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为人体的重要脏器,位于腹膜后脊柱两侧,左右各一,形似蚕豆,长10~12厘米,宽5~6厘米,厚3~4厘米;单个肾脏重约130~140克。肾脏具有排泄体内代谢产物;通过尿的生成与排出,维持水的平衡;维持体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调节血压;促进红细胞生成;促进维生素D活化等多种功能。
祖国医学则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具有藏精(肾阴、肾阳),主水,纳气,以及主骨、生髓、养脑的生理功能,肾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在发。它不是单纯的解剖学的肾脏概念,而是包括了西医的生殖、内分泌,以及呼吸、神经、免疫、造血、运动等系统的部分功能。
中医认为,由于饮食不当、劳倦过度、心理和精神压力过大、性压抑或房劳过度、久病失养,均可导致肾亏(或称肾虚)。根据肾中精气阴阳的偏盛偏衰,肾虚可以有肾阴亏虚、肾阳亏虚、肾气不固、肾不纳气、肾阴阳两虚、阴虚火旺等证。一般简要分为阴虚、阳虚两大类。
通常肾虚可以见到以下症状:腰背酸痛、胫软跟痛、耳鸣耳聋、发脱枯悴、齿摇稀疏、尺脉弱、性机能失常(梦遗、阳痿、滑精等)。而肾阴虚证还可见如下症状:五心烦热、失眠、盗汗、口干咽燥、头晕目眩、梦遗、午后颧红、舌红少苔或有裂纹、脉细数。肾阳虚证则在肾虚证基础上还可见到:畏寒肢冷、小便清长、下利清谷或五更泄泻、男子阳痿、女子带下清稀、宫寒不孕、面色苍白、舌淡苔白润、脉微弱迟。
对于肾虚,要补肾,除了饮食调理或药膳滋补外,最主要也最常用的方法是服用补肾中药。但在应用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部分虚不受补者,不宜直接用补肾剂,可以先调理脾胃
《黄帝内经》指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即在服用补肾剂之前先将消化功能调好,以便有能力消化吸收;或者在服补肾剂同时,加用健脾和胃、理气消导之品,以资助运化。
二是必须辨清虚实的真假
所谓“大实之病,反有羸状;至虚之病,反有盛势”,前者即指真实假虚,若误用补益剂则实者更实;后者指真虚假实,若误用攻伐剂则虚者更虚。因此,在用补肾剂之前,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明确肾虚存在(而无实证存在)。肾脏病证,以虚证居绝大多数,故有“肾无实证”之说,但并非绝对没有肾实证,临床上也是存在不少表现为肾实无虚的病证,故不能认为一见肾病就是肾虚证。
三是细辨适应证
如果服用中成药,更须注意适应证,因为,中成药多为丸药或胶囊,作用缓和,须较长时间服用才能起到良好效果,尤其是肾虚这种慢性病证,更要长期治疗才行。因此,必须细辨证候方能对症下药,具有针对性。如肾阴不足要补益肾阴,其经典的代表方为六味地黄丸。但如果症状略有改变,或以适应证中的某一症状最为突出,则用药亦有变化,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稍加一、二味药,则能派生多个方药。
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则成知柏地黄丸,功能滋阴降火,适用于阴虚火旺而致骨蒸潮热、虚烦盗汗、腰背酸痛、遗精等症。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则成都气丸,功能滋肾纳气,主治肾虚气喘、呃逆之证。六味地黄丸加麦冬、五味子即成麦味地黄丸,功能滋补肺肾,用于肺肾两证。
(实习编辑:吴韦杰)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