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eginning
1、释奠佾舞简称佾舞,又称丁祭佾舞、祭孔佾舞,依不同编制又分有六佾舞和八佾舞,是祭孔大典的祭礼中所表演的舞蹈。
2、西元485年(中国古代南朝齐武帝永明3年),对於释奠已有这样的记载:「元嘉立学、裴松之仪、应舞六佾,以郊乐未具,故从权奏登歌,今金石已备,宜设轩县之乐,六佾之舞,牲牢器用,悉依上公」,六佾即六佾舞,是中国古代诸侯用舞的编辑,有六行六列,共36人。轩县就是轩悬,是中国古代诸侯乐队的编制。这是历史上乐舞并用祭孔仪式的开始,之後各朝代祭孔的规模和乐舞均有不同。
3、西元492年(北魏孝文帝太和16年),孝文帝时六佾舞中增加了「三献礼」的项目,三献礼即初献、亚献、终献。740年(唐朝唐玄宗开元28年)的祭孔大祀,是采用64人的八佾舞。
4、佾舞的来自宗庙宫庭雅乐舞,舞者称为「佾生」,佾是队伍的行列,分祭天子、公侯、大夫、士,又有八佾、六佾、四佾、二佾之分。与宫庭乐舞相同,释奠佾舞也有文舞和武舞。跳文舞时右手执羽,常用雉尾,左手执籥,即短笛形的竹管,分别有立容、立声之意。每个动作皆代表一个字,一节乐曲一组动作。武舞又称干舞。
THE END
TAG:天子之礼的八佾舞是什么