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说说玉米粘虫的防治方法,大家好好看看遇到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一)危害作物种类:
在我市主要危害玉米、高粱等禾谷类秋粮作物。是我国禾谷类作物上危害最为严重的的迁飞性害虫。国内除新疆未见报道外,其它各省区均有分布。发生严重时,常常在一夜之间把玉米苗吃光,造成缺苗断垄,甚至翻犁复种。
(二)发生危害习性及规律:
成虫昼伏夜出,多在小麦中下部枯黄叶尖、叶鞘内产卵,单雌产卵1000—2000粒。成虫对糖醋液和黑光灯有较强趋性。幼虫多在早晚活动,即早晨日出到10点以前和傍晚前后。喜食禾本科作物和杂草,食量逐龄增长,五至六龄为暴食阶段,具有群集危害、暴食、杂食的特点,幼虫常常群集迁移危害,故又名行军虫。一、二龄幼虫仅啃食叶肉成天窗,三龄以后沿叶缘蚕食成缺刻,危害严重时吃光大部叶片,只残留很短的中脉。幼虫受惊有假死和潜入土中的习性。
粘虫在我地一年发生三代,以第二代危害夏玉米为主。由于粘虫在北纬33度以北地区任何虫态都不能越冬,我市春季出现的大量成虫系由南方迁飞所至。
粘虫是一种比较喜好潮湿而怕高温和干旱的害虫,但雨量过多,特别是暴雨或暴风雨的袭击,粘虫数量常显著下降。粘虫产卵最适温度一般为19-22℃,适宜的田间相对湿度是75%以上,温度低于15℃或者高于25℃,产卵数量明显减少,遇到高温低湿的气候条件,产卵量会更少。幼虫不耐高温和低湿,气温19—23℃,相对湿度50%—80%最有利。当温度高达35℃或相对湿度降低到18%时,初孵化的幼虫都不能成活。一般水浇地、前茬小麦多肥密植的田块以及麦垄间播田,小麦、玉米共生期长的田块,由于食源充足,温湿度适宜,有利于成虫产卵和幼虫生长发育,田间虫口密度就大,危害相对就重。
(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影响粘虫发生的环境因子很多,主要受气候、食料营养、天敌和农业生产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大发生时因食物缺乏或环境不适有成群结队迁移危害的习性。降雨和温湿度变化是影响黏虫发生的重要因素。温暖高湿,禾本科植物丰富有利于粘虫发生;水肥条件好、长势茂密的田块虫害重;干旱或连续阴雨不利其发生。
(四)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硬茬播种的田块,待玉米出苗后要及时浅耕灭茬,破坏玉米粘虫的栖息环境,降低虫源。
2、人工捕杀:玉米出苗后,在幼虫取食的早晚人工捏杀幼虫。
3、化学防治:
(1)、毒饵诱杀:亩用90%敌百虫100克兑适量水,拌在1.5公斤炒香的麸皮上制成毒饵,于傍晚时分顺着玉米行撒施,进行诱杀。
(2)、叶面喷雾:亩用2.5%敌杀死、2.5%功夫乳油或4.5%高效氯氰菊酯20-30毫升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灭幼脲3号15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
(3)、撒施毒土:亩用40%辛硫磷乳油75-100克适量加水,拌砂土40-50公斤扬撒于玉米心叶内,即可保护天敌,又可兼防玉米螟。
在玉米粘虫的防治过程中,要及时掌握当地植保部门发布的虫情监测预警信息,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尽量把玉米粘虫防治在三龄以前。防治时间一般选择早晚幼虫取食的高发时间;喷药部位尽量施药在玉米心叶。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