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槐属于蝶形花科乔木植物,国槐是良好的绿化树种,常作庭荫树和行道树,且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已被多个地区作为本地区市花。
目录
1.生活习性
2.形态特征
3.分布范围
4.种植技术
5.主要价值
6.植物文化
生活习性
国槐性耐寒,喜阳光,稍耐阴,不耐阴湿而抗旱,在低洼积水处生长不良,深根,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瘠薄,石灰及轻度盐碱地(含盐量0.15%左右)上也能正常生长。但在湿润、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上生长最佳。
形态特征
国槐为落叶乔木,高6-25米,干皮暗灰色,小枝绿色,皮孔明显。奇数羽状复叶长15-25厘米;叶轴有毛,基部膨大;小叶9-14片,卵状长圆形,长2.5-7.5厘米,宽1.5-5厘米,顶端渐尖而有细突尖,基部阔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柔毛。圆锥花序顶生;萼钟状,有5小齿;花冠乳白色,旗瓣阔心形,有短爪,并有紫脉,翼瓣龙骨瓣边缘稍带紫色;雄蕊10条,不等长。荚果肉质,串珠状,长2.5-20厘米,无毛,不裂;种子1-15颗,肾形。花果期6-11月。
分布范围
槐树原产于中国,又叫中华槐,国槐。国槐在不少国家都有引种,尤其在亚洲;原来在中国北部较为集中,北自辽宁、河北,南至广东、台湾,东自山东,西至甘肃、四川、云南。常见华北平原及黄土高原海拔1000米高地带均能生长。甚至在山区水少的地方都可以成活的很好。
种植技术
定苗
播后一般7~10d开始出苗,10~15d出齐。覆膜地块要在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揭去地膜。在苗高15cm时分2~3次间苗,定苗株距10~15cm,亩留苗量8000株左右。
移栽
用于绿化苗木,一般3~4年才能出圃,由于苗木顶端枝条芽密,问距短,树干极易弯曲,翌年春季将一年生苗按株距40~50cm、行距70~80cm进行移栽,栽后即可将主干距地面3~5cm处截干。因槐树具萌芽力,截干后易发生大量萌芽,当萌芽嫩枝长到20cm左右时,选留1条直立向上的壮枝作主干,将其余枝条全部抹除。以后随时注意除蘖去侧,对主干上、中、下部的细弱侧枝暂时保留,对防止主干弯曲有利。这样,翌年苗高可达3m以上。
肥水管理
国槐苗浇水要根据气候条件、土壤质地等因素,决定浇水次数。一般情况下,出苗后至雨季前浇2~3水,圃地封冻前浇1次封冻水,遇涝害时及时排水;播种前,育苗地亩施基肥(以有机肥或圈肥为主)3000kg左右,到6月上旬结合浇水可亩追施速效氮肥f如尿素)8~10kg,7~8月份追施尿素(最好掺入适量复混肥12~3次,每次施肥量30kg左右。9月份以后不再浇水施肥,以促进苗木木质化。
整形修剪
根据需要可以整形修剪成自然开心形、杯状形和自然式合轴主干形3种树形。自然开心形即当主干长到3m以上时定干,选留3~4个生长健壮、角度适当的枝条做主枝,将主枝以下侧枝及萌芽及时除去,冬剪时对主枝进行中短截,留50~60cm,促生副梢,以形成小树冠;杯状形即定干后同自然开心形一样留好3大主枝,冬剪时在每个主枝上选留2个侧枝短截,形成6个小枝,夏季时进行摘心,控制生长,翌年冬剪时在小枝上各选2个枝条短剪,形成3股6权12枝的杯状造型;自然式合轴主干形是指留好主枝后,以后修剪只要保留强壮顶芽、直立芽,养成健壮的各级分枝,使树冠不断扩大。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功能主治
1、槐叶
清肝泻火;凉血解毒;燥湿杀虫。主小儿惊痫;壮热;肠风;尿血;痔疮;湿疹;疥癣;痈疮疔肿。
2、槐枝
散瘀止血;清热燥湿;祛风杀虫。主崩漏;赤白带下;痔疮;阴囊湿痒;心痛;目赤;疥癣。
3、槐根
散瘀消肿;杀虫。主痔疮;喉痹;蛔虫病。
4、槐角(果实)
凉血止血;清肝明目。主痔疮出血;肠风下血;血痢;崩漏;血淋;血热吐衄;肝热目赤;头晕目眩。
观赏价值
国槐是庭院常用的特色树种,其枝叶茂密,绿荫如盖,适作庭荫树,在中国北方多用作行道树。配植于公园、建筑四周、街坊住宅区及草坪上,也极相宜。龙爪槐则宜门前对植或列植,或孤植于亭台山石旁。也可作工矿区绿化之用。夏秋可观花,并为优良的蜜源植物。花蕾可作染料,果肉能入药,种子可作饲料等。又是防风固沙,用材及经济林兼用的树种,是城乡良好的遮荫树和行道树种,对二氧化硫、氯气等有毒气体有较强的抗性。
经济价值
木材富弹性,耐水湿。可供建筑、船舶、枕木、车辆及雕刻等用。种仁含淀粉,可供酿酒或作糊料、饲料。种子榨油供工业用;槐角的外果皮可提馅糖等。
植物文化
《本草纲目》说:槐之言怀也?熏怀来人如此也。槐树?熏怀人之树?鸦槐花?熏怀人之花。尤其是清朝以后,海外游子大量增多,国槐因寓意怀念家国而备受海外游子青睐。成为民族凝聚力的象征物之一。
《说文》称:槐,木也,从木,鬼声。在古人看来槐树不仅神奇异常,而且有助于怀念故人,决断诉讼,是公卿的象征。周代朝廷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面对着三槐者为三公座位。后世在门前、院中栽植有祈望子孙位列三公之意。龙口民间流传门前一棵槐,财源滚滚来的民谣,有祈望生财致富之意。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