全基因组选择技术还处于入门阶段,应用的企业并不多,有待进一步研究。

  当前,我国生产的猪肉80%以上是由瘦肉型猪种提供的,国外引进的品种,如杜洛克、长白、大白等都已经在我国养猪业扎扎实实地落地生根了。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国养猪业已经具有全世界最丰富的猪种遗传资源,规模最大的育种专业人才队伍,产销量最大的商品猪市场、总数量和规模最大的上市养猪龙头企业。这些都为我国生猪育种工作提供了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再过30年,我国生猪育种产业将在世界上占一席之地。”对此,王楚端很乐观。

  科学繁育地方种猪

  众所周知,我国地方猪具有适应当地养殖条件、抗病力强、肉质优良等优点,但也存在生长慢、脂多肉少、饲料转化效率差等缺点。如何才干更好地让地方猪发挥其效率呢?“作为重要的遗传资源,国家维持投资进行品种资源保护,为世界遗传多样性做出了重要奉献。但由于地方猪所固有的特色,并不适合大规模的商业推广。”王楚端说。

  在地方猪保种的过程中,各地都尝试进行资源开辟,生产臃适品牌猪肉,开辟的途径也多种多样,有土猪纯繁生产商品猪的,有通过内二元、内三元杂交模式,生产含土猪血统商品猪的,也有通过杂交合成哺育新品种的。“基于我国当前畜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高生产效率还应放在首位。因此,通过科学方式进行内三元或者内四元杂交,或者通过杂交哺育新品种的方式来开辟地方猪种资源才是可行之道。”王楚端建议。

THE END

TAG:生猪育种  科学繁育  地方种猪  养猪行情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