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兔传染性水疱性口炎本病是由水疱性口炎病毒引起兔的一种以口腔粘膜水疱性炎症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因伴有大量流涎,故又称流涎病。本病毒主要存在于病兔的水疱液、水疱皮及局部的淋巴结内。
[诊断要点]
(1)流行特点。病兔是主要的传染源,经消化道感染,发病率可达60%以上,死亡率可达50%左右。主要侵害1-3月龄的仔兔。尤其是断乳后1-2周龄的幼兔。成年兔发生较少。饲养不当。饲喂霉烂和有刺的饲料,口腔损伤等均可诱发本病。春、秋两季多发。
(2)症状:潜伏期3-4天,发病初期口腔粘膜呈现潮红、充血,随后,在唇j舌硬腭及口腔粘膜等处出现从粟粒到扁豆太小的水泡;里面充满清澈的纤维素性液体。不久水癌破溃,常常继发细菌感染,引起唇、舌和口腔粘膜的坏死,形成烂斑和溃疡;并伴有恶臭。同时大量流涎,使、颈、胸部被毛和前爪沾湿,局部皮肤由于经常浸湿和刺激,而发生炎症和脱毛。外生殖器也可见溃疡性病变。因不断流涎,丧失了大量水分、粘液蛋白以及某些代射产物,仔兔出现一些全身症状。由于口腔病变,食欲减退、废绝,消化不良,腹泻,病兔体温升高达40-41℃,沉郁,日渐消瘦,虚弱,病程一般2-10天,最后衰竭而死。
(3)病变。剖检可见口腔粘膜、舌和唇粘膜有水疱、糜烂和溃疡。咽、喉头部分聚有泡沫样口水,唾液腺红肿。胃扩张,充满粘稠流体。肠粘膜有卡他性炎症变化。尸体十分消瘦。
[防治技术]
(1)预防。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防止引进病兔。应给予家兔柔软易消化的饲草,以防止口腔发生外伤。发现病兔,立即隔离,更换优质柔软易消化的饲草,兔笼、兔舍及用具等用2%烧碱液,20%热草木灰水或0.5%过氧乙酸消毒。
(2)治疗。病兔用磺胺二甲基嘧啶,0.1克/千克体重,内服,每日1次,连喂数日,并用苏打水作为饮水,以控制细菌继发感染和减轻口腔炎症。同时进行对症治疗,口腔用0.1%高猛酸钾,1%食盐水,2%硼酸液(或明矾水)冲洗,涂碘甘油或撒上青黛散,用金银花或野菊花煎水拌料喂。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